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青少年時代的趙超構 | 上頁 下頁 |
18、只得在武漢暫住 |
|
「報紙麼,總是要復刊的。」王公弢臨行對趙超構說,「我先去昆明打個前站,你和慧劍他們願不願來,悉聽尊便。」 8月初,趙超構曾回浙江瑞安,安置妻子和一雙兒女。1928年結婚後,長女靜男,長子東戡先後出世。這年靜男五歲,東戡三歲;次子東戩已在母腹,尚未出生。劉化丁娘家所在的珊溪,是他們考慮的第一個疏散避難之地。必要時也可以退往西坑梧溪,因為嶼頭離城很近,敵機經常前來轟炸,如果溫州一旦淪陷敵手,瑞安也就失去了屏障。國難當頭,一家人誰都沒有作兒女態,趙超構匆匆拜託親友,安排家務之後,又趕回南京。 江浙京滬一帶,到處戰雲密佈,形勢十分緊張。趙超構回到報館時,水陸兩途交通都斷了。從此,家人已天各一方,直到八年抗戰勝利,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各機關隨即內遷,辦公廳所屬各單位分配到一艘內河貨輪,滿裝軍委會檔案和一部分官佐家屬,沿長江而西,先到武漢。趙標生和作為家屬的趙超構和繼母裘德華,也是坐這條船離開南京的。 同行的熟人中,有一位名許錚的文職人員,是辦公廳總務處會計科出納,常州人,帶著他年輕的太太安麗雲和一個四五歲的兒子福官。兩家人在途中成了患難之交,都希望到那邊之後能住在一處,有個照應。尤其是福官,認識了趙超構這位「大哥哥」,天天來找他玩,要他講故事,他們成了好朋友。許太太是蘇州人,圓圓的臉,大眼睛,肌膚白皙,一口吳儂軟語。她自己介紹說,讀過幾年書,還能唱幾句京戲。看上去爽快、熱情,像北方人。趙超構後來才知道,她是無錫人,祖上在蘇州經商,寄寓蘇州。她跟許錚結婚多年,沒有生育,領了哥哥的孩子福官作為養子。趙標生的繼室裘德華嫁過來之後,成了官太太,一改往昔的脾氣變得有些內向,既排斥趙超構這個前妻之子,又不喜歡與人交往。共同生活在一條逃難的船上,一個賣唱出身的女人反而與會唱戲的許家少奶奶談不攏了。一路上趙超構只能與安麗雲母子講講閒話,消遣旅途寂寞。 趙超構離開南京時,本來還有轉赴昆明,再去《朝報》的打算。不久,在武漢邂逅張慧劍,才知《朝報》出報無期,只得在武漢暫住。這一期間武漢的興旺氣象,也使他高興。他從南京逃亡出來,還沒有見過這樣轟轟烈烈的政治局面,他不能離開。此外,可能他還遇到一些南京、上海的親友,為他解決了食宿問題,他才得以在趙標生去重慶之後,又逗留了幾個月。一面參加文化界的救亡宣傳工作,給報紙雜誌寫稿,一面還編寫了他的第一本專著《戰時各國宣傳方策》。 從6月到10月下旬,大武漢保衛戰進行了四個月,日本人是志在必得,國民黨當局是要保住實力,撤守已成定局。9月尾田家鎮失守,長江門戶洞開,武漢三鎮動搖,工商界、機關團體開始大撤退。向南撤往沙市、長沙、衡山,最後由桂林西去重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