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歲月隨想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道是無情卻有情 ——我與《正大綜藝》 這是從劉禹錫的《竹枝詞》中的「道是無晴卻有晴」套出的標題。詩中的「晴」就是同音字「情」的隱喻。 我想了很久了,我覺得這個標題能恰如其份地點明我與《正大綜藝》(以下簡稱《正大》)這一欄目以及與我的觀眾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 1995年夏天,《大京九》劇組來到山東濟寧。在與當地領導談話時,我想起在北京,王姬曾對我說過孔府家酒要與外商聯營的事情,她當時還說,這麼好的效益為什麼要與外商合辦,讓他們佔便宜。我問濟甯市的領導,「有這回事嗎?」他們說,「有,和正大集團談過。」我聽了後很有點興趣,就問,「談得怎麼樣?」當地領導說,「沒談成,因為正大只想要股份而不肯出錢,他們說,正大的名聲就是金錢。」哈哈,說這話也不怕閃了舌頭。如果沒有《正大綜藝》這個欄目,中國有幾個人知道「正大」是幹什麼的?!可你又不能不佩服人家,這個廣告做這麼長時間。 這時。「我該不該上這個節目」——當年接手時的疑問又湧上心頭。 我是在一個特定的情況下。出任這個欄目的主持的。我過去並不喜歡這個欄目。如果說得更明確一些,就是我不願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我又不能不接手,也不能不為已接手的工作全力以赴。這不但為我的觀眾,也包括為我的名聲。我在這個欄目中,尋找到了一位長期合作的最理想的合作夥伴楊瀾。我們在三年的時間中,精誠合作,形成了相得益彰的、互補型的主持風格。我們相約以我們已有的文化功底以及為這個欄目所需而努力填補擴充的學識,賦予這個欄目以應有的文化品位和儘量多的幽默與抒情格調。我們盡力實踐創新、提高,逐漸贏得了日益增多的觀眾收視率。在三年將滿的情況下,我們又幾乎同時覺得是該離開的時候了。於是,在第200期裡,我們淡淡地宣佈了離別的言辭,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告別了《正大》,告別了合作三年的各位編導播出人員,告別了愛護與關心我們的觀眾,也告別了曾熱熱鬧鬧歡歡樂樂的那種感覺。最後,我與楊瀾告別,她去了美國,我走向《人與自然》。 我和楊瀾都懷念這個欄目,懷念在主持這個欄目時得到的來自創作集體和來自觀眾的溫暖,也懷念們為之盡了心力的合作歲月。 §再度合作 1994年歲末,楊瀾應邀回國,我們共同主持迎接世界婦女大會的一台節目。在排練之後,乘車回來,時近中午,該是吃飯的時間了。楊瀾說:「您回家吃飯吧?」我說是的,有什麼吩咐。她說:「我想去您家蹭一頓飯。」我說:「我中午只吃剩的,開水泡飯,不能待客,這樣吧,我請你吃你愛吃的日本餐。」 在閒聊中,楊瀾和我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主持人在節目中應如何體現自己的真實的認識、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文化功底。三年的合作仿佛還沒討論完主持的方方面面。我們是兩代人,也只有這個話題才能溝通彼此的心理。除此之外,我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無疑她不能完全理解與接受,反之也如此,她對一些問題的理解與思考的角度,我也是有許多保留的。邊吃邊聊,我們其實早都聽到過外界對我們成功的合作的評論,但從來都沒有互相談過。這符合我們相似的個性,不以外界的評論作為我們共同引以為榮的資本,我們都各自認真做好自己那一份工作就夠了。 楊瀾在講述自己學習過程中,忽然說道:「我在美國看了一本雜誌,說具有AB血型的人適合當主詩人,如果兩個AB血型的主持人一塊合作,就會成為最佳搭檔。」