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孫犁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七 |
|
突然開始,騎兵團分散作戰,兩個連突到路西去,一個連作後衛陷入了敵人的包圍,整整打了一天。在5月麥黃的日子,冀中平原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樹木脫枝落葉,道溝裡鮮血滴滴。楊主任在這一仗裡犧牲了,炮彈炸翻的泥土,埋葬了他的馬匹……楊主任的警衛員小金子也受了傷。他用手刨著土掩蓋了主任的屍體,帶著一支打完子彈的短槍,趁夜色突出重圍,回到冀中平原上自己的村莊養傷。他很想念犧牲了的那些戰友,和一位正在相愛著的姑娘有過這樣一番對話:「我問問你,楊主任犧牲了?」 「犧牲了。我老是想他。跟了他兩三年,年紀又差不多,老是覺著他還活著,一時想該給他打飯,一時想又該給他備馬了。可是哪裡去找他呀,想想罷了!」 「他的面目我記的很清楚,那天,他跟著你到咱們家來,我覺著比什麼都光榮。說話他就犧牲了,他是個南方人吧?」「離我們有九千多裡地,貴州地面哩。你看他學咱這裡的話學的多像!」 「不知道家裡知道他的死訊不?……」姑娘顯然傷心起來。小金子想到的還是戰場上的情景:「先是他同我頂著打,叫同志們轉移,後來我受了傷,敵人沖到我面前,他跳出了掩體和敵人拚了死命。打仗的時候,他自己勇敢的沒對兒,總叫別人小心。平時體貼別人,自己很艱苦。那天行軍,他渴了,我說給他摘個瓜吃,他也不允許。」 …… 這是一篇根據真人真事寫成的故事。楊主任的本名是楊經國,關於他,《呂正操回憶錄》裡說:「經國同志是貴州人,1937年初由北方局派到六九一團做黨的地下工作,犧牲時才二十多歲。孫犁有一篇小說叫《小勝兒》,主要就是寫的騎兵團,寫了楊經國,是寫得很真實的,寫了楊經國熱情待人,細緻的政治思想工作,以身作則的模範行為,寫到他的犧牲……我也總想寫一篇關於經國同志的文字,以寄託我的哀思,並紀念我們共同戰鬥的歲月。」 關於五一反「掃蕩」,我們還得提提他的一位戰友,——遠千里。他是河北省任邱縣人,曾在保定第二師範念書,當時和梁斌等進步同學很要好。1938年4月參加抗日工作後,在冀中任記者、編輯、劇社導演和編劇等。他青年時代喜歡詩(特別是馬雅可夫斯基和勃洛克的詩),後來自己也寫詩,出過《三唱集》、《古巴速寫》等詩集。 五一大「掃蕩」後,他在洞裡堅持編報紙,刻蠟版,寫街頭詩……光景很像《「藏」》裡寫的:每天清晨,從洞裡出來透風,「洞的出口在野外,他站在園田的井臺上,貪饞地呼吸著寒冷新鮮的空氣。看著陽光照耀的、尖頂上掛著露珠的麥苗,多麼留戀大地之上啊!」五一反「掃蕩」後,他的愛人,在一次秋夜涉水轉移時,掉進井裡犧牲了。她的死,使孫犁受了啟發,在《風雲初記》的最後,做了李佩鐘這個人物的歸結: ……第二年春天,鐵路附近一個個村莊,在遠離村莊的一眼土井裡淘水的時候,打撈出一個女人的屍體。屍體已經模糊,但在水皮上面一尺多高的地方,有用手扒掘的一個小洞,小洞保存了一包文件,並從文件證實了死者是李佩鐘……我們這一節也該結束了。有一首歌的題目,叫《血染的風采》,孫犁和他的戰友們,那些年來所走過來的道路,沒有一處不被血染的風采所照耀。他們在戰爭中送走了火紅的年華、火紅的歲月,他們的創作,整個是一部時代的,也是他們個人經歷的血與火的藝術記錄。 〖昇華〗 在抗戰的冀中平原上,孫犁到處看到了一種無形的力量,「我遙望著那漫天的蘆葦,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帳幕,力量將從其中升起。」這裡說的,是他熟悉的白洋澱。我們到過那裡,那是一個深秋季節,雖然是和平環境,面對浩淼的澱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也被一種宏大的氣魄和無比壯觀的景象所感動(我們承認,在人民流過血和汗的這個湖面上,一種歷史感加強了我們的感覺和印象)。負責水上導遊的安新縣委宣傳部的一位同志介紹說:「白洋澱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澱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交錯,足有兩、三千條……」他口氣一轉,略帶風趣地說:「來到這個地方,莫說日本鬼子會迷路,我們自己也會迷路。」看著汽艇周圍數不清的塊狀葦田和左盤右旋的迷宮似的水道,我們相信了他的話。 作家的經歷又把我們召回到那個炮火連天的時代,這時的白洋澱,具有一種悲壯的英雄色彩:「這裡地勢低下,雲霧很低,風聲很急,澱水清澈得發黑色。蘆葦萬頃,俯仰吐穗。」「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裡,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裡,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深夜,葦塘裡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窠裡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在這敵人監視著的葦塘裡,我們記得作家講過的這個故事: 一個乾瘦的、眼睛特別明亮的老者撐著一隻小船,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遊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支槍,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樣的衣服(除了那件藍色的破舊短褲),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裡穿梭般馳騁,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魚的香味,才和歌聲一起從葦塘裡飄出來;靠了他,才維繫了澱裡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卻發生了意外,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有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他感到自己蒙受了恥辱,無臉再見葦塘裡的戰士;但他到底將船駛到葦塘邊,用篙撥開外面一層蘆葦,找到了窄窄的入口。他發誓為女孩子復仇:「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老人沒有說錯,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使十幾個鬼子落入圈套。他一個一個地收拾他們,用篙砸他們的腦袋……在葦塘那邊,鮮嫩的蘆花展開一片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在蘆花下面,露出一個女孩子的俊俏的臉,她按照老人的約定,驚奇地欣賞著這場英雄行為。 這個故事很帶有傳奇性。古語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那種慷慨悲歌的義士精神,有了新的發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