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沙汀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一三 |
|
拖到24日晚8時,傳來噩耗。他參與辦劼人的喪事,想寫一篇悼文,只得了幾行字,竟寫不下去。公祭後在磨盤山下葬,看著骨灰壇置入一個人字形的小廓,然後封存。鞠躬如儀,相隨下山,李師母就在他旁邊,只見她望望平野、樹叢、遠山,歎息著說了一句話:「地勢是好!」李劼人的家屬有意將「菱窠」故居交公,好辟為文物,這是很適宜的,但他做不了主。整理遺著,保存劼公多年收藏的萬冊書籍、千幅字畫,都可以辦到;唯獨這進一步的紀念方式,因為李劼人的身份和當時嚴峻的政治形勢,是很難的。就連悼念文章,省裡起初還授意不發。過了年同意了,卻特別通知他不要寫。原來還是1957年他與劼人聯名發言受到毛澤東批評的影子在起作用。他只有抑制悲痛,盡心地修改張秀熟紀念李劼人的文章,來寄託哀思。過幾天,為林如稷、洪鐘、羅湘浦等組成的遺著整理小組閱讀《大波》第四卷末完稿,想起在李劼人書桌上看過的寫滿各種蔬菜價格的紙片,毛筆字比自己的還小,佩服這位師友深湛的社會調查功夫。可現在,將永遠失去這位終生替川西立傳的人了!他真想躲出去平靜一下自己。艾蕪去年11月就從北京來信約他一起去川東搜集解放前的史跡材料。1963年1月下旬,他動身去重慶與他們會合。同行的還有《紅岩》的兩位作者。艾蕪一年寫了八個短篇,見了面還直說把時間浪費得太多,開玩笑說得了「寫作病」,一天不寫百來十個字渾身不舒服。與朋友比,他全年只改一些舊作,不等於荒廢嗎? 他心裡還存著將來寫解放前夕長篇的念頭。在山城出了一大堆拍攝電影《紅岩》的主意後,就與大家沿嘉陵江上溯至北碚而南充。一路上遍訪當年的地下黨員和遊擊戰士。3月,艾蕪他們赴岳池、廣安,去華鎣山地區採訪,他決定與孔繁祚和一個省報記者,到生活基地武勝烈面看看那裡的變化。說好過幾日再合攏一同回重慶。 烈面區委很冷清,再沒有兩年前電話鈴聲不斷的熱鬧場面。這裡顯出困難時期剛剛過去後的一派沉靜。過去熟悉的一些幹部,二麻哥這個孤老頭,大隊杜書記,經過了1961年冬天以來的風風雨雨,於今更歷練了。說起1962年小春剛有收成,群眾餓怕了,收麥子帶平小口袋偷偷搓,胡豆地裡盡是空殼殼,怎麼處罰也制止不住「拿摸」。「我叫大家搓胡豆吃。」二麻哥坐在階沿邊對他講述。「有人說,嗨,平常嘗點新他就罵,今年叫我們吃?!你想,咋不叫他們吃嘛,走路都在打偏偏了。吃了幾天,大家走路顛顛的,都飛得起啦。一共吃了三百多斤青胡豆。我說,這下不要偷?他們說哪個還想拿啥!」 兩名婦女幹部曹惠芳、陳秀碧,與他長談了杜書記的為人、婚姻和做群眾工作的情況。他記下一份完整的資料。 他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結交的農民幹部身上。西關公社四名下放支書的座談,特別是其中的黃勤明的談吐,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四人中他穿得最差,一件舊棉背心,一頂棉帽,腳下踏著草鞋。但腦筋靈活,說話容易激動,露出調皮神色。他挨過批判,領導的是遠近聞名的落後隊,經手半年,社員對他從辱駡變為尊敬。 區委毛書記陪他乘航標站的劃子到西關去看黃勤明。他們先見到西關公社的張書記,談起過去公開告狀的一個姓陳的農民,後來當了張的面如何讚揚黃勤明。那個對話很有趣:「張書記,你給我們選了個好當家人!」姓陳的說。「你不是說,他是來給你們挖坑坑的嗎?」張書記故意逗弄他,揭他的短。 「我從來沒講過這個話!」 「怎麼沒說啦?我記得很清楚,你跑了兩根田壟把我叫住說的呢!」 「哎呀,那時都在那麼講嘛!」 沙汀發現這個張書記的談話很生動,很有水平。農村的動作總沒有城市快。十中全會的風剛吹到這裡,所以,這次對他今後二十年的創作發生重大影響的西關農村調查,雖然已經有了所謂「抵制單幹風」的內容,但主要還是瞭解農民幹部在三年困難時期的所作所為。 張書記談起了黃勤明為什麼會遭群眾罵。他們隊貸了六百斤米準備換紅苕藤,這時已是5月底,社員分的小春快吃完,便鬧著要分米。黃勤明把米用櫃子裝起,任憑別人罵他偷吃也不吭聲。後來僅用三分之二的米便換齊了苕藤子,過了端陽,擔水栽下,才把二百斤余米放出來分給了社員。這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些救命的米從他家原秤進,原秤出,不但顆粒未少,還多了二兩。群眾對他的態度於是大變。黃勤明對沙汀講過張書記是如何領著大夥渡荒的。1961年打從3月起,這個公社旱了一百三十多天,不少隊下了四回種:秧子、紅苕、胡蘿蔔、秋蕎,都死光了。西關的田地大多是觀音土,秧子稈死了,鋤頭挖不動,要用鋼千戳,撬棍撬,硬是第五次種上了白蘿蔔,收了!初夏,張還動員三隊群眾種南瓜,大家哪裡有積極性?推說沒得種子。張拿來四十斤,一戶種三窩。後來全靠這些蘿蔔、南瓜過了荒年,群眾感激得不得了。 頂住群眾的「消極」,還要能頂得住上級的「積極」,才行。沙汀這些天,聽到黃、張兩人許多抵制工作組瞎指揮的實例。這是未來《木魚山》的基本素材。 黃勤明隊裡抵制硬性條播小麥的辦法是這樣。上面一檢查,群眾就裝傻:「挖不來溝呀!」工作組找來黃示範挖,「就這樣挖吧!」轉身還是照老規矩幹。後來社員見工作組來了,對黃說:「你趕快去犁田,讓我們來對付他!」 張當農業書記時,尊重社員,不徹底貫徹技術規格,檢查團一來就挨批評。到了秋季,他的公社莊稼長得好,他又被提為第一書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