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二二


  1935年1月9日,紅十軍團轉移到浙江西部遂安縣茶山村。軍團領導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中心議題是部隊向何處去?如何擺脫目前的困境?軍團師以上幹部全部出席,在譚家橋戰鬥中負傷的樂少華、劉英,也掛著繃帶參加會議。會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爭論異常激烈。一種意見主張分兵:粟裕、劉英率十九師到浙西南活動,方志敏率二十一師回贛東北堅持,樂少華、劉疇西率二十師留皖南作戰;另一種意見主張暫不分兵,一起回贛東北,先休整後分兵。軍團長劉疇西主張後一種意見,而粟裕力主分兵。七軍團時期,粟裕曾在浙南、浙西活動。

  七軍團改編為十九師以後,部隊又在浙江打了不少勝仗,擊潰過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粟裕對浙南、浙西比較熟悉。中央軍區也有電報,命令十軍團轉向浙西南活動。在茶山會議上粟裕提出,部隊要擺脫困境,必須立即分兵,改變大兵團集結的部署,迅速實現兩個「轉變」:由正規軍轉變為遊擊隊,由正規戰轉變為遊擊戰。中革軍委決定組建紅十軍團後,1934年11月18日中央軍區即命令十軍團全部出擊,明確指示:「集中主力爭取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以創造皖浙邊蘇區」。

  粟裕接到電報就對中央軍區的這一戰略指導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改編後的紅十軍團僅有8000多人,和敵人相比力量懸殊,面對極端不利的態勢,組成大兵團,集中起來打運動戰,樹大必招風,再說這棵樹並不是真正的「大樹」,最終必然會被大「風」吹折。但粟裕在紅十軍團內不是主要負責人,沒有進入決策層,沒有決策決定的權力。實戰中的一次次失敗,粟裕愈加認識到必須改變大兵團打運動戰的作戰指導方針,在茶山會議上充分闡述了已在心中積壓很久的意見。

  劉疇西等十軍團主要領導一心想著部隊急需休整,堅持全軍返回贛東北蘇區。粟裕的分兵主張沒有被採納,甚至使個別領導感到厭煩。茶山會議最後作出了全軍南下返回贛東北蘇區的決策。歷史已經證明,這是造成懷玉山慘痛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方志敏被俘後在獄中寫下的《我從事革命鬥爭的略述》,沉痛地總結了返回贛東北蘇區的教訓:「一來,進蘇區通過敵人封鎖線很難;二來,進了蘇區,在被封鎖線圈得很小的地方內,易被敵人包圍;三來,再出蘇區,又要通過封鎖線,更加困難。」方志敏最後總結說:「這種決定,正等於老鼠鑽牛角」,並把這作為這次失敗的「主因」。

  茶山會議後,為了調動敵人、擺脫敵人,粟裕指揮部隊經安徽的茂林、涇縣、甯國等地向宣城、廣德挺進。尾追的國民黨軍30個團慌了手腳,他們怕紅軍突然向蕪湖、南京進軍,趕忙跑到前面堵截。粟裕立即來個「回馬槍」,紅十軍團全部約3000人,由浙江遂安經開化、婺源、德興蘇區南下贛東北大蘇區。粟裕率領先頭部隊800多人走在前面。這支所謂的先頭部隊由軍團機關人員、後勤人員、傷病員以及沒有彈藥的迫擊炮連、重機槍連組成,戰鬥力很弱,方志敏和在譚家橋激戰中負傷躺在擔架上的樂少華、劉英隨同行動,但軍事指揮全由粟裕負責。主力部隊2000多人組成另外一路,由軍團長劉疇西率領。

  粟裕深知形勢險惡和肩上擔子沉重,擺脫險境的惟一辦法,就是趕在敵人包圍圈合攏之前,不惜一切代價急行軍,突出封鎖線,靠攏蘇區越近越安全。粟裕把部隊編成3個戰鬥連隊,1月10日晚上從茶山村出發,向南挺進。這時國民黨軍調集20個團的追剿部隊,全部南下圍截。粟裕率領的先頭部隊行至開化縣西北的大龍山,就遭遇國民黨軍攔擊。粟裕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在夜幕掩護下轉移,避開敵人,繞道山脊荒徑繼續南下。部隊在荒山野嶺行進,找不到嚮導,又無現成的道路可走。粟裕憑著地圖和指北針指揮,判明進入贛東北的方向,命令部隊在荊棘中開路前進。1月12日清晨,部隊抵達開化縣的楊林。從這裡翻過一個山頭就是開化、婺源、德興蘇區了。部隊晝夜行軍打仗,十分疲勞,又饑又冷,有人覺得這裡比較安全了,主張休息一下再走。粟裕堅決否定了這種意見,果斷地率領先頭部隊連續行軍,破冰踏雪,一鼓作氣沖出敵人還沒有來得及合攏的浙贛邊境封鎖線,前進到靠近閩浙贛大蘇區的港頭,才命令大家停下來休息,等候主力部隊。

