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二三


  戰局的發展也正如粟裕估計,劉疇西堅持就地休息,延誤了戎機,後來通過封鎖線時指揮又不果斷,敵人一打槍阻擊,劉疇西就命令部隊返回改換突圍方向,接連幾個回合折騰,耽誤了幾天時間。追擊的敵人火速趕來,把早已疲憊不堪的十軍團主力重重包圍在懷玉山區,再實施分割「搜剿」。十軍團勇士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最後彈盡糧絕,又遇天氣驟變,風雪交加,滿山一片銀白。戰士們凍得瑟瑟發抖,仍堅持人自為戰,表現了革命戰士無比堅強、無比忠誠的大無畏精神。被圍部隊只有少數人跑回閩浙贛蘇區,另有一小部分突圍到皖南堅持鬥爭。方志敏隱蔽在隴首封鎖線附近的山裡,1月24日被敵搜山部隊抓獲,1935年8月初在南昌英勇就義。劉疇西也在敵人搜山中被捕,慘遭殺害。

  得到主力部隊全軍覆沒的消息,粟裕內心非常悲痛,他意識到在此情況下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先頭部隊的同志們都關心著主力部隊,關心著方志敏同志。為了穩定部隊,粟裕和樂少華、劉英等商量後,決定先不公佈這個噩耗,率領部隊去找閩浙贛省委、省軍區。出發前,粟裕站在隊伍前,抑制內心的悲痛講話說:「同志們,我們已經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回到根據地。方主席雖然沒有過來,但我們的主力部隊已改編為遊擊隊,回皖南打遊擊去了,暫時不能回到閩浙贛來,所以我們不必在這裡等了。現在我們要開到磨盤山去與省委、省軍區會合。」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粟裕以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藝術,為黨和紅軍保存了一支擁有800人之多的久經考驗的骨幹力量,他們都是党和紅軍的寶貴財富。在粟裕等的率領下,這支部隊從挫折中站起來,踏上了新的征程。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自1934年7月初從江西瑞金出發,到1935年1月底在懷玉山失敗,全部過程處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統治時期。粟裕所處的地位,決定了他不可能改變這種敗局。但是他確實以自己的軍事才能和周密運籌,使這支部隊儘量減少損失,為革命盡可能多地保留了一批骨幹。善於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是粟裕的一個重要特點。抗日先遣隊歷時6個月、跋涉2800多公里的艱苦征戰,給了粟裕的一生和成長重大影響。他走一路思考一路總結一路,以對黨對革命無限忠誠的精神和高度責任心,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意見和建議,可惜絕大部分沒有被採納,而凡是被採納了的,無不立即為實踐證明是正確的。以後他獨立領導一個遊擊區、一個戰區、一個野戰軍的軍事鬥爭所採取的戰略決策,很多指導思想都可以在抗日先遣隊時期找到濫觴。

  40多年以後,粟裕在回憶這一段鬥爭生活時,認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失敗的原因,除了客觀上敵人強大外,主要還是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它給了我們極其深刻而沉痛的教訓。這種主觀上的主要的原因,粟裕著重總結了以下4點:

  第一,中共中央決定派出抗日先遣隊的戰略意圖,賦予抗日先遣隊的戰略任務,是要以它的北上行動,促敵人進行戰略與作戰部署上的變更。這個過高的要求,實際上完全沒有實現的客觀基礎,因而是主觀主義的。戰略決策的錯誤,最終導致了在作戰指導上的盲動冒險。

  第二,在客觀形勢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軍事上未能及時實行由正規戰向遊擊戰、由正規軍向遊擊隊的戰略轉變。成立新的大兵團十軍團更是一個嚴重教訓,導致了幾乎全軍覆沒。

  第三,在作戰指導上實行絕對集中的指揮,嚴重脫離實際,導致部隊作戰行動不從實際出發,處處被動挨打。這種絕對集中的指揮錯誤,既有中共中央左傾路線決策者的責任,又有軍團內部只知機械地執行上級指示的極少數幾個領導人的責任,造成的危害極大。

  第四,左傾宗派主義的於部政策,嚴重損害了軍團領導核心的戰鬥力,給軍團帶來了無法擺脫的災難,這是導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失敗的組織上的原因。

