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歲月隨想 | 上頁 下頁
六三


  ※楊乃武舅舅的話

  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播出期間,我差不多每集都看了。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並不是金童玉女般的兩位主人公,倒是幾位老藝術家扮演的清朝的官員,簡直活靈活現,令人叫絕。導演的功力不凡,把個清遷官場種種情態展現得淋淳盡致。

  不過時間久了,這部電視劇給我當時留下的鮮活的印象,漸漸褪了色,逐漸模糊了。唯一令我時常想起的,卻是劇中一位類似龍套的角色楊乃武的舅舅說的一句話,我印象楊乃武的舅舅似乎只在一集中露了一面。這位衙門中的老差役,在官府當差多年,見多識廣,老於世故。當楊乃武的姐姐為弟弟伸冤準備赴京都告狀時,這位舅舅對她說:「孩子,我們平常不惹事,但事情落在頭上就不要怕。」可惜,我只聽了一遍,只記得這樣的意思,恐與原文有出人。但是這段話的意思是決不會記錯的,因為當時我就想,這麼一句富於哲理的臺詞,怎麼會安在這麼一個次要角色的口中?因為我記住了這句臺詞,所以當劇中眾多主角、次主角在我記憶中的形象漸漸模糊的過程中,這位舅舅的形象卻仍呼之欲出,因為這句臺詞,我是不會忘的。

  戲曲、話劇、電視劇,我認為總的還是一個範疇。首先是人物,其次是情節,而對人物刻劃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語言。當一部戲劇上演時,人物的語言就變成了角色的臺詞。因而,符合人物個性的臺詞,永遠是一部劇本的閃光點。幾聲名赫的大戲劇家,必然有震撼人心的人物臺詞傳之於世,只有這些人物的臺詞令人拍案,才使這部經典之作永遠熠熠生輝。

  中國古代關漢卿、湯顯祖、王實甫三位我所崇拜的大家,近代郭沫若、曹禹、老佶這幾位名家,他們的戲曲、戲劇作品中主人公的臺詞,都成為後人背誦的藝術珍品,甚至成為指導人生的格言。

  關漢卿的《竇娥冤》中刑場一折的一段戲詞,我也是過目難忘。竇娥在刑場上唱道:「做甚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郭老在《屈原》中寫下的那段《雷電頌》成為劈開黑暗的一把利劍。舞臺劇《二七風暴》中,施洋大律師那大段臺詞,「工人弟兄們……」,當年金山的這段貫口念白表演,是年輕演員臺詞課的樣板。

  國外大戲劇家當首推莎翁,莎士比亞在《漢姆雷特》中,寫出了王子念誦的臺詞「活著還是死去……」,有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幾句。可這幾乎成了我一位朋友「文革」中的罪狀。我的這位友人「文革」中被審查,有人翻出了他的一個本子,上面就抄下了《王子復仇記》中這段獨白,把這當成了這位朋友死不悔改、自絕於人民的罪狀。我當時在場,記得當有人火冒三丈跳著腳叫他交待寫這段話的動機時,他笑了,他說,這是莎士比亞戲劇當中的一段臺詞,我抄下來是過去的學習材料。於是,那些人不知該如何收場。

  而今,中國每年生產出幾千部集電視劇,論起給人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臺詞,我幾乎沒什麼印象。倒是有的電視劇,本身不怎麼樣,主題歌卻流行開來,唱紅了幾位歌手,出名了幾位作曲者。好像塑造人物個性語言不如下功夫寫一首歌曲似的。

  《楊乃武與小白菜》中的這段老衙役的臺詞,我覺得有味道。多部古典著作中,都有這樣地位卑微而見地老到的人物出現,像《紅樓夢》中送上護官符的那個曾當過葫蘆廟小沙彌的應天府門子,電視劇《三蒸骨》的地老呆,以及《楊乃武與小白菜》中這位舅舅都屬￿著墨不多,卻真實動人的角色。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楊乃武舅舅這句話都合情合理無懈可擊。這句話的道理很深刻,而且給人一種內心的支撐,老百姓在任何時代總是希望太平無事,不惹事,不招災,這幾乎是每一個善良百姓的心態。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旦禍事臨頭,那就豁出去了,不要怕,怕也沒用,不怕或許還有轉危為安的出路,要是害怕,心理失去了武裝,只能聽天由命,更會雪上加霜。

  1995年6月,上海電視臺邀請我和倪萍參加上海舉辦的《七·一晚會》的主持工作。

  我因為台內工作太多,極力推拒。

  一天,葉惠賢給我打一電話,說:「過去你要我來北京,我二話不說,這次我們市長都知道你要來,消息也傳出去了,不來我怎麼交待。」我說:「老葉,那你們上海台向我們台提出這個想法,並一定由你們出面替我請假。」葉惠賢很不理解:「你是這麼一位老同志了,出來兩天還要請什麼假,又不是玩兒,這也是工作嘛。」我說;「正因為是工作,那你說,我為什麼要不辭而別呢?現在外面很複雜,萬一出點差錯,我無法交待。」葉惠賢按我的要求,以上海台名義不但給主管文藝中心的副台長趙化勇打了電話,還根據我的要求給我們國際部領導張子揚也批了招呼,儘管他嫌我囉嗦,但還是把事情辦了。

  我抽出了寶貴的時間,真是寶貴的時間,因為我外出期間應完成的份內工作必須加班加點做完了才可以走。

  連來帶去兩天時間,先去寧波後到上海演出了兩場。頭天演出完畢,第二天淩晨五點起床趕上頭班回京的飛機。到了北京,我下午還要錄音,我還要與倪萍一塊投人中央電視臺《七·一晚會》的主持工作,而一過「七·一」,我就隨《大京九》攝製組趕赴江西,拍攝並岡山外景。人不解甲、馬不卸鞍,連軸轉。幹電視誰不辛苦,大約7月11日,我返回北京。

  這時我隱約聽到,在寧波的演出出事兒了。我並沒在意,有時小報記者僅憑道聽途說發個小議論什麼的,就讓他說去吧,關我什麼事。可過了沒幾天,台裡就過問了此事,並讓我與倪萍把外出的事情交待明白。

  原來《錢江晚報》捏造了一條駭人聽聞的消息,造謠說我與倪萍各自每場要了出場費十萬元,影響極壞。據說《文摘報》與各地十餘家報紙以訛傳訛,趕忙轉載,謠言日盛,台裡又接到許多觀眾的來信,有的質問我們如何這樣心黑,有的不理解,有的不相信,希望澄清。我是蒙在葫蘆中。正在各地沸沸揚揚之際,我隨《大京九》攝製組在井岡山拍攝外景,對毛主席與老一輩革命家的緬懷和對自然景觀的鍾愛,佔據了我的身心,我揮汗如雨,氣喘呈呈,然而又極為開心地在井岡山爬上爬下,拍攝外景,可是一批極不負責的人正把謠言誹謗傳得滿天飛。這就是現實,我近年來真很怕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地工作,躲事兒還躲不過來,哪敢惹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