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和第二縱隊一起堅持浙西南根據地鬥爭的第五縱隊,是以當地幹部、共產黨員和青年積極分子為主體組建起來的浙西南子弟兵,在反「圍剿」中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作出了很大犧牲。陳鳳生、盧子敬和陳丹山都把一腔熱血灑在故鄉的土地上。 國民黨軍對挺進師遊擊隊和根據地人民的殺戮慘無人道。他們漫山遍野放火,來回「清剿」。抓到遊擊隊和革命群眾就砍頭示眾,開膛挖出心肝下酒,被捕殺和活埋的基層幹部、群眾不計其數。但是浙西南人民沒有被嚇倒,沒有屈服,掩埋好同志的屍體,擦乾身上的血跡,繼續戰鬥,意志更加堅定。 幾十年後,粟裕回憶這一段戰鬥歷史時,不無沉痛地說:「後來的實踐證明,我們將兩個縱隊的兵力留在浙西南是留得多了。如果我們當時對敵情有足夠估計的話,主力部隊還可以少留一些下來;留下的部隊也應該化整為零,採取武工隊和秘密工作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堅持鬥爭。」(《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60頁。) 粟裕、劉英率領的挺進師主力撤出浙西南中心區,南渡龍泉河,和追堵的國民黨軍周旋於浙閩邊境。敵人的追堵部隊有5個團,10倍于挺進師,還有地方保安團和地主武裝配合。挺進師處境仍很艱險,戰鬥頻繁激烈。10月·5日,在福建省壽甯縣鄭家坑,粟裕、劉英和中共閩東特委主要負責人葉飛等會師。1934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渡過閩江向閩浙邊挺進經過閩東時,粟裕和葉飛第一次見面,那時粟裕是抗日先遣隊參謀長,葉飛作為閩東特委和閩東紅軍代表前來迎接。時隔一年,兩人再次見面,戰友重逢,心情都很激動。劉英、粟裕和葉飛等多次交談,一致認為,敵人組建了一個「閩贛浙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部」,統一指揮四省邊區部隊對付紅軍。 紅色遊擊區卻互不聯繫,各自為戰,這對鬥爭很不利。浙江與閩東、閩北這三個地區的紅軍和根據地應該密切聯繫起來,即使一時難以做到統一行動,也可以在戰略上互相協調、互相策應,便能更加有力地打擊敵人和粉碎敵人的「圍剿」。雙方很快取得一致意見: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經協商,臨時省委由劉英、粟裕、葉飛、黃富武、劉達雲、阮英平、範式人、許信餛、洪家雲、方志富、許旺等11人組成,劉英任書記,粟裕任組織部長,葉飛任宣傳部長兼少共臨時省委書記;同時相應成立閩浙邊臨時省軍區,粟裕任司令員,劉英任政委。 11月7日是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紀念日,挺進師和閩東紅軍在泰順縣白柯灣搭起講臺,召開紀念大會。兩支紅軍部隊親如家人,互相拉歌,齊聲歡唱,會場氣氛很熱烈。閩浙邊臨時省委和臨時省軍區主要領導人劉英、粟裕、葉飛等走上講臺先後講話,從蘇聯人民的勝利講到中國革命的前景,戰士們很受鼓舞,全場不時發出一陣陣掌聲。 種種情況表明,狡猾的羅卓英不受紅軍調動,集中兵力要摧垮浙西南根據地,軍事鬥爭形勢嚴峻。省軍區司令員粟裕反復思考,分析比較,認為浙南地區有許多有利條件,應該把鬥爭重點放在開闢浙南遊擊根據地。他對劉英說,浙南地區東瀕東海,南接閩東,山嶺連綿,地勢險要。比起浙西南來,浙南有兩個更為有利的條件:一是從1924年起,這裡就有共產黨的活動。 1929年冬至1931年,共產黨在這裡領導了武裝暴動,成立了紅軍第十三軍,紅旗插遍甌江兩岸許多鄉鎮,在群眾中造成很深的影響。閩東黨的工作也在這裡有了較好的基礎,可以作為挺進師的依靠;二是這裡遠離浙贛鐵路,國民黨統治比較薄弱,便於挺進師活動。劉英認為粟裕的建議很有道理,並和粟裕詳細研究了行動方案。 挺進師在閩東根據地經過一段時間整訓,開始踏上新的征程。葉飛特地調一個步兵排給挺進師。粟裕、劉英把一挺重機槍連同機槍班充實閩東紅軍。挺進師從浙閩邊境出發,向東北疾進,出敵不意攻下浙江省瑞安縣的珊溪鎮,先在瑞安、平陽、泰順三縣交界地區立足,再向東南和東北發展,一直打到甌江南部,直抵東海之濱。粟裕靈活用兵,指揮挺進師在浙南兜了兩個大圈子,把敵人拖得疲勞不堪。挺進師乘機攻下瑞安、平陽、泰順外圍幾十個重要市鎮和據點,很快打開了局面。