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青少年時代的趙超構 | 上頁 下頁 |
19、欄目叫《今日論語》 |
|
這年夏天,趙超構還沒有決定今後的去向,一度曾因友人介紹,到鄭州《陣中日報》去工作過一段時期。原因是北戰場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是李宗仁,台兒莊3月下旬的大捷,殺傷日軍數千人,使得他聲名顯赫。不少文化人,包括政治部所屬的兩個抗敵演劇隊和上海等沿海城市流亡來的文化人都到了北戰場。但這位「桂系」首領雖然貌似開明,心裡還是怕人民群眾真正發動起來參加抗戰的。《陣中日報》的情形也大致相似,所以有些人又回頭向南邊跑。趙超構也只逗留了一個月左右,又回到武漢。過了些日子,他終於隨西行的人流,搭船前往重慶。 這年7月,經張慧劍介紹,他去見了《新民報》社長陳銘德。《新民報》是前一年冬天由南京遷到重慶的,次年1月迅速復刊,是內遷報紙首先復刊的一家。報社雖已有了張恨水、張友鸞、張慧劍等一些老報人參加工作,但還缺一個國際新聞版編輯。趙超構在南京《朝報》原是編國際版的,業務嫺熟,夜生活也習慣,年紀又輕,一到報社就接上了手。他不但主編一個版面,還主動報效,像在南京《朝報》時那樣,每天寫幾段只有二三百字的時事小言論。開始時偏重國際政治方面的題材,後來擴大取材範圍,縱論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天下大勢,抨擊英法綏靖主義和法國維琪政府的投降主義之餘,也撻伐明的暗的漢奸賣國賊和對敵妥協退讓、對內製造磨擦的國民黨當局。至於市井瑣事,社會黑暗,國民黨四大家族統治下各級政府腐敗無能、殘害人民的種種罪惡,都是罄竹難書的。他常常說:「批評的材料有的是,這個社會已是百孔千瘡,我只要隨手戳一槍就是一個窟窿!」 他的這個雜文式的時評小專欄,欄目叫《今日論語》,署名一個「沙」字。 別人好奇,總要盤問以沙字為筆名的用意。國民黨方面的人說他是含沙射影之沙,意在攻訐政府;朋友間有人強作解人,說他是用了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變猿鶴,小人為沙蟲」的典故,自居於小人沙蟲地位。他自己解釋:「沙子雖小,也能建設,看你怎麼用了。」 這位不足三十歲的青年評論家,不但目光如電,文筆犀利,而且文風具有一般報紙評論所缺乏的幽默感。《今日論語》出現在報上不久,就引起報社內外讀者和同事的好評。陳銘德等人也看出了他意氣縱橫,筆掃千軍的才情。羅承烈、張恨水這時都已四五十歲,他們也經常寫評論——羅寫社論,代表報社發言;張寫一個名為《上下古今談》的個人署名專欄,是借古諷今的方式發議論,見趙超構的小言論不同凡響,都覺得後生可畏,他那種感覺敏銳,勇於進取的精神,正是一些老大哥們所缺乏的。 沒有多久,趙超構升任主筆,仍兼國際版編輯。趙超構剛進報社時,在重慶曾家岩賃屋居住,這裡是市中心區,機關林立,常常遭敵機空襲。1939年「重慶大轟炸」後,報社人員疏散下鄉,他遷居山洞附近的 花丘灣。陳銘德讓他卸去國際新聞編輯工作,專任主筆。這裡離他父親的住處較近,住的也是軍委會機關員工自建的宿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