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沙汀傳 | 上頁 下頁


  酷愛海椒、胡椒、大蒜、濃茶的鄉人,會有倔強、荒誕的喜劇性格,自然可以理解。楊朝熙一直就生活在這樣的鄉鎮人群中,他們的性格也融入他的身內。

  (鄉情的陶冶,在你,可算得天獨厚了。我理解的鄉情主要是民情、民風,這比一般地方山水更重要。當然兩者大有關係,所謂一方土地養一方人。這個「人」,包含地方文化形成的地方性格)故鄉的自然風光要數聖燈山,「安縣八景」之一。「聖燈一盞照安州,臘溪橋前水倒流」。山上有明代古刹普照寺和聖燈寺,周圍古樹參天。民國二年侯國志攻打縣城,楊朝熙一家曾在此避難,住在吳麻子家裡。

  朱大娘多次領他到她鄉下去玩,一定程度擴大了他的民間視景。這是永安鄉場口上的一座爛草房,屋簷掛滿一串串的草鞋,是她的兩個女兒打的。去永安要經過金霞洞、白馬堰,也是好玩的去處。金霞洞供千手觀音,每到觀音節,香火也很盛。廟後的石洞幽深,寒氣逼人。朝熙曾跟隨大人打了火把進去過一次,洞內多奇形怪狀的石筍和鐘乳石,終因火把準備不足,半途而廢。這個洞永遠給他一種神秘味。白馬堰上的鐵索橋,只要一個人走上去,全體便搖晃起來。朝熙喜歡在上面跑來跑去,便是枯水時節,也不願去走臨時搭的小木橋。

  還有一處野景對他日後非常重要,叫金廠梁子。實際的地名應叫東山觀。是從東門靈官樓延伸出去的一條黃砂丘陵。「安邑採金」,在四川久負盛名,都是山金風化為砂礫石從山上沖剛下來形成的礦床。早在上一世紀,就有農民在城區附近開礦淘金了。金廠梁子便是其中的一處。

  朝熙願意看這裡山坡上一個接一個排列的帳棚,宛如搭子的商人站在棚子的桌後,裝出一副笑臉。其他的棚子照例是茶館、吃食店、賭場,一個完整的鄉鎮小社會。金子大部是露天開採,稱為「明窩子」。先是挖砂,然後是在河邊圍成一個塘子洗砂。傍晚時分,到了要用尖尖的木質「金盆」淘出砂金的時候,那些出錢採金的老闆不知從哪裡鑽出來,緊張地等待他們的財運。朝熙把這一切都裝進了他的小腦瓜裡。「金案子」弄得像個鬼樣,股東才乾乾淨淨。一般是幾人合股挖一個洞。當然要有後臺支持,否則爭奪礦區的扯皮會成為沒完沒了的官司,直到把你拖垮為止。

  在靈官樓與金廠梁子之間,有一座講究的墳塋,是本城李翰林家的祖墳地。據說那一段金砂含量高,留下了老老年曾挖出金栓之類無從考查的傳說。朝熙不會想到,他的幼時玩耍之地,將來會成為一部長篇小說虛構的起點。(這些鄉土環境,已化入你的文化性格內。規定了你最初的眼界,一生愛好、習慣的基點,創作的活的源泉,最終成為你文學生命的基本原素)

  四川是中國古代三大產金地之一。安縣淘洗麩金也有千年的歷史。鹽井、蜀錦、棧道、索橋、採金,悠久的蜀文化薰陶了小小的楊朝熙。閉鎖的故鄉文化圖景一旦有了現代思想、生活的參照與穿透,便會全盤激活的!

  【舅父的袍哥社會】

  朝熙的舅父鄭慕周便是由川西北特殊環境造就的傳奇性人物。

  (母親之外,舅父應算是你最近的親人了吧?不錯。說他向我展露了一個特殊的世界,一點不過份。不過我和他的關係時間很長,有各種變化,你不要寫簡單了。叫我說他與他的世界是醜還是美,我會一下子絆住舌頭。醜即美的感覺,是不是他的世界賦予我的?)