  粟裕認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鬥爭歷史,首先是一部驚天動地的無產階級革命戰爭的英雄史。方志敏、尋淮洲領導的廣大指戰員和烈士們創造的光輝戰鬥業績,已經成為紅軍鬥爭史中英勇悲壯的一頁,永垂青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留下的深刻的歷史教訓有力地證明:違背了毛澤東思想,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就要遭受挫折。這是無數前輩和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第五章 浙南三年遊擊戰

  一、再次奉命挺進浙江。出奇兵,過靈山,渡信江。

  1935年春節前後,在閩浙贛根據地崇山峻嶺之中,夜幕漸漸低垂,籠罩群山,一間竹木搭起的草屋裡油燈亮了。粟裕一動不動地站在窗前,對著隱沒在黑暗中的松林竹海沉思。

  這些日子,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粟裕居住的這間草屋進進出出的人特別多,有時幾個人湊在一起輕聲細語商量,有時十多人圍坐在桌子四周熱烈討論,每個人的神情都很嚴肅。晚飯以前,一個重要會議剛剛結束,人散了,屋裡沉靜了,粟裕沒有和大家一起去吃晚飯,他要把會上討論的問題和各種意見重新好好想一想,選擇最佳方案,以便作出最後決策。

  前些日子,大約是1月底、2月初,閩浙贛省委把粟裕和抗日先遣隊政治部主任劉英召去,傳達蘇區中央分局轉來的中共中央1月15日指示電,要他們以先遣隊突圍部隊為基礎,迅速組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治委員,率部立即進入浙江境內,開展遊擊戰爭,創建蘇維埃根據地,並以積極的作戰行動,打擊、吸引和牽制敵人,保衛閩浙贛根據地及鄰近遊擊區域,從戰略上配合主力紅軍行動。這時,黨的遵義會議已經舉行,毛澤東重新回到了中共中央領導崗位,正指揮紅軍勝利進行「四渡赤水」戰鬥,擺脫一路上被敵人圍追堵截的被動挨打局面。但是,有關遵義會議的情況,粟裕他們一點都不知道,蘇區中央分局轉來的中共中央指示,也沒有提到遵義會議精神。

  粟裕對浙江並不陌生,1934年他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時,曾率部路過浙江,經歷了一段艱難歷程。粟裕靜靜聽完閩浙贛省委負責人傳達的中共中央指示,在片刻的沉默中,對即將擔負的艱巨任務和面臨的險惡形勢,在腦海裡飛快地作了一番思考,然後同劉英一起站起來,堅定地說:「請轉告蘇區中央分局和黨中央,堅決完成任務。」

  粟裕認為:浙江是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是蔣介石的老巢和發跡地。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浙江就占了蔣、陳兩家。國民黨統治集團中的許多重要成員,如陳誠、胡宗南和特務頭子戴笠等都是浙江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就像一把鋼刀對著蔣介石集團胸膛,蔣介石怎能睡得安穩,豈能聽之任之!但是浙江的工農勞苦大眾是有革命傳統的,1930年初夏,在浙江南部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它是直屬中共中央軍委領導的編人正式序列的全國14支紅軍部隊之一,革命烽火燃遍浙南的溫州、台州、麗水和金華地區20餘縣。由於反動勢力強大,紅十三軍失敗了,浙江共產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全省已沒有一塊紅色根據地或遊擊區域可以作為挺進師的依託,但紅十三軍在浙南留下了不少革命火種。挺進師進入浙江,還可以同堅持在南方鬥爭的周圍一些省的幾個老蘇區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浙南山嶺起伏,森林茂密,地理條件也有利於紅軍挺進師活動。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懷玉山失敗以後,粟裕一直在考慮這次失敗的嚴重教訓。粟裕認為,從軍事戰略和戰術上總結,左傾路線錯誤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先遣隊領導人沒有根據變化了的敵情、社情和地理環境,適時實行戰略轉變:確立分散打遊擊的認識和決心,自覺把正規軍變成遊擊隊,把打正規戰變成打遊擊戰。挺進師只要能完成好這兩個決定性的轉變,完全可以在浙江立腳生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