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四 |
|
粟裕搭乘的船隊,2月下旬出發,途經黔陽、漵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3月上旬到達常德,歷時半個多月。一路上,粟裕飽覽沅江兩岸秀麗景色,目睹勞動人民遭受壓迫剝削的苦難,聽老船工和同行旅客講述沿江名勝古跡和風物傳說。 船隊在辰溪縣境內進入一段S形航道,到達著名的險灘辰州灘。這裡航道曲折狹窄,流急浪猛,船隊必須減速前進。突然,西岸的椿木灣響起槍聲,一夥土匪沖下山來。 椿木灣位於鳳凰山南麓,遍佈茂密的原始森林,是土匪的大本營。1916年,北洋軍閥1個師的部隊戰敗潰散湘西,人槍散落民間,兵匪結為一體。他們沿江設卡截船,搶劫財物,氣焰囂張。土匪喝令船隊停航,沖上船來,翻箱倒櫃,用鐵棒亂捅,裝在木桶裡的桐油嘩嘩地往外流,迫使貨主趕快把買路錢送上。護送這個船隊的1個營軍隊,視若不見,聽如不聞,任憑土匪胡作非為。看到這一幕「兵匪一體」的鬧劇,粟裕進一步加深了對舊軍隊腐敗的認識,增強了自己拉一支保衛老百姓的好隊伍的決心。 船隊行至辰溪與瀘溪交界處,老船工指點前面就是著名的箱子岩。粟裕放眼望去,全是刀削斧劈般的懸崖峭壁,遍佈大大小小的洞穴、石罅,裡面擺放著先民留下的「懸棺」和「船棺」,還有幾只用橫木支撐的紅色木箱。老船工說,這些紅色木箱是諸葛亮存放兵書的地方。在沅陵和桃源交界處,還有傳說諸葛亮安營設寨的營盤洲和佈置疑兵的「孔明燈」。 沅江之行,給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晚年仍然記憶猶新。廣闊的天地,秀麗的山河,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腐敗的社會,苦難的人民,壯烈的鬥爭,光榮的傳統,一齊展現在粟裕面前,使他上了湖湘文化和現實社會的生動一課,進一步增強了他的愛國熱情、求知欲望和革命豪情。 五、在革命洪流和「人才搖籃」中成長,在革命實踐中建立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堅定信念。 1924年3月,粟裕到達常德。 20世紀20年代的常德,雖是只有10多萬人口的小縣城,但水陸交通發達,商品經濟發展,是湘西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日、英、美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常德,在這裡開辦十幾家洋行,作為向湘西傾銷洋貨和掠奪西南各省資源的據點。各派軍閥也把常德視為必爭之地,你來他往,連年混戰,「民國以來無日不當兵事之沖」。同時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和鬥爭,常德隨之成為湘西革命策源地和新思想新文化傳播中心。「五四」運動以後,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常德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迅猛發展。 粟裕就在這個革命高潮中到達常德。這時,第二師範1924年度招生考試時間已過,粟裕只好另謀就學之路,等待第二師範下一次考試。他的遠房堂叔、堂嬸分別在二師和二師附小當教師。通過他們,粟裕進入二師附小,插班在高小三年級讀書。 粟裕在二師附小畢業,離二師考期還有半年,又考進了常德市平民中學。平民中學校長是教會學校畢業生,特別重視英語教學。每週四十幾堂課,英語課和用英語講授的其他課程就有31堂。粟裕沒有學過英語,學起來非常吃力。他靠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很快適應了這裡的學習環境,完成了學業。幾十年後,他同子女們談到外語學習,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他們,學外語就是要多開口,要像演員在舞臺上那樣「目中無人」,多背多練,熟能生巧,並把那時學的英語成段地背給子女們聽。 粟裕想到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下定決心,分秒必爭,發憤讀書。粟裕上課的教室就是課外的自習室,聽課的座位就是自習的座位。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他幾乎整天不離座位,也很少有社交活動。在這段時間裡,他只跟自己座位前後左右的4個同學講過話,讀書真是到了「如饑似渴」、「如癡如呆」的程度。結果,不到兩個月就害了一場大病,咳嗽吐血,頭髮脫落。究竟得的是什麼病,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既沒有打針吃藥,更沒有條件住醫院,憑著年輕,在床上躺著休息了一段時間,硬是抗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粟裕檢查身體,發現肺部有鈣化點,聯想到那場大病,推測那時得的可能是肺結核。 