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八 |
|
8月1日上午,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留在南昌的部隊全部被繳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勝利佔領南昌。 國民黨當局迅速調集重兵逼近南昌,鎮壓革命。起義總指揮部決定撤出南昌,南下廣東。8月6日,粟裕所在的警衛隊奉命出發,沿途仍擔任革命委員會和起義總指揮部參謀團的警衛任務,並負責押運在南昌繳獲的大批武器彈藥。粟裕除隨身帶的駁殼槍和子彈外,還身背2支步槍、200多發子彈,加上背包、軍毯、水壺、飯盒、鐵鎬、鐵鏟,共重30多公斤。另外,每班要抬1頂大帳篷,每人還要照管1個挑槍支的民夫。8月盛夏,天上一片雲彩也沒有,每天行軍三四十公里,又熱又累,誰照管的民夫途中跑了,那些槍支就得自己挑,行軍第一天就有一些人中暑死了。 這是粟裕人伍以後經歷的第一次長途徒步行軍,從南昌出發,邊走邊打,邊打邊走,經江西撫州、宜黃、廣昌、石城、瑞金、會昌和福建長汀、上杭及廣東大埔,9月23、24日佔領廣東的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下歇息。起義部隊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個勝仗;在會昌又打了一個大勝仗,殲滅敵人一個多師,繳獲6000多支槍。粟裕奉命帶領一個班把這些槍支裝上船,押送去東江。對於粟裕來說,一路上任務很重,既要押送繳獲的槍支,又要保衛起義軍領導機關的安全,還要隨時準備參加戰鬥,高度緊張,高度疲勞,粟裕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志。起義軍佔領潮州後,粟裕所在排奉命留在城內,負責後勤部門和物資倉庫的警衛任務。大約是27、28日,前方傳來隆隆炮聲。粟裕知道,這是起義軍在向揭陽、湯坑(今豐順)的敵人發起進攻。起義總指揮部的意圖是:打敗廣東境內的主要敵人國民黨第八路軍,起義部隊重整旗鼓,以廣東為基地,組織第二次北伐。粟裕和戰士們懷著急迫的心情期待著前線的勝利消息。 9月30日早晨,炮聲突然由遠而近,越來越激烈,從前方撤下來了一些零散部隊。粟裕從他們口中得知,起義軍進攻敵陳濟棠師和薛岳師,開始節節勝利,後來在湯坑受挫,傷亡很大,部隊正在後撤。接著,潮州城郊也響起了激烈的槍聲,國民黨第八路軍副總指揮黃紹竑率領3個師,沿韓江西岸向潮州撲來。留在潮州的起義軍力量單薄,堅持戰鬥到黃昏,不得不撤出潮州城。這時從汕頭方面傳來消息,在帝國主義軍艦配合下,國民黨軍隊攻佔汕頭,革命委員會已經撤出。粟裕等保衛著後勤部門領導和其他幹部,找到幾條船隻,東渡韓江,打算經饒平去三河壩,同二十五師等部會合。途中,前方又傳來更壞的消息:革命委員會撤出汕頭西進到烏石,與從湯坑轉移出來的起義軍主力部隊會合,但遭敵人重兵圍攻,受到覆滅性失敗。 粟裕隨部隊翻山越嶺到達饒平時,二十五師等部已在朱德率領下先期由三河壩撤到饒平。短短幾天,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起義部隊處境極其險惡。國民黨集中5個師,約4萬餘人,企圖一舉撲滅革命火種。起義部隊突然遭到失敗的打擊,組織上、思想上都相當混亂。這時部隊與周恩來領導的起義軍總指揮部已失去聯繫,留下來的最高領導人就是擔任第九軍副軍長的朱德,而下面的部隊絕大部分不是他原來統率的,領導起來非常困難。關鍵時刻,朱德毫不遲疑地挑起這副重擔。他深刻分析當前形勢,指出:起義軍主力雖然失敗了,但「八一」起義這面旗幟絕對不能丟,武裝鬥爭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現在的情況是,反革命軍閥部隊已經聚集在我們周圍,隨時都有可能向我們撲來。我們必須儘快離開這裡,甩開敵人重兵圍攻,擺脫險惡處境,否則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當時部隊還有2500多人,師和團的建制還存在。朱德領導部隊略加整頓以後,立即出發,一路急行軍向閩粵贛交界方向作戰略轉移。 這是粟裕在短短兩個月內經歷的又一次長途行軍,由廣東饒平經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豐,直奔贛粵邊的南康、大庾地區。這是戰鬥嚴重失利以後的退卻和轉移,與撤離南昌時相比,士氣低落,精神不振。國民黨軍很快發覺起義軍意圖,緊追不捨。沿途反動地方武裝也紛紛出動堵截。