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怎樣確定作戰方向呢?毛澤東的形象比喻,給粟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毛澤東說:現在敵人的陣勢是只螃蟹,兩邊兩隻大鉗子,中間是個軟肚皮。軟肚皮好打,但搞得不好,鉗子就會夾過來。毛澤東又精闢分析了國民黨軍隊的派系鬥爭:蔣介石一貫借刀殺人,掃除異己。紅軍先打中間軟肚皮的雜牌軍,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不會積極前來救援。戰局發展完全如毛澤東總政委所料,紅軍從富田、東固之間打起,對準中間軟肚皮的上官雲相、孔繁祥兩支北方部隊開刀,長驅15日,橫掃700餘裡,一直打到福建省的建寧。敵陣左翼蔣介石的「四大金剛」陳誠、羅卓英、趙觀濤、衛立煌四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都沒有出動;右翼蔡廷鍇、蔣鼎文兩支部隊也是作壁上觀。紅軍順利捅破了「軟肚皮」。國民黨軍隊的「一字長蛇陣」全線崩潰。5月31日,蔣介石的第二次軍事「圍剿」以失敗告終。 粟裕經歷了第二次反「圍剿」的高層決策過程,又在師的領導崗位上參加了作戰的全過程。他深刻體會到第二次反「圍剿」,是正確選擇打擊目標的一個典範,毛澤東、朱德指揮作戰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充分發揮紅軍和根據地優勢,準確選擇殲擊對象,其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一般說來打仗總是先打弱敵。但什麼是強敵?什麼是弱敵?粟裕認為這些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強敵因未展開,雖強猶弱;弱敵作困獸鬥,雖弱亦強。所以,強與弱因時因地因情況不同而變化著,關鍵在於正確判斷,難就難在正確選擇。粟裕欽佩毛澤東、朱德對這個作戰原則的運用得心應手,深受教育,深得教益。 蔣介石第三次軍事「圍剿」來勢之快,出乎紅軍意料。蔣介石集中30萬兵力,親赴南昌行營指揮,並變換作戰方針,實行分路圍攻、長驅直人戰略,趁紅軍主力還在分散做群眾工作之機,急速推進到蘇區中心地區,佔領了東固、富田、東韶、黃陂等許多地方。毛澤東、朱德快馬傳令,3萬多紅軍主力部隊日夜兼程,神不知鬼不覺地轉回到了蘇區。毛澤東、朱德靈活指揮紅軍避強擊弱,先打上官雲相。 8月7日至11日,紅軍接連打了3個殲滅戰,斃、傷、俘敵1萬多人,從被動中初步奪得了主動。毛澤東、朱德又充分利用在蘇區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故示假像,牽著敵人穿行于高山險路。敵人像匹瞎馬亂奔了兩個月,有3個師在運動中遭到紅軍殲滅性打擊,其餘部隊受盡蘇區軍民不斷襲擾和堅壁清野之苦,哀歎「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就在此時,兩廣軍閥趁蔣介石陷在江西脫不出身,向湖南衡陽進兵。蔣介石一時變成兩面受敵,不得不對紅軍實行總退卻。紅軍趁勢分路出擊,又殲敵2萬多人,贏得第三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 在敵人撤退的時候,紅四軍和紅三軍團聯手打了一場惡仗,對手是戰鬥力很強的蔣鼎文、蔡廷鍇。雙方打到最後都急紅了眼,蔣、蔡集中軍官、軍士衝鋒,紅軍則集中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拼殺。雙方傷亡都很大。粟裕率部參加了這場惡戰。他認真總結這一仗的教訓,認為實在沒有必要和敵人硬拼,因為敵人已經決定撤退了,又是戰鬥力較強的部隊。他進一步認識到,作為一名戰場指揮員,隨時都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切忌感情衝動,特別是在敵強我弱情況下,保存有生力量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 粟裕參加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在毛澤東、朱德直接指揮下作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對毛澤東、朱德用兵之靈活,創造和捕捉戰機之巧妙,深為欽佩。他細細體會毛澤東和朱德的軍事思想,感到兩軍對陣,不僅是兵力、火力、士氣的較量,也是指揮員指揮藝術的較量,戰爭指揮藝術是一門永無止境的學問。從此,隨著職務的變化,粟裕處處注意學習和研究指揮藝術,特別是在敵強我弱情況下的軍事運籌,逐步達到了很高境界。 第三次反「圍剿」結束,1931年11月,粟裕調任紅四軍參謀長。