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二八


  突然,二縱隊的行動被敵人的巡邏隊發現了,雙方立即乒乒乓乓開了仗。火車站的警備隊聽到槍聲也緊急出動了,機槍「噠噠噠」地亂打,探照燈忽左忽右、忽前忽後急速亂掃。二縱隊領導挑選幾個機靈戰士摸上去剪斷了照明電線,探照燈立即瞎了眼,衢州城頓時陷入黑暗之中。城裡的達官貴人、富商闊佬聽到槍聲已是心驚肉跳,電燈一滅更是慌作一團。守城軍警漫無目的地開槍壯膽,全城格外混亂。二縱隊領導命令一個排摸到城東飛機場。夜幕中的機場很快沖起一片火光,接著響起了震天的爆炸聲。等到敵人接通電源,調來部隊包抄,二縱隊早已悄無聲息地轉移了。在此同時,一縱隊襲擊了仙居,三縱隊襲擊了遂昌、湯溪、金華,四縱隊襲擊了龍泉八都鎮,五縱隊襲擊了龍泉、松陽。這次行動共繳獲長短槍100多支,輕機槍2挺,擴充紅軍新戰士400多人,散發標語、傳單數萬張。

  「八一」大示威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極大地擴大了紅軍在浙西南新區的影響。但由於「左」的思想影響,也有嚴重的失誤。粟裕以後在回憶這一段戰鬥歷程時說:「八一」大示威,「雖然給了敵人保安團隊和反動地主武裝以相當的打擊,但卻過早暴露和消耗了我們的力量」(《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58頁。)。不久,國民黨當局提前集中力量對浙西南根據地進行了第一次「圍剿」。挺進師遭受了嚴重損失。

  五、面對蔣介石40個團的「圍剿」,第一次提出並運用「敵進我進」作戰方針。

  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無疑在國民黨後院建起了一座革命堡壘,燒起了一把烈火。國民黨浙江省政府的《東南日報》大聲疾呼:「浙江素稱平安之區,自粟、劉竄浙後,匪化已波及全浙……若當局未能迅速肅清,前途實堪可慮」。

  蔣介石是絕不容許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在他身邊立足的,迅速調集地方保安團「清剿」。保安團屢屢失敗,革命烈火越「剿」越旺。蔣介石下令調主力部隊人浙「圍剿」。7、8月間,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先後任命衛立煌和第十八軍軍長羅卓英,擔任「閩贛浙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部」正、副總指揮。「閩贛浙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部」原來設在江西上饒,主要對付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後來移到福建南平,重點對付閩贛邊境紅軍。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以後,7月下旬又移到靠近浙江的福建浦城,9月中旬進一步移到浙贛鐵路上的浙江省江山縣,一步步逼近浙西南遊擊根據地。

  這時,剛提升擔任浙江省保安處長的宣鐵吾,也把他設在遂昌的「浙南剿匪指揮部」搬到了龍泉,與「閩贛浙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部」成犄角之勢,從西北和東南兩個方向把挺進師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鉗制在中間。8月23日,國民黨當局「閩贛浙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部」制定了對四省邊區紅軍遊擊隊的《第一期清剿計劃》,明確提出「以各邊區大部對粟劉」,「限10月15日前全部肅清之」(《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浙南遊擊區》,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484—485頁。)。蔣介石認為,主力紅軍長征以後,留在南方堅持鬥爭的遊擊隊,只不過是紅軍的「殘餘」,對他們用兵只能稱「清剿」,而不叫「圍剿」,以示輕視。

  國民黨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四省共有63個正規團,受「閩贛浙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部」節制,歸羅卓英統一指揮。羅卓英的十八軍是陳誠起家的老本,裝備精良,兵員充足,訓練有素,戰鬥力較強,後來成為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之一。黃維、霍揆彰、胡璉、闕漢騫、高魁元等一批國民黨高級將領,當時都是這個軍的師、團長。

  按照《第一期清剿計劃》,羅卓英的部署是:第十四師3個團在北面,第九十四師3個團在東北,第六十七師3個團在東南,浙江省的4個保安團在南面,第三師2個旅5個團在西南,郜子舉的「剿共軍」第二縱隊2個支隊4個團在西北,動用了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把挺進師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團團包圍起來。羅卓英按照蔣介石「圍剿」中央蘇區的戰法,命令各部都構築碉堡,整個包圍圈形成一個碉堡圈。從北面的溪圩到南面的龍泉,又用碉堡群把包圍圈分為東西兩部分。還調第五十六師的2個旅6個團,在東南方向構築了第二道封鎖線,切斷挺進師向閩東、閩北轉移的退路。這次「清剿」,國民黨當局出動正規軍32個整團近7萬人,連同地主武裝,號稱40個團。

