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


  1928年4月底,毛澤東、朱德在礱市龍江書院文星閣召開了連以上幹部會議,接著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一次代表大會。兩個會議,一個主題,都是研究建軍原則。作為連隊黨代表,粟裕參加了這兩次會議,直接聆聽毛澤東在會上講話,闡述建軍原則。精深的馬克思主義道理,毛澤東講得通俗生動,許多沒有文化的泥腿子、莊稼漢一聽就懂,牢記心裡。毛澤東在會上宣佈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詳細解說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與保持人民軍隊本質的關係。粟裕跟隨朱德、陳毅轉戰粵、閩、湘、贛邊途中,經歷過幾次卓有成效的整頓和整編,軍隊面貌大變,但回想起來,粟裕感到毛澤東闡述得最深刻,說到了根本上,說到了最關鍵的問題,也說到了大家心裡。

  不久,毛澤東又召開了一次連以上黨代表會議,再次討論建軍原則問題。粟裕在党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教導隊學習時,接受了不少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教育,但二十四師的教育特別是軍事教育,基本上沿用的是舊軍隊那一套,強調下級對上級絕對服從。現在,粟裕這樣來自基層連隊的政工幹部,能夠和毛委員等領袖人物坐在一起,平等商討軍隊建設的重大問題,這本身就是新的建軍思想的生動體現,粟裕感到心情特別舒暢。他聯繫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會上毫無顧慮地發表了不少看法。

  就在這次會上,毛澤東重申了「三灣改編」,時確定的「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原則,進一步加強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朱德、陳毅領導南昌起義部隊在大庾整編的時候,特地派黨員擔任連隊的領導幹部,加強了基層黨的力量,但黨支部還只是建在團上。毛澤東的「支部建在連上」這個建黨措施,就使黨的工作在部隊基層紮了根。粟裕經歷了這個過程,又在連隊擔任黨代表,深深感到毛澤東的主張高明,意義重大,衷心擁護。回到連隊,他按照毛澤東的教導,認真發展黨員,很快把中共黨支部建立起來,成為連隊的戰鬥堡壘。

  在井岡山鬥爭時期,粟裕多次調動工作,一會兒任連隊黨代表,一會兒任連長,每次調動都是為了加強連隊共產黨的領導力量,加強政治工作。連隊新成份和解放過來的戰士多了,需要加強對他們的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上級便調粟裕去當黨代表。某個連長軍閥作風嚴重,需要調離。連長誰來當?上級又想到了文武雙優的粟裕,於是他便由黨代表改任連長,既負責軍事工作,又做政治工作。

  在舊軍隊裡,官大一級壓死人,長官打罵和體罰士兵是常有的事。紅軍是新型的人民軍隊,毛澤東早就明令實行官兵平等,建立全新的官兵關係,規定長官不得隨意懲罰士兵,特別是廢除了肉刑。但由於紅軍中一部分部隊來自舊軍隊,一部分軍官原來就是舊軍隊的長官,習慣了過去那一套,軍官打罵士兵的風氣一時還比較盛行。粟裕堅決擁護毛澤東倡導的官兵平等原則,在自己連隊廢除了肉刑,但受舊傳統觀念的影響,有時遇到一些做了壞事的人,覺得還是要給他一點苦頭吃,不然改不過來。連裡有個通信員喜歡賭博,屢教不改,一次他正在賭錢被當場抓住了。

  粟裕很生氣,就對他罰站,命令他腳跟併攏,兩腿半彎曲下蹲,雙手舉起。大家把這種懲罰架勢稱為「兩腿半分彎」,身體再壯的人,這樣站久了也受不了。這個通信員雖然吃了苦頭,但嗜賭的惡習還是改不了。為了教育這個人徹底改掉惡習,粟裕想了很久,最後覺得還是應該給他講明道理。後來,這個人又一次賭博被抓住。粟裕這次沒有罰他,把他叫到連部,耐心地同他談話,講賭博的壞處,講革命戰士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和舊的惡習決裂,一連講了兩個小時,講得他掉下了眼淚,既痛心又羞愧,發誓以後決不再賭博。這個通信員明白了事理,果然不再賭了,還檢舉別的經常賭博的人,協助連隊幹部做好禁賭工作。粟裕從這件事深刻體會到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感慨地說:「對待自己的同志,舌頭比拳頭還靈啊!」