我說:「楊瀾,這種文章你會信嗎?」她說:「姑妄聽之,不過,我是AB型,您呢?」我說:「很遺憾,我不相信什麼特異功能,也不愛聽那些杜撰的科學知識。不過,我也是AB型。」 我們都笑了。 說老實話,我十分高興有這麼一位聰明的搭檔一塊兒工作三年。但我們在這次交談中談到,離開《正大》真正美中不足和遺憾的是,外界在肯定我們的主持時往往忽略了我們的刻苦與為這個欄目的付出。我們為創作這個欄目的串場詞,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卻被外界誤以為都不過是較為到位的即興之作,這太委屈了我們自己的努力,太埋沒了我們的勞動成果的特色。我們這次相約,今後有機會對外界講一講我們創作的艱辛。 楊瀾又回了美國。待到她今年主持95國際大專辯論會又回國時,我和她幾乎一致決定,我們共同合作,把三年來的串場詞整理發表,並分別寫出創作時的生活依據、文化依據和信息來源的依據,出一本創作集。此事,一經向外界透露,已有三家出版社在約稿了。我們當場決定此事委託楊瀾未婚夫吳征負責聯繫出版,我在國內做前期工作。 這前期工作太多了,我和楊瀾的合作始於第66期,結束於200期,計134集。每集串場詞約占15分鐘。要從入庫的錄相帶中,把串場詞聽下來,記下來,再包括打字、複印,這個工作量可不小,我一人承包了。楊瀾在美國讀書,這些事只有我於。這也算一種補償,因為在我與楊瀾合作的三年中,每次欄目中的景片,都是楊瀾獨自看的,她看後再把內容要點告訴我。這樣過去她付出的大量勞動。這次由我部分償還,來而不往非劄也,我於是在很多朋友的幫助下,終於把串場調整理出了二十多萬字,楊瀾正在美國寫她承擔的一部分內容。我也開始動筆,本篇算是這個書集的介紹,將來擴充之後放人我們合作集中。 §接手《正大》 楊瀾開始步人熒屏時,她的領路人是姜昆,薑昆是盡了心力帶領這位涉世未深初上電視的小妹妹的,揚瀾以一個沒有任何電視主持經驗的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水平為起點,能得心應手,站穩在屏幕上,薑昆功不可沒,楊瀾應該感謝薑昆,應該記住這位領路人。 我和楊瀾的合作,儘管時間較長,在合作中,我盡了努力幫她所需。但是,客觀說「我們彼此都盡力來互相幫助,我也從她身上學到了不少我過去所忽略的素質。」 我與楊瀾合作主持《正大》純屬偶然。1990年末,《正大》一度出現危機,而危機出在主持人的入選上。薑昆主持屆滿一年,退出了《正大》,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正大》又去物色新的主持人,這無疑冷落了剛剛走紅的楊瀾,楊瀾和我同在一間大辦公室,一天她來到我辦公桌前,把這個情況對我說了,並表示十分不理解有關方面為什麼會這麼做。我對楊瀾說,這是一個全作欄目,對方如果有這樣的打算,只能說明他們有點無情無義。不過,依我看,沒有比你再合適的人選了,楊瀾這時第一次提出希望我能與她合作。我說,楊瀾,你有所不明,第一,境外合作方,是不中意我的,否則還用請薑昆嗎?第二,我也不喜歡為他們出力,我們台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節目源也足夠,我至今不理解為什麼非要與他們合作。我勸你,你不妨順應形勢,下來休整一段,我斷言,將來非你莫屬,你不要看不到自己的優勢,順利時要多找不足,不順利時要多想自己的長處。並且,即使萬一他們決定換主持人,你一定記住不能埋怨,尤其不能埋怨本台有關人員,你不能忘記,是中央電視臺把你調來工作,是電視臺給了你成功的開端。至於我,不是不願幫你,實在也出於我自己也不一定有成功的把握,這是我與楊瀾第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以前沒有機會談這些,以後也很少談業務之外的話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