  9月21日,羅卓英親臨龍泉「視察」,24日在麗水發表談話,不得不承認紅軍在浙西南發展之迅速。羅卓英說:「當時劉英、粟裕等僅有數百人,現在統計數達3000人以上……其進展程度,比江西還要厲害」(《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浙南遊擊區》,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478頁。)明令各部隊:「遵照委座(指蔣介石)曆頒各項剿匪要旨……動作敏捷,勿處被動地位,致失機宜」(《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浙南遊擊區》,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478頁。)

  就在羅卓英到龍泉「視察」的時候,挺進師政委會召開會議,研究怎樣粉碎敵人的大規模「圍剿」。粟裕分析敵我雙方力量,認為浙西南遊擊根據地面臨的形勢,與當年井岡山根據地和中央蘇區有很大的不同,反「圍剿」的作戰方針必須相應改變。他在政委會會議上詳細闡述了這個觀點,提出了新的作戰方針。粟裕說,當年蔣介石對中央蘇區「圍剿」時,毛委員領導我們以運動戰殲敵,開展反「圍剿」鬥爭。儘管紅軍在總體上處於劣勢,但是仍然有可能集中相當數量的優勢兵力,各個殲滅來犯敵人。那時的情況是,只要有一路敵人被打敗,敵人的「圍剿」也就被粉碎了。

  井岡山鬥爭時期,朱總司令和毛委員領導我們用遊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戰法,粉碎敵人的進攻,保衛紅色政權。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只是一支遊擊隊,一次最多只能消滅敵人一個營,而敵人整團整師壓過來。我們必須用遊擊戰的戰略戰術來粉碎敵人的「圍剿」,保存有生力量,保衛根據地。參加會議的人都覺得粟裕的分析和提出的戰略方針有道理。面對蔣介石大軍壓境,遊擊戰該怎樣打呢?大家都期待粟裕進一步拿出辦法。粟裕接著指出,遊擊戰很難談得上防禦,雖然有時也主動進攻,但不能大量殲滅敵人,只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實行敵進我進方針。現在敵人壓過來,我們留下一部分部隊就地堅持,主力部隊迅速跳出包圍圈,以積極的作戰行動進到敵人後方去,吸引敵人,調動敵人,開闢和建立新的根據地,這就叫敵進我進。

  在中國共產黨的將領中,粟裕早在1935年9月就提出了敵進我進戰略方針,並對它通俗、形象地作了闡述。這是粟裕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並不斷上升到戰略高度的一個重大成果,是他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創造性發展。

  政委會一致贊同粟裕的意見。會議決定:留下第二、第五縱隊和廣浦獨立營,在浙西南特委和軍分區領導下,就地堅持鬥爭,和敵人周旋;第一、第三、第四縱隊及師直屬隊,在粟裕、劉英率領下,從浙西南遊擊根據地中心南下,趁著夜幕掩護,偷涉龍泉河,突破敵人雲(和)(泉)封鎖線。粟裕和劉英各帶一部分隊伍,向南挺進到閩浙邊境的福安、福鼎、壽寧、泰順、慶元等地區活動,以吸引敵人、調動敵人,開闢新的遊擊根據地。

  羅卓英是狡猾的老狐狸,很快發現挺進師主力已經突出重圍,進入浙閩邊境。羅卓英知道,在浙閩邊境這樣地形複雜的大山區,以數萬兵力「圍剿」化整為零、分散遊擊的紅軍,勞師動眾,不會取得大的效果。在羅卓英心目中,追剿突圍紅軍固然不能放鬆,摧毀共產黨在浙西南剛建立起來的遊擊根據地,亦是當務之急。羅卓英決定:用1個師約5個團的兵力,追堵「圍剿」突圍紅軍,務求全殲;命令幾十個團的主力部隊,就地死死箍住縱橫百多公里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中心區,步步緊逼,不斷收縮,徹底摧毀紅軍根據地。9月19日,羅卓英開始血洗浙西南。浙西南紅軍和人民群眾陷入了極度的危險境地,遭受了持續8個月的前所未有的災難。

  挺進師第二、第五縱隊、廣浦獨立營和浙西南群眾,在浙西南特委和軍分區領導下,浴血奮戰,用生命和鮮血保衛根據地。10月30日,挺進師政治部主任、浙西南特委書記黃富武在遂昌王村口饅頭嶺附近遭敵襲擊負傷被捕,大義凜然,威武不屈。12月12日,在麗水大水門外英勇就義。1980年2月,麗水縣為他修建了紀念碑。

  第二縱隊是留在浙西南堅持鬥爭的主力。縱隊政委洪家雲率領第六支隊,縱隊長李重才率領第四支隊,大量殺傷敵人後分頭殺出重圍。他們襲擊鄉公所,痛殲自衛隊,積極創建新的遊擊根據地。1936年4月,國民黨當局出動正規軍4個團,在江(山)(城)(昌)三縣地方武裝配合下,對第二縱隊新開闢的根據地進行「圍剿」。在戰鬥中李重才光榮犧牲。正患重病的洪家雲,被國民黨軍包圍在藏身養病的岩洞裡,壯烈犧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