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六 |
|
粟裕回到常德的時候,國民革命軍北伐部隊正經由湖南境內勝利進軍。1926年8月,賀龍在常德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積極支持常德共產黨和共青團組織的活動。常德黨、團工作空前活躍,工農革命運動和青年學生運動蓬勃發展。在常德共產黨組織和總工會、農民協會的領導下,二師學生中的黨員團員深入湘西各縣,建黨建團,組織農會,動員群眾,支援北伐,在湘西各地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革命群眾運動。粟裕回到常德,立即投入火熱的革命鬥爭,同二師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一起,始終站在鬥爭的前列。 1926年11月,粟裕經邱育之、肖鐘嶽介紹,加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莊嚴的入團宣誓時,他再次表達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堅定信念。1個月以後擔任團小組長。 從1926年冬天到1927年春季,常德地區的革命形勢進一步發展,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更加激烈。粟裕以一個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姿態,更加自覺更加勇敢地參加党和團組織領導的革命活動。 1927年初,湖南省立第二師範與第二女子師範、第二中學合併為湖南省立第二中學,實現了男女學生合校的進步主張。不久又撤換了反動校長和部分守舊的教職員,校長由年僅28歲的共產黨員胡佐武擔任,增聘了一些進步教師,學生總數達到1700多人。共產黨、共青團組織迅速發展,全校黨員團員發展到四五百名。國民黨右派勢力銷聲匿跡,共產黨領導的左派勢力重佔優勢。在党、團組織領導下,粟裕和同學們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解放工農、打倒土豪、破除迷信、禁煙禁賭等活動。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緊接著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常德的形勢突然緊張起來。5月初,常德各校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紅色宣傳周」活動,在城鄉各地召開了有10萬人次參加的群眾大會,聲討蔣介石叛變革命的罪行,號召人民團結起來,同國民黨反動派作堅決鬥爭。中共常德地委決定,由農運部長、二中(原來的二師)學生陳昌厚負責,組建革命武裝,準備對付反革命政變。二中的党、團員和進步學生紛紛捐款買槍。粟裕與同學滕久忠湊錢買了一支駁殼槍和200發子彈,準備參加武裝鬥爭。後來,常德黨組織認為公開進行武裝鬥爭的條件還不成熟,他們就把槍彈藏在貯藏室裡,隱蔽待機。 5月20日,常德郊區土豪劣紳殘忍殺害農民協會委員長蕭洪貴,發出了反革命政變信號。5月24日,駐常德的反動軍警發動「敬日事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血腥鎮壓工農和青年學生。當時二中學生集資購買的槍械大約有幾十支,外界傳聞有七八百條槍,反動軍警不敢輕易對二中動手,首先陰謀誘捕校長胡佐武。 胡佐武是二中共產黨、共青團委的總書記,又是國民黨常德市黨部的主任委員、《湘西民報》(中共常德地委機關報)館館長。 湖南省防軍獨立旅旅長熊震派人叫胡佐武去「談話」。同志們認為局勢險惡,勸他不要去。胡佐武說:「不怕,夫子何懼之有!」毅然前往。結果被反動軍警扣押起來,遭到嚴刑拷打,幾天後被拖到東門外砍頭。胡佐武高呼:「打倒軍閥!」「共產黨萬歲!」堅貞不屈,視死如歸。 反動軍警緊接著出動兩個營的兵力包圍二中,在校門口架起了機關槍。警察局長朱興曙帶兵到校園內逐室搜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白色恐怖籠罩全校。 面對這種形勢,二中黨組織通知党、團員迅速分頭撤離學校。粟裕堅持到最後一刻,才和滕久忠等同學一起撤離。 面對軍警包圍,粟裕早就想好了撤退路線。常德雨季常常發生水澇災害,所以城內的下水道特別粗大,而且直通城外。他和同學們從校園內的下水道人口,悄悄進入下水道裡,趟著臭氣熏人的污泥濁水,一直走到常德城外。在洞庭湖畔,搭乘一條木船,沿湘江南下長沙。在長沙車站,乘黑夜爬上火車,藏在座椅下面。火車沿洞庭湖東側向北奔馳,第二天清晨進入湖北境內。這時,粟裕和同學們才松了一口氣。粟裕晚年談到這件事,風趣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坐了一個特等車。」 