接受這場大病的教訓,粟裕開始重視體育鍛煉。每天早上,晨光熹微,一個瘦小的身影就出現在校園操場上,天天堅持長跑5000米,不論寒暑,風雨無阻,還積極參加體操、籃球等體育活動。這樣,他的身體漸漸健壯起來。 常德各界愛國反帝運動日益高漲,粟裕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抵制日貨等活動。平民中學附近有一所外國傳教士辦的教堂。粟裕和同學們向在教堂做工的中國同胞宣傳,動員他們不買日本貨,不做洋奴才。 在這段時間裡,粟裕一度感到苦悶彷徨,性格也變得沉靜多思。有時獨自抱著一把月琴,撥弄琴弦,陷入沉思。他抱著「為民除害」、「拉一支保護老百姓的好隊伍」的願望,到外面來闖一闖。社會生活的現實告訴他,要實現自己的抱負,只靠個人的行俠仗義行為是不行的。他開始把個人的抱負與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思考社會的現狀、祖國的命運、人生的意義和青年的責任,可是一時找不到正確的答案。 1925年春天,湖南省立常德第二師範招生。粟裕終於進入第二師範讀書了。第二師範慣例,學生班次按歷年招生順序排列。當時的在校學生是第24至第29班,粟裕被編在第27班。 湖南省立第二師範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革命傳統的學校,前身是洋務派著名人物熊希齡創辦於1902年的西路師範講習所,辛亥革命以後改名為湖南省立第二師範,被譽為湘西「達德成材」的最高學府,與長沙的第一師範、衡陽的第三師範並列為湖南三大著名學校。這所學校以培養具有新思想新知識的人才為己任,教師多為海內外著名學者,教學內容突出當代科學文化知識,不收學費,供給膳宿、制服、醫藥、圖書和部分文具。學生以貧寒家庭子弟居多,而且「多湘西雋秀」。許多有志青年在這裡學習成材,踏上成功之路,成為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科學家、實業家,其中有辛亥革命首義總司令蔣翊武,原為辛亥革命元老後來成為傑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林伯渠,著名學者余嘉錫、舒新城,著名實業家李燭塵等等。二師因而名播四方,被譽為「人才搖籃」。 粟裕進入二師讀書的時候,那裡已經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並且建立了讀書會等外圍組織,公開組織指導學生們閱讀宣傳革命思想的書刊,學校政治空氣很濃,學生思想活躍。在常德各界人民反帝國主義反封建勢力的革命運動中,二師共青團和學生會常常居於領先和骨幹地位。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發生以後,以二師共青團員為領導骨幹的常德學聯,發動各界人民罷課、罷工、罷市,舉行遊行示威,組織查禁洋貨的行動小組,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反動軍閥」的口號,動員人民「不坐日本船,不吸英國煙」。鬥爭持續兩個多月,迫使日、英輪船公司一度停業,經銷日、英貨物的洋行一度關門。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粟裕感到如魚得水,思想豁然開朗。他立刻投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學生運動,廢寢忘食地閱讀秘密傳送的革命書刊,包括闡述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共產主義ABC》和中國共產黨主辦的《嚮導》、《新青年》等刊物。通過這些活動,他懂得了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懂得了改造舊社會必須反帝反封建的道理,並且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思想上產生了新的飛躍。 粟裕後來回憶說:「這些書刊,使我明白了共產主義一定會在全世界實現,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懂得了當前革命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當我一旦明白必須推翻舊世界和建立共產主義新世界的道理,就覺得少年時代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俠思想是多麼幼稚可笑,後來的彷徨、苦悶,思路又是多麼狹窄。我決心將自己的一生獻給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9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