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沈從文傳 | 上頁 下頁
學路茫茫(2)


  沈從文來北京的本意是求學,想找機會進一所大學讀書。然而,讀大學必須通過入學考試,這對只有高小畢業程度的沈從文,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難關。也有勿需經過考試就可入學的。當時被認為最有前途的清華大學,入學讀兩年「留學預備班」,就能依例去歐美留學。但沈從文不久就聽人說,進清華全靠走門子。有熟人,憑一紙介紹信,即可註冊入學;沒有關係的,學業再好也難如願。

  沈從文便不再作正式升學打算,他只好獨自在酉西會館裡,開始來北京後第一階段的自學。每天早上吃三兩個饅頭、一點泡鹹菜,就出酉西會館,進宣武門,一頭紮進京師圖書館,直到閉館時才返回住處。有時來得早了些,圖書館還沒開門,他就在外面候著,門一開就擁進去。到了冬天,北京氣溫降到零下十幾度,最低到零下二十幾度,沈從文仍然穿著薄薄單衣。所幸圖書館裡有火烤,有水喝,使他得以堅持下去。在這裡,沈從文讀了許多雜書,如《筆記大觀》、《小說大觀》、《玉梨魂》等等。逢圖書館不開門的日子,他便呆在會館裡。冬天屋裡沒有火爐,他就鑽進被窩,看隨身帶來的那本《史記》。

  他一面閱讀能夠到手的用各種不同文體寫成的新舊文學作品,又一面充滿熱情和耐心,閱讀用社會人事組成的那本內容無比充實豐富的「大書」。一段時間耳濡目染的結果,沈從文對北京的社會情形有了一個總體印象。

  從酉西會館向西走15分鐘,就到了聞名於世的琉璃廠——這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窗口。兩條十字街上,排列著幾十家大小古董店,小胡同裡不標店名出售古董的更多。所有鋪子分門別類,給人以包羅萬象的印象,不上價的唐、宋、元、明歷代破舊瓷器,宋元明清「黑片」畫軸,使沈從文心醉神迷。由於一身寒傖,他不敢走進任何一個店鋪,便常常在各家店鋪門口徘徊,看他能看到的各種古董;向東走20分鐘,就是北京著名的繁華鬧市之一的前門大街。

  那裡依舊保留著明清兩朝的規模,各種鋪子門前櫃檯斑駁陸離,各具特徵。臨街擺有各種飲食攤子,金、石、竹、木各種響器一齊鳴奏,與招攬生意的叫賣聲匯成一種稀奇的大合唱;從會館到前門大街有三條不同道路,即廊房頭條、二條、三條。廊房頭條,有許多店鋪出售珠寶冠服,過去一時專為明清兩朝中上層階級服務。店鋪門面上陳列有展開徑長三尺、彩繪各種人物故事圖畫的大扇面,店內羅列著萬千團扇、紈扇、摺子扇;二條則出售珠玉、象牙、犀牛角首飾佩件,還到處可見小小玉器作坊,一些滿頭白髮老工匠,正使用簡陋圓輪車床加工各種玉器;過前門大街入東騾馬市大街,又別是一番景象。

  「共和」已經十餘年了,許多店鋪前,還高高懸掛著發黑少光的舊金字招牌,上書「××鏢局」字樣,令人發古道俠客之想。每當看到這些鏢局,觸景生情,沈從文總要想起幾年前哥哥萬里尋父到赤峰,就是在這種鏢局裡,花錢取得一紙憑證,而後坐騾車從古北口出關的往事。眼前,就有兩峰駱駝一棚轎,參差上路遠行;再向南就是天橋,是沈從文去得最多的地方。這裡更令人眼花繚亂,到處都是賣舊貨的地攤。這裡是舊官紗和過時緞匹,正用比洋布稍貴的價格叫賣;那裡是成堆的舊皮貨,中間夾有外來洋貨,如羽紗、倭絨、嗶嘰、哢嘰、過時的衣裙。一件狐皮袍子,幾塊錢就可以成交。過去為清朝大官用的白色芝麻點的雕翎扇,原先要200兩官銀,時下三、五元就可以買一把。過去賣800兩銀子的翎管,現在四塊錢就可到手。過去用於官場執事的號、鼓,凡屬晚清遺物,都賣得爛賤。若是早市、夜市,還聽憑買主用手去摸,摸到什麼是什麼,常常幾塊錢就可買到極講究值錢的東西。

  沈從文感到自己正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歷史瓦礫堆裡,依稀聽到了封建王朝分崩離析的聲響。

  處處都在說明延長三百年的清王朝的覆滅,雖只有十多年,粘附這個王朝而產生的一切,全部已報廢,失去了意義。

  ……北京在變化中,正把附屬於近八百年建都積累的一切,在加速處理過程中。舊的已成廢品。然而,新的又在哪裡?

  歷屆軍閥政府,在自己到北京後的三五年間,憑藉手中武力,一個接一個粉墨登場,黎元洪任大總統時,雙十節在新華門前張燈結采,讓市民入總統府觀光。這「第一公僕」有時還走出門外,假惺惺地和觀光者點頭、談話,表示民主國家元首風度。曹錕、吳佩孚出門,則淨街斷絕行人,車過處必抛灑黃土。張作霖外出時,士兵用槍對著沿街人家窗口,作預備放姿勢……各種把戲玩過,終不免倒臺,失敗後帶一群姨太太、保鏢、馬弁往租界一躲,萬事大吉。支撐這些「大帥」統治、代表「民意」的是國會800議員。這些人在社會上被譏諷為「豬仔」,他們倒自認為「羅漢」,各以不同軍閥派系作靠山。議會開會時,常常大打出手,將墨盒作法寶,相互飛來擲去。扭打成傷後,先上醫院再上法院。大軍閥與外面小軍閥乃至土匪搭夥,膨脹勢力;執政武夫與國會文人打親家,穩定與擴大局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