  而此時率領2000入主力部隊的劉疇西,卻是另外一種運籌和決策,終於鑄成了極大危害。

  劉疇西,湖南長沙人,1920年冬加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參加共產黨,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1925年東征打陳炯明時負重傷,截去左臂。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在第二十四師任營長,潮汕失敗後又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至1930年在蘇聯學習,回國後先後任紅軍師長、軍長、中央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他是一位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領導人、軍事學者,但實戰經驗不豐富,譚家橋戰鬥就表現出了他優柔寡斷和緊急情況下缺乏辦法的弱點。紅十軍團現在的處境遠比譚家橋戰鬥時嚴峻,劉疇西的弱點表現得格外明顯。

  粟裕率領的先頭部隊從楊林出發不久,劉疇西軍團長率領的主力部隊接著到了楊林。劉疇西心想山那邊就是蘇區,又顧慮部隊過度疲勞,命令在當地宿營,到第二天(13日)下午才繼續前進。這是關鍵時刻指揮上的關鍵性錯誤。就在十軍團主力在楊林宿營休息的時候,國民黨浙江保安第二縱隊第五團從星口連夜急進35公里,趕在十軍團主力部隊之前到達開化、婺源、德興蘇區東部邊緣的王阪、徐家村,佔領了堵截十軍團前進的有利陣地。十軍團主力進到徐家村,立即受到先一步到達的敵人阻擊,雙方展開激戰。劉疇西以一部分兵力掩護,大部隊改變行軍路線撤退。戰鬥持續到14日下午,至15日十軍團主力部隊才大部分進入開化、婺源、德興蘇區。

  開化、婺源、德興蘇區是閩浙贛大蘇區北面的一個外圍小蘇區,直徑約15公里,周圍約50公里。蔣介石覺察到了紅十軍團的意圖,加緊往這裡調集人馬,堵截十軍團進入閩浙贛大蘇區。1月16日,已經到達港頭的方志敏和粟裕商談軍情,二人一致認為,敵情嚴重,部隊應該立即行動,不能再在這裡延誤。方志敏決定粟裕率先頭部隊先走,同時通知劉疇西率軍團主力迅速跟上,全軍團務必在當天夜晚全部通過封鎖線,進入閩浙贛蘇區。下午6時左右,粟裕集合先頭部隊剛要出發,劉疇西派人來通知,軍團主力部隊已經到齊,距離這裡只有5裡路,但人員疲勞極了,當晚不能再走。粟裕一聽大吃一驚,馬上向方志敏彙報。方志敏召來政治部副主任塗振農商量。粟裕很著急,對方志敏說,情況這樣緊急,決不能再遲疑延誤了,部隊今天晚上必須通過封鎖線。方志敏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見。方志敏讓粟裕以他的名義,給劉疇西和接替尋淮洲任十九師師長的王如癡寫了一封短信,讓劉疇西派來的傳令兵帶回去。信上說,敵情萬分嚴重,限令無論如何在今夜迅速跟進,通過封鎖線。

  信送走了,粟裕心中仍很不平靜,很不踏實,這樣一封短信能否改變軍團長的決策?他想到作戰指揮經驗豐富的尋淮洲已經犧牲,劉疇西軍團長指揮又不果斷,2000多名指戰員的生命岌岌可危。於是粟裕主動向方志敏建議,由他回去協助軍團長掌握部隊,迅速跟進,連夜通過封鎖線。方志敏覺得粟裕的提議很正確,也很必要。但他認為以粟裕的資歷、職務,很難改變劉疇西的決心,方志敏決定自己留下來,以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和政治委員的最後決定權,改變劉疇西的錯誤決定,率部儘快脫離險境。

  敵情正如粟裕估計,國民黨軍雖然已經加強了開化、婺源、德興小蘇區和閩浙贛大蘇區之間的封鎖線,因為兵力不足,一時尚未形成牢固的包圍圈。粟裕率先頭部隊通過時,山上碉堡裡的敵人用猛烈的火力阻擊。粟裕迅速派出兩個戰鬥班機動靈活作戰,把敵人火力吸引過去,同時命令部隊不顧一切往前沖。黑暗中,敵人弄不清紅軍情況,不敢離開碉堡。粟裕率先頭部隊800多人午夜前全部通過封鎖線,17日平安到達閩浙贛蘇區廣財山地區,等候方志敏和主力部隊。粟裕肩上的一塊石頭放下了,但他的心仍然懸在大部隊。下半夜過去了。天亮了。主力部隊沒有過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仍然不見主力部隊蹤影。

  粟裕幾次派幹部組成便衣隊前去接應,都沒有聯繫上。開始還能聽到遠處的炮聲、槍聲,以後就沉寂了。粟裕惦記部隊、惦記戰友、惦記已經脫險為了全域毅然返回去的方志敏,心急如焚。大約經過一個星期,閩浙贛省委告訴粟裕,從截獲敵人的無線電通訊得知:先是搜山敵軍報告「清剿」基本結束,要求撤出休整;後是蔣介石傳來命令,方志敏、劉疇西等仍在山上,務必搜查抓獲,誰敢撤出休整,「殺毋赦」。最後又從敵人通訊中獲知:方志敏、劉疇西都在敵人搜山中被捕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