  在粟裕心目中形成了一個很牢固的觀念:只要是毛澤東、朱德提出的,堅決照著去做,沒有錯!井岡山鬥爭時期部隊生活很艱苦,那時布匹缺乏,即使有錢也難買到,軍衣都是自己動手縫。有時領到的是白布,又沒有染料,怎麼辦?粟裕和大家一起找來鍋底灰,放在鍋裡煮,再把白布放進去染成灰黑色。連裡沒有人會做衣服,怎麼辦?粟裕第一次做褲子時,先把身上穿的褲子脫下來,沿縫線拆開,分成一塊一塊,再照著樣子剪裁,照著樣子一針一針縫。做一條新褲子,同時還要拆一條、縫一條舊褲子,自己做的新褲子穿在身上感到特別高興。天氣冷了,部隊缺之棉衣,毛澤東、朱德號召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不穿棉衣,把棉衣讓給傷病員。粟裕帶頭響應。

  部隊的伙食費,除糧食外油鹽和菜每人每天5個銅板。那時按市價1塊銀元可以換330個銅板。每個星期還可以分一次節餘的「伙食尾子」。戰士們用這僅有的屬￿個人的一點錢,買來最便宜的油豆腐打「牙祭」。粟裕和戰士們相處像兄弟,大家都愛把他請去,一起吃得很開心。主食幾乎餐餐吃紅米、南瓜。南瓜吃多了脹肚,不舒服。戰士們風趣地編了一首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歌謠生動地唱出了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粟裕很喜歡這支歌,經常和戰士們一起高唱。由於敵人封鎖,生活上最困難的是缺少鹽。

  長期沒鹽吃,行軍、作戰沒有一點力氣。粟裕便和戰士們一起把長在房屋牆腳下的一種白毛刮下來,熬成硝鹽。這東西又苦又澀,但總比沒有鹽要好。有時部隊籌款多了,就能發點零花錢,多的時候一人一次可以發四五元,大家便用來剃頭、買牙刷、肥皂,有時候還可以買只雞改善生活。多數時候是連續幾個月不發1元錢。部隊生活雖然艱苦,但從朱軍長、毛委員起,吃的穿的用的都一樣,當官的沒有一點特殊。只有軍醫受優待,每月給發10元零花錢,因為部隊軍醫很少。而舊軍隊官兵差別很大,當官的還克扣當兵的軍餉,所以常常有鬧餉的事。紅軍中官兵一個樣,從來沒有鬧餉的事發生。

  在紅軍駐地到處可以看到這樣一副對聯:「紅軍中官兵夫薪餉吃穿一樣,軍閥裡將校尉起居飲食不同」。部隊吃的糧食都是自己從山下往山上挑的。有一次,朱軍長開會回來,走在路上正好遇到挑糧隊伍,就跳下馬搶過一條扁擔,和大家一起挑了起來,還讓人把體弱同志的糧擔放到馬背馱上。紅軍中很快傳開了「朱德記」扁擔的佳話,一直從井岡山時期流傳到現在。粟裕在和戰士挑糧的時候,親眼看到過朱軍長挑糧和那根寫著「朱德記」3字的扁擔,心裡熱乎乎的。粟裕從這裡看到了偉大革命家的榜樣力量、人格力量,看到了毛澤東建軍思想的真諦。

  幾十年後,粟裕回憶起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倡導的官兵平等原則,有一段極其深刻的論述:「也許現在的青年人不能體會到官兵平等、廢除肉刑這些基本制度所產生的強大威力,因為他們是在人與人的平等關係中成長起來的。而當時,這些基本制度,喚醒了被壓迫者長期被壓抑著的人的尊嚴,激發著對未來美好的無限希望,成為大家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犧牲的強大力量。這些新型的制度,是進行政治工作的強大武器。那時對於紅軍最有力的宣傳就是:『紅軍官兵平等』,『紅軍不打士兵』。這簡單的語言,對勞苦農民和廣大士兵,具有無窮的吸引力,它是紅軍階級本質的具體體現。」(《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69頁。)

  粟裕參加了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在鬥爭實踐中確立了根據地建設的思想,這對他以後獨立領導和支撐一個戰略地區的武裝鬥爭,並且取得重大勝利,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南昌起義部隊潮汕失敗以後,朱德、陳毅率餘部艱苦轉戰,一直想尋找一個革命立足點。南昌起義部隊登上井岡山的時候,毛委員領導的井岡山紅色根據地已經初具規模。粟裕上井岡山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革命有了一個「家」了,再也用不著像陳毅形象比喻的那樣做「釜底遊魂」了,心裡無比喜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