粟裕的目的,是到當時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武漢,參加革命軍隊。他說:「反動派發動的『四一二』和『馬日事變』的血腥屠殺,共產黨員胡佐武校長的鮮血和『二師』被圍,深刻地教育了我,使我意識到,不拿起槍桿子,打倒新老軍閥就是一句空話。」(《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22頁。)他決心投筆從戎,用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打倒新老軍閥。 從立志做為民除害的劍俠到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從想拉一支保護老百姓的好隊伍到毅然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這是粟裕青少年時代思想發展的根本性轉變。從這時起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一直恪守自己的信念,不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不管受到什麼打擊迫害,一刻也沒有動搖過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一天也沒有離開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第二章 南昌起義前後 一、投軍二十四師教導隊,完成由青年學生到革命軍人的轉變。 1927年5月28日,粟裕逃到武昌。這時的武漢政府還沒有公開反共。中共黨組織已在武昌葉挺領導的第二十四師成立了教導隊,專門收容湖南、湖北地區被反革命迫害的青年學生和工農幹部,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共黨的基層軍事幹部。粟裕一到武昌就接上了關係,中共黨組織的安排和粟裕的心願完全一致。他毫不猶豫地來到賓陽門外的招生處,辦好人學手續,順利進入二十四師教導隊,任學員班長,走上了武裝鬥爭道路。 二十四師教導隊規模很大,1000多名學員幾乎是清一色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中共黨組織非常重視這批新生力量,派了堅強的政治、軍事幹部來領導。這批年輕人革命熱情很高,但絕大多數出身小資產階級家庭,缺乏革命鬥爭的實際鍛煉。教導隊十分重視對學員的軍事、政治教育,力爭儘快把他們從一個革命青年轉變為堅定的掌握武裝的無產階級革命軍人。 周恩來、惲代英、葉挺等中共黨和軍隊中的領導人,經常到教導隊作報告。粟裕每聽廣次報告,都感到收穫很大。幾十年後粟裕依然清晰記得,周恩來給大家作過兩次報告,都是講形勢和任務。他說話爽朗明快,闡述的觀點深刻鮮明,分析透徹精闢。周恩來對鬥爭前途滿懷信心的革命堅定性,強烈地感染了粟裕和同學們。周恩來在報告中不時親切地詢問大家:「你們都是些學生,怕不怕苦?現在這樣嚴格的軍事生活,吃得消嗎?」語重心長的鼓勵大家「一定要肩負起階級的重托」,「學會打仗,用革命的軍隊去戰勝反革命的軍隊,去奪取革命的勝利!」(《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24頁。) 周恩來的話,句句說到了粟裕的心裡。他直接受過反革命武裝的迫害,深知沒有革命武裝的痛苦和建立革命武裝的重要性,為自己能拿起槍桿參加到這場偉大的鬥爭中去感到高興、振奮。惲代英講話很幽默,富有鼓動力量,而且妙語連珠。粟裕和同學們聽著聽著情不自禁地發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不少深刻的道理,就在這笑聲中弄明白了。蔣介石叛變革命,一部分國民黨人士實際上親蔣,表面上卻標榜自己是中間派,孫科就是其中的代表。惲代英是這樣形象地給孫科畫像的:「人家說孫科是中間派,我看他是站在中間,向前走一步,向右看齊!」(《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25頁。) 有一次,某部參加討伐夏鬥寅叛軍失利,敗下陣來。有人嘲諷他們不會打仗。惲代英卻力排眾議,以堅定的語氣對同學們說:「我看他們是演習了一次退卻。打仗總是要在戰爭中才能學會的。」(《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25頁。) 聽著惲代英的報告,粟裕只覺得全身熱血沸騰,信心百倍。「在戰爭中學會打仗」從此成為粟裕參加軍事鬥爭實踐的指南,成為他從一名青年學生成長為無產階級軍事家的奧秘。葉挺給粟裕留下的是又一種印象。他講話嚴肅,幹脆利落,典型的軍人氣派。粟裕和同學們對這位北伐名將很敬佩,經常傳誦關於他身先士卒的動人事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