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沈從文傳 | 上頁 下頁
賣馬草出身的將軍和他的後裔(1)


  湖南、四川、貴州三省接壤,屬湘西境內,有一座小城,因附近有筸子溪,就地被取了一個極實在的名字,叫作鎮筸;又有一個極美麗的名字,曰鳳凰。小城坐落在一個山窪裡,四周皆山,山上古木參天,樹草繁密,為各種鳥獸蟲蛇棲息之所,四季皆有百鳥和鳴。據當地老輩人說,早年城裡的居民夜半醒來,常常聽見一種不知其名的鳥叫聲,其音清越宛轉,綿遠悠長,極為好聽。有人說這是九頭鳥,又有人說這是鳳凰。四周山上多野雞、錦雞、寒雞,鳳凰城是否因此而得名,不得而知。

  鳳凰確實很美。城四周用精緻的石頭繡起一道城牆,沱江自貴州銅仁東北向入湖南境,向東過鳳凰城北,再東北向流入湘西著名的武水。城東沱江河面上,有一座大橋,橋面兩測層疊著住家的房子,中間夾成一條有瓦頂棚的小街。橋下游河流拐彎處,建一座萬壽宮。宮旁矗立著一座白塔,從橋上能欣賞白塔倒影。城裡多清泉,清冽的泉水從山岩縫隙裡滲出,人們在石壁上鑿成壁爐似的泉井,井前鋪有青石板,井邊放有竹筒做成的長勺,供人隨意舀水之用。泉井四周長滿青苔及羊齒植物,映得四周青幽碧綠。城內街道用石條鋪成,每逢雨天,便能聽見穿釘鞋的行人在石板上敲起的清脆聲音。

  城內外又多廟宇庵堂,武侯祠、大成殿、馬王廟、藥王宮、鳳凰閣,玉皇祠等等。每逢廟會,遠近而來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沿路都有人伺茶。香火不斷,鐘磬不絕,小小邊城被籠罩在神秘的氛圍中。廟堂建築的四簷裝有「鐵馬」風鐸,即便在平時,風吹鐸鈴丁當,聲音隨處可聞。每逢約定的趕場日子,城外各山道上,大清早便扯起條條人線,一時間,城內條條街道上,便只見人頭攢動。百行作業,隨行交易的各色人等綜合成的哄哄市聲,老遠便能聽見。下午五時左右,城裡便又恢復了平日的清靜。原籍新西蘭、在中國居住了數十年的艾黎老人,曾稱鳳凰和福建長江是中國「兩個最美的小城」,倒也名實相符。

  然而,距今250年前,這裡還是少有人住的邊陬荒蠻之地。雍正年間,清政府開始對湘西實施「改土歸流」政策。為防苗族人民的反抗,遂派戍卒屯丁來這裡駐紮,始有城堡居民。到本世紀初,鳳凰才逐漸發展成有三五千居民的小城。由於鳳凰地處苗區,出城數十裡便是苗鄉,清政府設置的辰沅永靖兵備道——計轄府四、直隸州一、直隸廳四,共20多個縣份——道尹衙門就設在這裡。沈從文在《鳳子》裡,曾這樣記述當時鳳凰城四周的形勢:試將那個用粗糙而堅實巨大石頭砌成的圓城作中心向四方展開,圍繞了這邊疆僻地的孤城,約有500左右的碉堡,200左右的營汛。碉堡各用大石塊堆成,位置在山頂頭,隨了山嶺脈絡蜿蜒各處走去;營汛各位置在驛路上,佈置得極有秩序。這些東西在170年前,是按照一種精密的計劃,各保持相當的距離,在周圍數百里內,平均分配下來,解決了退守一隅常作「蠢動」的邊苗「叛變」的。兩世紀來滿清的暴政,以及因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紅了每一條官路同每一座碉堡。

  湘西「改土歸流」後,過了50餘年,這裡爆發了歷時10餘年的著名乾嘉苗民大起義,作為這次起義導火線的勾補寨事件,就發生在鳳凰境內。至18世紀末,起義失敗。其後又過了50年,至19世紀中期,苗族人民因生力犧牲過重,已無力再舉,鳳凰城近邊的苗民,已經大半被同化,用以防範苗民「叛變」的城堡也已漸次凋殘破敗。

  就在這時,位於鳳凰正南方向的廣西桂平縣,發生了一件震動中外的大事。1851年,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在金田村組織與發動了農民起義。一時間,起義軍攻克永安、全州、郴州,圍長沙,克益陽、嶽州、武漢、九江、安慶、南京,一路所向披靡。清朝調集重兵進剿,卻屢戰屢敗。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天國正式成立。為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於1853年被任命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各地招募鄉勇,創建湘軍。1854年,湘軍完成組建與作戰準備,開始出湖南境與起義軍作戰。

  在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統帥的湘軍中,有一支由湘西鄉勇組成的筸軍,其中,多「深山霧谷寒苦之民」,皆蠻悍驍勇。率領這支軍隊輾轉各地與太平軍作戰的是一群青年將校,其中有四位後來獲清朝提督銜。這四人中,最著名的是鳳凰人田興恕,後來在《清史稿》「列傳」中佔有一席之地。另一位與田興恕同為鳳凰人的將領,是沈宏富。《清史稿》有關這一段歷史的記載中,沈宏富的名字雖時有所見,卻語焉不詳。《從文自傳》上說,沈宏富與田興恕等人同起于行伍,年齡皆不相上下。如此,以《清史稿》中田興恕傳為參照系,結合其它有關記載,似可推得沈宏富生平的略圖。

  《清史稿》田興恕傳稱:田興恕16歲充行伍,咸豐二年(1852年)從守長沙,咸豐六年領500人號威虎營。咸豐八年,積功副將,加總兵銜,咸豐十年,實授貴州提督,為欽差大臣,督辦全省軍務。咸豐十一年,石達開率軍由廣西進入貴州,田興恕與沈宏富諸將駐兵黔西北鎮遠、湄潭、松桃、石阡一帶,阻截太平軍。同治元年(1862),因事與法國入黔傳教士文乃爾齟齬,「興恕惡其倔強,殺之」,因此被革職查辦,論罪遣戍新疆。

  據《清代職官表》,在田興恕被革去貴州提督的第二年9月,沈宏富調任貴州提督。據《從文自傳》,沈宏富時年26歲。照此推斷,沈宏富大約生於1837年。1853—1857年間入伍。「二十二左右』,即咸豐八年,獲總兵銜,實授雲南昭通鎮守使。同治二年(1863年),由昭通鎮守使任上接任貴州提督。同治四年,即1866年1月19日,離貴州提督任去四川,其因由巳不可知,時年28歲。其後回到湘西家中不久,便因傷病死去。死時,年齡當在30左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