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孫犁傳 | 上頁 下頁
七八


  「你的生活太單調了,這對養病是很不好的。我對你講課印象很深,我總是坐在第一排。你不記得了吧?那時我十七歲。」

  時間太長了,聽過他講課的學生很多,他的確不記得了。歲月已經把她推向中年。他們見面的時候,還是冬天,她穿一件黑大衣,圍一條黑色大圍巾,樣子像外國的貴婦人,哪裡去尋找當年抗戰時那個單純、熱情的小姑娘的影子?

  女學生喜歡去公園看猴子,有一次把孫犁拉上,帶了水果食物,站在草叢裡,一看就是一上午。她對孫犁說,十七歲出來抗日,父親在土改時死亡,她沒有思想準備,想不通,因而得病。但這話只能向老師說,不能向別人說。

  孫犁實在不喜歡那些海葵花,他認為這種東西,從捉到養,整個過程,都令人討厭,「它的生活史和生活方式,在我的頭腦裡,體現了過去和現在的強盜和女妖的全部伎倆和全部形象。」終於,他把海葵花送給了女學生,在缸裡又養上了石子,雖然他知道這實在有負于女學生的一番好意。

  在夏天,前來探望病人的家屬很多,療養地變得熱鬧起來。孫犁的妻子也帶著小兒女來了,見他病情明顯好轉,她很高興。

  每天上午,孫犁跟著人們下海游泳,也會了幾招,但不敢往深處遊。一天,某少年倜儻的「九級工程師」和他同遊,漸漸把他引到深水,如果不是他發覺,退回得早,險些喝了水。在病人中間,這位工程師資歷最淺最年輕,每逢舞會,率先下場獨舞,招徠女伴,圍觀者愈眾,他愈洋洋自得。對此,孫犁不免有些感想:

  這是病區,這是不健康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病。在這裡,會養的人,可以把病養好,不會養的人,也可能把病養壞。這只是大天地裡的一處小天地,卻反映著大天地脈搏的一些波動。

  療養院的管理和醫護人員都是山東人,樸實,熱情,照顧病人很周到。因孫犁初來時是重病號,家屬來看他,都是住招待所。後來看他好多了,療養院的人很高興。冬天,妻子又來看他,他們就搬來一張床,把病房變成「洞房」,還照顧妻子和他一同吃飯。於是,這位農村婦女,也算見了世面,不僅大開洋葷,還學會了一些烹飪技藝。她對孫犁說:「我算知道高湯是怎麼個做法了,就是清湯上面再放幾片菜葉。」

  〖「插播」的故事〗

  正在這時,在孫犁的感情生活裡又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不大,在他的療養過程中,算是一個插曲。

  且說青島療養院的護理人員,都是來自當地農村的姑娘,她們一到大城市,特別是進了療養院這種地方,吃的、看的、接觸的,都是農村沒有的新東西。來療養的,一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病,照樣出出進進,走走跳跳。療養生活,說來好聽,其實也很單調、無聊。每天除去打針散步,就是和這些姑娘打交道,日子一久,也就有了感情。「在這種情況下,兩方面的感情都是容易付出的,也容易接受的。」

  這年(1958年)冬季,新來了一位護理員:二十來歲,個子不高,梳兩條小辮。不算漂亮,但眼神和說話,都透著嫵媚,而且面孔白皙,招人喜歡。她正在燒鍋爐,夜裡還要煉鋼。漸漸地,她和孫犁熟識了,送給他一副鞋墊。鞋墊用藍色線繡出一株牡丹花,很精緻。孫犁收下了——我覺得這是一份情意,農村姑娘的情意,像過去在家鄉時一樣的情意。我把這份情意看得很重。我見她還沒穿棉衣,就給她一些錢,叫她去買些布和棉花做一件棉襖,她也收下了。

  這位姑娘,平日看來靦靦腆腆,總是低著頭,遇到一定場合,真是嘴也來得,手也來得。後來調到人民大會堂去做服務員,在北京我見過她。她出入大會堂,還參加國宴的招待工作,她給我表演過給貴賓斟酒的姿勢。還到中南海參加過舞會,真是見過大世面了。女孩子的青春,無價之寶,遇到機會,真是可以飛上天的。數月後,孫犁轉到太湖療養,心總安靜不下來。他思念青島,他在那裡住了一年多,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很多朋友。

  他也非常思念那位女孩子,雖然他知道,這談不上什麼愛情。他覺得對自己來說,青春才有愛情,中年以後,有的只是情欲。他認為對那位女孩子來說,也不會是什麼愛情。分別的時候,她只是說:「到了南方,給我買一件絲綢襯衫寄來吧。」

  孫犁明白,這樣說自然也是一種情意。但這可以從好的方面解釋,也可以從不大好的方面解釋。他想到,無論如何,應該保持冷靜:「蛛網淡如煙,蚊蚋赴之;燈光小如豆,飛蛾投之。這可以說是不知或不察。對於我來說,這樣的年紀,陷入這樣的情欲之網,應該及時覺悟和解脫。」他從口袋裡掏出女孩子送他的一張半身照片,還有一幅手帕,撿了一塊石頭,包在一起,站在岩石上,盡著力氣向太湖深處拋去。他以為這樣一來,所有的煩惱、苦悶,所有的感情糾纏和懺悔的痛苦,都可以拋開了。實際上,「情意的線,卻不是那麼好一刀兩斷的。夜裡決定了的事,白天可能又起變化。斷了的蛛絲,遇到什麼風,可能又吹在一起,銜接上了。」這裡說得很清楚,事情還不是那樣容易了結,還有沒理清的相思債。這些沒有完結的故事,請到他的《芸齋小說二篇·無花果》裡去讀吧——我們多次說過,這是紀實性極強的小說;但,作家既然題名「小說」,我們姑且先當小說讀。下面,我們就把這些片斷抄下來,已經和本書的傳主共同走了這樣長的路的讀者們,自己是可以判斷這個故事的可靠程度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