連續行軍打仗,起義部隊減員很大,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對革命產生了動搖,陸續離開部隊,其中有士兵,也有師、團領導幹部。 二十四師七十三團任七連連長的林彪,和幾個黃埔生一起找到七十三團指導員陳毅,說「部隊不行了」、「一碰就垮了」,表示要離開部隊,動員陳毅和他們「一起穿便衣走」。陳毅堅定地回答:「我不走。」他開導林彪說:「現在我拿著槍,我可以殺死土豪劣紳,我一離開隊伍,土豪劣紳就殺我。」陳毅還嚴肅地說:「你們要走你們走,把槍留下,我們繼續幹革命。隊伍存在,我們也能存在,要有革命的氣概,在困難中頂得住,即使個人犧牲了,中國革命還是有希望的,拖槍逃跑最可恥!」(《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41頁。) 粟裕面對起義失敗的重重困難,沒有動搖,沒有退縮。他參加二十四師教導隊,就是要實現青少年時期確定的志向,拿起槍桿組織一支為窮人的隊伍。現在不管有多大的風險和艱難,仍初衷不改,堅定不移。 10月16日,起義軍進到閩贛交界的武平。17日,國民黨軍錢大鈞部跟著到了武平。朱德指揮部隊在這裡打了一個退卻戰,打退錢大鈞兩個團的進攻,隨後命令粟裕所在排佔領武平西門外的山坡,掩護大部隊轉移。錢大鈞部進入武平城內,隨即追出西門。粟裕和戰友們一陣猛打,敵人不知虛實,慌慌張張退回到城內。 就在武平戰鬥中,粟裕第一次負傷,子彈從他的右耳上側頭部顳骨穿了過去。粟裕只覺得受到猛烈一擊,倒在地上,動彈不得,心裡卻依然很明白。他聽到排長在說話:「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排長卸下了粟裕的駁殼槍,丟下他走了。過了不多久,粟裕睜開眼來,四下空無一人,靜得可怕。他身子稍稍可以動彈了,但渾身沒有一點力氣,站不起來。粟裕心中想:「無論如何要站起來,趕上部隊,絕對不能離開革命。」他咬緊牙關猛地站了起來,隨即腿一軟身子一晃,又倒在地上。粟裕用力順著山坡往下滾,又艱難地朝路上爬去,不料滑到了路邊一片水田裡。這時正好有幾個起義部隊戰友沿著山邊走來,發現了在水田裡掙扎的粟裕,連忙把他扶起來,給他包紮好傷口,攙著他趕上了部隊。 武平城西北5公里有條山路叫石徑嶺,這裡地勢險峻,懸崖峭壁間只有一個隘口可以通過,已經被地主武裝民團佔領了。這時朱德突然出現在隊伍前面,他鎮定地指揮部隊疏散隱蔽,隨即親自率領幾個警衛人員,從長滿灌木的陡壁攀登而上,出敵不意地在民團側後發起進攻。戰鬥力本來就不強的民團,突然遭到天降神兵的打擊,丟下武器四散逃命,讓開了隘口和通路。朱德威武地站在斷壁上,手裡握著駁殼槍,指揮大部隊勝利通過石徑嶺。 粟裕目睹了那驚心動魄的情景,內心油然而生對朱德無限欽佩和信賴的深情。 失敗既是嚴峻的考驗,也是一次洶湧澎湃的大浪淘沙。身帶重傷、剛滿20歲的青年粟裕,在自己認准的道路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三、激流歸大海,軍事生涯展開新的一頁。 在朱德指揮下,經過武平和石徑嶺戰鬥,起義部隊擺脫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重兵追擊,在贛南山區小路穿行,在深山密林宿營。此時已是10月下旬,山區氣溫低,寒冷、饑餓像影子一樣糾纏著大家,痢疾、瘧疾更是折磨人。大革命失敗了,特別是南昌起義軍主力又在潮汕幾乎覆沒,革命的前途如何?武裝鬥爭的道路還能不能堅持?這支孤立無援的部隊究竟向何處去?嚴峻的問題擺在每個起義軍戰士面前,嚴酷的鬥爭現實無情地考驗著每一個人。有的不辭而別了,有的叛變投敵了,有的帶著一個班、一個排甚至一個連自尋出路去了,部隊到達江西信豐一帶時只剩下七八百人,連那些原來握有實權的中、高級軍官,也相繼離隊而去了。 粟裕沒有走,他拖著重傷的身軀,艱難地然而堅定地跟著部隊前進。行軍途中,兩位領導人的形象時時出現在粟裕眼前,看到他們,粟裕心中便充滿了戰勝困難的力量。 南昌起義當天,粟裕第一次見到朱德。勇奪石徑嶺隘口,粟裕眼望屹立在石徑嶺上英勇無畏的朱德軍長,忘掉了頭部中彈後傷口的疼痛,受到極大鼓舞。現在身穿和戰士一樣灰色粗布軍裝的朱德,滿懷信心地走在轉移隊伍的前面,臨大敵不驚,處險惡不亂,一路上談笑風生,給基層官兵講革命道理,提高大家的覺悟,堅定大家的信心,在困境中看到光明前景。他有馬不騎,和士兵一樣肩扛步槍,背著背包,有時還攙扶著傷員、病號前進,對穩定軍心起了很大作用。在粟裕心目中,朱德不僅是這支部隊的最高領導,也是這個革命集體的好「當家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