不久中央軍委在江西瑞金創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紅軍學校),葉劍英擔任第一任校長。紅軍學校下設4個連,粟裕被調任三連連長。紅軍學校每期學習3個月。四連即政治連是第二期成立的,粟裕又被調去擔任政治連連長。葉劍英調任紅軍參謀長以後,肖勁光、劉伯承先後擔任校長。政治連有400多名學員。粟裕對學員要求很嚴格,又處處以身作則做榜樣。每天的軍事訓練很緊張,粟裕和3名排長親自講課做示範。負責講軍事課的還有伍修權、朱瑞等。政治連特別重視政治教育,教員中有從蘇聯回國的蔡暢、郭化若等。紅軍學校經常請一些領導人來校作報告,鄧穎超就給大家講過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課。 政治連住在一家祠堂裡,儘管很擁擠,粟裕還讓騰出一間潔淨明亮的房子,佈置成為「列寧室」,牆上貼著標語、地圖,桌上放有書報,訓練之餘大家都愛到這裡來看書學習,開展娛樂活動。粟裕經常和大家一起唱歌做遊戲,輔導文化低的學員學文化。政治連的牆報辦得很有特色,版面是一塊布,貼滿稿件,掛在「列寧室」牆上,每週出一期,都是學員自己寫的,內容都是發生在連隊和學員身邊的新事。政治連學員畢業回到部隊,許多人擔任了政治指導員,為加強紅軍的政治建設作出了貢獻。1960年,粟裕去廣州,同當年在中央蘇區紅軍學校政治連學習的廖冠賢不期而遇。二人回憶起將近30年前的這段難忘經歷,粟裕動情地說:「紅校四連的同志們多數在革命戰爭中犧牲了,至今留下已知道的,只有你我二人。我們是倖存者,創業難啊,不要忘記死難的烈士!」 1932年2月,在紅軍學校帶過兩期學員的粟裕,被調回紅四軍仍任參謀長。1932年12月,粟裕被調任紅一方面軍教導師師長。半年後學員畢業,教導師隨即解散。1933年1月,方志敏在贛東北創建的紅十軍奉調到了中央蘇區,和紅三十一師合編成立紅十一軍,軍長周建屏,政治委員肖勁光,粟裕被調去擔任參謀長,不久參加第四次反「圍剿」。 六、堅持正確路線,反被左傾領導內定為「反對政治委員制度的危險人物」。 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規模超過了以往幾次,集中50萬兵力,分左中右三路,採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同時進一步加緊經濟封鎖。這時王明左傾錯誤已經擴展到中央蘇區,毛澤東被排擠出了紅軍領導崗位。第四次反「圍剿」作戰是周恩來、朱德指揮的。他們運用前三次反「圍剿」的成功經驗用兵,先實行戰略退卻,誘敵深入,再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粟裕所在的紅十一軍在東線福建方面作戰。周恩來、朱德命令紅十一軍偽裝紅軍主力,執行牽制任務。 2月中、下旬,粟裕協助周建屏軍長、肖勁光政委率紅十一軍先打新豐鎮,再東渡撫河,大搖大擺地向黎川前進,迷惑、吸引敵人,掩護紅軍主力秘密轉移到東韶、洛口地區待機殲敵,在宜黃的黃陂山打了個漂亮的大兵團伏擊戰,全殲敵五十二師,五十九師僅一個團逃脫。3月中旬,紅十一軍再次奉命擔任鉗制和吸引敵人先頭縱隊的任務。粟裕精細籌劃,在地方部隊配合下,牽著敵人先頭部隊鼻子加快南進步伐,與後續部隊間的距離越拉越大,為主力紅軍創造了各個殲滅的戰機。埋伏在東陂地區的主力紅軍又打了一個漂亮的山地運動戰,一舉殲滅敵十一師大部和第九師一部。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第四次反「圍剿」結束以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進一步發展,命令紅軍部隊進行所謂「不停頓的進攻」。5月,粟裕與政委肖勁光奉命率紅十一軍進攻江西東部的硝石。駐防硝石的是1927年在湖南發動「馬日事變」的劊子手許克祥部第二十四師,戰鬥力比較強。紅軍戰士恨透了許克祥,仇人相見,戰鬥十分激烈。天下著雨,紅二十八師攻打一個山頭失利,形勢緊張。粟裕和肖勁光聞訊趕到前沿,組織部隊再次衝擊,迅速把敵人打垮了。 紅二十八師乘勝追擊,沒有料到敵第二梯隊突然從紅軍後面打了過來。這時粟裕手中已沒有部隊,情況極其危險。粟裕立即帶領身邊的警衛人員沖上去堵截,壓住敵人進攻。一顆子彈飛來,擊中粟裕左臂,血管被打斷,鮮血直流,粟裕當場昏了過去。幸好身邊的警衛員懂得一些急救知識,迅速用綁腿把粟裕左臂上部紮緊,止住了流血,又找來擔架,抬著粟裕送往20多公里外的救護所。山道崎嶇,雨大路滑,走了三四個小時才送到。第二天,粟裕負傷的左臂腫得像腿一樣粗,皮膚變成了紫褐色。救護所見傷勢嚴重,連忙把粟裕轉送到了軍醫院。醫生一檢查,子彈是從左前臂的兩根骨頭中間穿過去的,骨頭都傷了,還打斷了神經,已經感染,出現壞死現象。醫生決定立即截肢,否則有生命危險。粟裕想,只剩下一條胳膊,在前線作戰該多不方便,堅持不截肢。他對醫生說:「即使有生命危險,我也不鋸胳膊。」醫生只好尊重粟裕的意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