  舅父學名世斌,慕周是他「反正」以後,縣裡的文人贈他的名號。

  他長得高大,喜活動,從小愛打抱不平,有豪俠氣質。人是很精幹的。十六、七歲時不能忍受後母的苛刻管束,離家在社會上遊蕩。他本是敗落的世家子弟,因父親早逝輟學,身無一技之長,只剩下一股強烈的求生意志。流落市井後,最初當過賣吃食的小販。白天頂一簸箕賒來的油糖餣子或油餅,沿街叫賣。夜裡就在吃食店的灶邊縮著身子混一宿,俗稱「烤大火」。後來靠著唯一的姐姐周濟,幫人放船、放木筏,兼做點小生意。就在他沉入社會底層的時候,加入了本縣的袍哥幫會。

  四川的袍哥源遠流長。它本是清代民間的秘密結社,屬「天地會」的一支。最初以「滅清複明」為宗旨。據說始于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金臺山會盟。於是,首次的開山立堂定名為「金臺山」「名遠堂」。入盟者悉照水泊梁山英雄互稱兄弟,會堂首領稱老大哥,遂名「哥老會」,又叫「洪幫」、「漢留」。相傳清道光年間四川永寧(敘永)人郭永泰開「藎忠山」,會盟者四千人,不久兄弟夥遍及全省。安縣各鄉鎮就在那時始建立「堂口」,先後發展到十八個之多,鼎盛時期擁有三萬餘人。

  辛亥前,安縣袍哥的主要成員是城鎮無業遊民、攤販、手工業工人。因為當時官紳勾結,連一個家奴小子都敢估吃霸賒,欺壓百姓。百姓參加袍哥,是為了保護自己。也偶有破落子弟,或急公好義的小糧戶側身其間。朝熙從小熟悉的舅父好友蕭維斌、範紹才、劉德勝,都是小商販出身。與鄭慕周關係最深,後來結為兒女親家的謝象儀(森隆),還在金廠梁子上用尖底背篼背過礦砂,當過所謂的「沙班」、「金案子」。他們在朝熙心目中都是「綠林英雄」,是專與官府作對的好漢。他還不懂「清水」袍哥與「渾水」袍哥的區別,對於他們偶爾採取的「渾水」袍哥的行動,販煙,路劫(極少嫖、賭),都認作是面對為富不仁者的,沒有什麼不應該。達到的也是「清水」袍哥的目的:重仁取義,濟困扶危。

  袍哥的光棍精神,在故鄉的社會輿論中一律塗上神奇色彩,使朝熙十分嚮往。睢水的向渾有一年去成都趕花會,在東大街青石橋路口「馬裕隆」店裡買東西。他穿著隨便一點,看中了一套景德鎮細瓷餐具,便伸手去摸。店員看他不起,問:「你想買呀?」語調帶了輕蔑。他一聽,沉著氣問明價錢,叫兄弟夥付完款,當場把碗盞嘩一聲擲地摔碎,然後揚長而去。這個故事被添油加醋,流傳久遠。

  哥老會的被壓迫地位,決定了他們在保路運動中,能與同志會形成同志軍共同舉義。袍哥乘勢發展。無路可走的農民大量擁入,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過去瞧不起袍哥的士紳,也紛紛參加。照安縣城裡說法,當了袍哥就算「掐了眼睛」,變成人了。紳士的加入,不必像鄭慕周、謝象儀那樣,從老麼十排做起,不必按勞績一級一級提到九排、七排、副六(六排)、管事(五排)、三爺(三排)、二爺、大爺。他們只需捐錢便可成為輩份最高的「一步登天的大爺」。這樣,哥老的實權落在了紳士手裡。這些人一變又當上團總、鄉長之類角色。安縣許多鄉鎮頭面人物往往是「土匪」型的,而擁有武裝力量的袍哥頭目多被「招安」成軍。

  這種心理也許外省人不很瞭解。但仔細想想吧,我們省有半打以上的師旅長是招安出身的,而在縣城裡也就有著不少出色榜樣。那個出名的鬍子團長不必說了,十三年前,大頭統領還在鎮上飯店裡當過堂倌哩!此外,還有不少乾脆賣了田產買槍成軍的紳士,簡直把這看成科舉一樣。

  這就使得四川形成了官府、鄉紳、軍閥、袍哥四位一體,互相聯結又互相爭鬥的局面。哥老會可以是執政的勢力,也可以是在野的勢力,無論是哪一種,它已變了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