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沙汀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二六 |
|
但一切《在困難面前》的構思,都沒有「王部長」這個人物。《抵制》的第三次停寫,在沙汀面前設下一個大的難題:如果他改弦更張,重新把《在困難面前》這兩個提綱中的任何一個復活,由於材料實際上源於一處,只能利用一次,寫出了沒有王部長的《在困難面前》,便等於在世界上消滅了有王部長的《木魚山》! 《木魚山》是卞之琳提議他改的名字。(青坡》——《木魚山》,不要說「對」得有多工,其簡潔明瞭,就讓他喜歡!原來擬過的《抵制》、《木魚山公社史斷片》、《汪達非同他的夥伴》的名稱都為之失色。 在他解放後的寫作歷史裡,能度過政治的低氣壓,不為所動,堅持一個作家的獨立思考,是並不容易的。不採用「張、黃體」(兩個基層幹部的抵制)而繼續寫「汪、王體」(基層與高級幹部聯合抵制)的小說,是在1982年10月以後。這次他一氣寫下去了。 8月,他搬進木樨地二十四樓北京新居。他退休了。他為文學研究所的科研規劃操過心,現在,他把工作交給比自己擅長管理行政的荒煤,將關係轉到中國作家協會總會,專心伏在高層建築的十三層,構築他的中篇。 王部長這個人物越來越獲他的心。他不是熱切地剖析過能軟能硬、能冷能熱的「皮糖性格」嗎?汪達非、王部長身上,都具有這種內在氣質。他賦予「軟性反抗」於巨大的美感。這是他對中國民族性格的主觀體驗,也是他身上牢固存在的農民性的一次「外化」。他見過的農民,大都善於「彎曲」生長。他四十年代在故鄉避難,「文化大革命」坐牢,都是這樣挺過來的。王部長身上有省裡某領導幹部的影子,同時,按一個省級文藝幹部的心態去揣摩,把自己的情感滲透進去,把「我」的人生哲學滲透進去:王部長也是他沙汀。《木魚山》的結尾寫了近半年,從1983年2月寫起,三易其稿。他對於小說結構向來講究。汪達非聽完七千人大會的傳達歸來,如果寫成凱旋式的,失了懸念,就太露了。為了考察七千人大會當年在農村傳達的實況,他們專門寫信向克非詢問。一個現實主義作家,他高度重視小說結局的歷史真實性,以及它對揭示全書題旨的功用。收到克非的回信,他把原寫的「地委」傳達,改成「縣委」非正式的打招呼。而汪達非趕回社裡,恰遇上生產隊長劉大旺的死,給可能到來的「勝利」籠上一層赴難的悲壯氣氛,避免了輕飄飄的革命大團圓。 最後兩段的要點,開初是寫在一個協和醫院的藥房紙袋上的。5月的一天早上,他醒來躺在床上,這兩段的文字汩汩地流上心頭,一時來不及找筆記,便隨手拿起枕邊的藥袋。 近來,他的夢很多。是老人的雜亂無章的夢。他白天晚上設想《木魚山》的結尾,為了設想汪達非闖進劉大旺房裡,在死者面前痛哭,會怎樣說出「你也多等我個半天一天」的話,一次午睡時,他在夢裡哭醒! 他幾次夢寫劉爾鈺。1980年,這位誠篤的省一師同學不幸確診為脊椎癌。問訊後,他立即讓孩子代表他將一筆贈款送去,以制止劉變賣藏書,籌措生活費用的舉動。劉讓人轉來三本字畫,這無疑是做為朋友永訣的紀念。他睹物神傷。在同輩中,如爾鈺這樣才華、修養絕不在他之下的人,是不少的。僅僅因為他們不如他有開闢更高生活道路的勇氣,結果統被埋沒了。 1981年3月,茅盾辭世。小兒媳告他這個消息,他一時六神無主。巴金到京弔唁,打來電話,他手握耳機哽咽,連對方的住地、電話號碼都忘問了。這些年,他每年都要去交道口南三條的寓所探望茅公一兩次。上個月,為了魯迅誕辰百年紀念會的準備工作,他還專程去與他商討。沙汀從踏上文壇之日起便受茅公的指教,是一向尊他為前輩的。解放後,茅盾多次在各種場合讚揚沙汀的作品「無懈可擊」,「才是貨真價實的短篇」。可以說,把托爾斯泰型的小說模式與中國民族生活結合,他所走的小說道路正是以茅盾為旗幟的!6月13日晚,他夢見最後一次到茅公家的情景。他扶著他從會客室回房休息,茅公氣喘吁吁的。他也大咳,咳醒了。 他把《木魚山》修改稿交卞之琳、陳荒煤,請老朋友提意見。他不相信這個中篇會有失錯,又怕有失錯,等待「判決」的心情照例緊張。 朋友們加以肯定、鼓勵。修改,再修改。到1983年7月,才親自把定稿交給吳強,轉上海的《收穫》。9月13日作品發表前夕,他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坐在綠草茵茵的河岸邊,用極小極小的竿子,釣上一條鱗光閃閃的大魚! 這算是什麼徵兆呢?是想念故鄉的火燒鞭、黃臘丁這些魚,因而也就想念故鄉了?還是說他渴望親近水?他的口腔常年疼痛,養成了抿嘴巴的習慣動作。哮喘、肺氣腫、嘔吐,令他的喉頭時時乾燥,不舒服。他乾瘦乾瘦的,許多早就認識他的人說,他還是那個樣子,就是萎縮了一點,這對於老年人倒是好事。說話的聲音也幹乾巴巴,但說得高興,會在你面前屈起右手的食指、中指的兩個關節,把桌面敲得卡卡響。稀奇的是一頭蓬發仍是黑的!照舊不馴地向四外紮撒開,無法梳攏。他是不是缺乏足夠的水分? 《木魚山》含著一個老作家難得的反思,這年10月問世了。可能任何圓夢的企圖都是徒勞的,應當簡捷地瞭解它的第一義,不必繞什麼彎子,釣到大魚就是釣到大魚! 【魂歸紅石灘】 他生命的每一關鍵時刻,都扎扎實實落到他的鄉土上。《木魚山》的故事最初發生停頓,與安縣山水草木相連的小說便呼之欲出了。 這差不多是他半生孕育之作。五十年代參加石板灘土改以來,他一直夢想描寫川西北解放初期的社會風貌。他有睢水十年的生活做基礎,做過不少故鄉和四川各地的調查,同張秀熟、李劼人、艾蕪不知談過多少次,連提綱都擬了幾個。箭在弦上,而箭就是不能夠離弦。題材上的政治壓力一旦放鬆,由睢水袁壽山串連起來的這段生活就全盤變活。可能壓抑太久了,一下子放得很開很開。1979年12月,他制訂了一個三部曲的寫作計劃,表現出一種史詩般的氣魄:這本書應比《淘金記》發掘更深。 結構。三種力量:袁一夥,楊、蕭、唐一夥,市井商販。這三種力量也是三條主要線索,穿插於這三條線索之間的,則是附屬于、動搖於三者之間的幫閒、幫忙。總題:《流氓皇帝》或《胖大爺》。可設想為三部:1.抗戰勝利前夕;2.在解放戰爭中;3.解放前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