粟裕和劉英作了分工:劉英帶少數短槍隊和省委機關在瑞安、平陽、泰順地區開展浙南根據地建設工作;粟裕率領武裝部隊,在浙閩邊界進進出出,從浙江打到福建,又從福建打到浙江,吸引和打擊敵人,掩護和保衛省委開展工作,支援浙西南鬥爭,尋找和收攏在敵人包圍圈裡艱苦戰鬥的戰友。 在粟裕指揮下,部隊採用迂回戰術向北行動,白天隱蔽,晚上行軍;有時突然來個「回馬槍」,引誘敵人「狗咬狗」自己打自己。挺進師一路上打土豪、「請財神」,把地主家的糧食、衣服分給貧苦農民,鎮壓了一批罪大惡極的鄉保長、土豪劣紳,越過浙贛鐵路,直指天目山麓。圍困浙西南根據地的敵人坐不住了,終於被粟裕「牽」了出來。 堅持浙西南鬥爭的第二縱隊,縱隊長李重才、政委洪家雲等大部分同志犧牲以後,四支隊支隊長余龍貴帶領12名戰友,在遂昌、浦城交界的山區打遊擊。冰雪封山的嚴冬過去了,轉眼到了1936年暮春。這時,粟裕率主力部隊回到了浙西南,尋找散失在山裡遊擊的紅軍戰士。這一帶是老區,鄉親們對紅軍很親切。他們告訴粟裕有一個扛機槍的高個子紅軍,帶著10多個戰士,常來村裡活動。粟裕一聽,馬上想到那個「扛機槍的高個子紅軍」很可能是余龍貴,心裡很高興,馬上對鄉親們說:「你們快去尋找,一定要找到他們,就說過三天金米來帶他們!」鄉親們也很高興,不少人自告奮勇上山尋找。 那天,余龍貴和12名戰友正在山坡上休息,遠遠望見幾個打柴的老鄉,揮舞砍柴刀向山上跑來,邊跑邊喊:「可找到你們啦,可找到你們啦!」余龍貴和戰友們很奇怪,迎上去問道:「老鄉,好久沒有見面了,今天為什麼這麼高興啊?」老鄉氣喘吁吁地說:「我們的隊伍回來了,紅軍回來了!」同志們一聽,又驚又喜,抓住老鄉的手,要他們說得詳細一些。老鄉說:「前天村裡來了一支紅軍部隊,帶隊的臉色較黑,個子不高,但很敦實。他一住下就打聽這裡有沒有紅軍,要我們趕快來找你們,還說他叫『金米』,過三天來帶你們。」 「金米」,這不是粟師長的代號嗎?師長親自來找我們,大家心裡不知有多高興、多激動,就像流落他鄉的孤兒馬上就要見到母親一樣,一個個面露笑容,心潮激蕩。 第三天,粟師長果然來了。時間已是傍晚,太陽就將落山,金色的陽光灑滿山村,在老鄉帶領下,余龍貴和12名戰友急切地跑進村裡,只見粟師長早就站立在門口,揮動右臂在向大家招手。余龍貴和12名戰友快步跑上去,圍在粟裕身邊。粟裕挨個和大家握手,嘴裡連聲說:「好哇,都回來了,都回來了!」挺進師的同志聽說二縱隊戰友回來了,都高興得一齊圍了過來。戰友久別重逢,有多少心裡話要說啊,可是許多人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余龍貴向粟師長彙報了半年來二縱隊的戰鬥歷程和重大犧牲。粟裕心情沉重,仔細地聽著,對犧牲的每一個幹部、戰士的情況,都詢問得很詳細。聽罷彙報,粟裕長時間地陷入了沉思,然後抬起頭,看著余龍貴等二縱隊戰友,緩慢而堅定地說:「我堅信毛委員說的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革命犧牲的同志的可歌可泣事蹟,我們要把它記在功勞簿上,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他們,紀念他們!」 已是深夜了,粟裕站起來送余龍貴等回去休息,轉身看見了床鋪底下的油布包,馬上叫住余龍貴,笑著說:「這包玩藝兒還得你來收拾收拾!」 「什麼好東西?」余龍貴問。 「機槍零件!」師長的警衛員搶著回答。 余龍貴一聽,馬上來了精神,顧不得回去休息,當場把油布包打開,原來是一挺捷克式輕機槍的全套零件。在中央蘇區的時候,余龍貴就是一名出色的機槍手,他「哢嚓、哢嚓」一陣擺弄,一挺新機槍很快裝好了。粟裕接過機槍,反復欣賞,贊許地點點頭,笑著說:「好哇,一堆廢鐵一會就變成一件寶了!」余龍貴和戰士們都高興得笑了。 1936年4月,粟裕從國民黨當局的報紙上發現一條報道,說浙東南山上有「共匪」活動,立即率部跋山涉水趕到浙東南,轉戰于麗水、武義、永康、縉雲、永嘉一帶,尋找戰友。這時,原國民黨陝西省政務廳廳長、現任第四十六軍秘書處長的陳素子,正好返歸縉雲老家祭祖。他看到紅軍勢力越來越強大,便和地主、豪紳密謀,組織了有千餘人的民團,專和紅軍作對。4月7日夜晚,粟裕師長巧用奇兵,人不知鬼不覺地包圍了民團指揮所,活捉了陳素子和民團另一名頭子、土豪李志仁。群眾一致要求槍斃這兩個反動傢伙。第二天,獨立師在縉雲召開公審大會,就地處決了陳素子、李志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