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青少年時代的趙超構 | 上頁 下頁 |
6、族塾的開學儀式是很有趣的 |
|
新居在城郊嶼頭雲周村,是一幢法國式的兩層樓房,當地人叫它「大洋房」、「跑馬樓」。正房兩側東西都是平房,屋後有一個大花園。後來陸續擴建,前後共有三五十間房間。 嶼頭北臨飛雲江,近城臨海,交通便利,人煙稠密。小鎮上有一條「U」字形的河,叫百里塘。百里,言河塘之長也,其實,不過十幾裡。河邊長著上百年大榕樹,遠處綠柳成行。樹下有座石橋,是上街的必經之路。趙超構小時候最愛站在橋頭看百里塘河上的風景,看市井人物,能看一二個小時不回家。當年這條河裡舟楫如梭,槳聲乃是十分熱鬧的。 趙家搬到嶼頭,趙同春堂也建立新祠,開設族塾,後又改名寶香書院。他的曾祖恒東先生請來瑞安宿儒徐更卿,為趙超構和堂房兄弟姐妹等五六人啟蒙。從《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入門,讀《幼學瓊林》、《四書》、《左傳》。徐老先生給趙超構取了學名:景熹,是要他景仰南宋大儒朱熹的意思。這個名字一直用到上中學、大學,抗日戰爭前後在報刊上發表文章,還用作筆名。 趙超構一直記得,族塾的開學儀式,是很有趣的。到了塾中,焚香點燭,先拜孔夫子,再拜老師。上首大書案左右兩旁一邊是水盆中養條鯉魚,寓意是「鯉魚跳龍門」;另一邊系一隻白公雞,寓意「白鳳吐文章」。磕了頭,師生各自就座,徐夫子教幾句三字經,又教兩句《詩經》,背出了才下課。公雞送與先生下酒;鯉魚則在街上的石橋下放了生。 這個私塾不知哪一年,改名西南小學,老師要他「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但課程還是古文,連數學課也開不出來。由此而造成的後果是趙超構上中學後好幾門功課跟不上,數、理、化三門成績很糟,英文也學得吃力。至於天天要背的古文,一知半解,只能死記,讀得味同嚼蠟,而逃學是要挨祖父和塾師各打一頓手心的。 他的祖父雖然鍾愛這個兩代單傳的孫子,但並沒有對趙超構寄多大希望。一則他自小身體羸弱,還患中耳炎,耳孔不時流膿;二來,從他幼時起就被大人認為有些癡呆。因為他小時愛坐在祖母、母親的織布機旁看人織布,睜大兩眼跟著梭子在密密的經紗間來去穿行,能怔怔地看上好半天。直到大人喝醒他,才回過神來,對人傻笑。祖母卻偏袒他,說是「小孩不能太聰明,聰明的孩子短命」。 另外一樁趙超構的童年趣事,是他放學回家常與小叔立躬一同扮戲,有一出《呆中福》是傳統劇目,現已失傳。扮演呆子是他的拿手之作。呆子叫陳直,生性愚。同窗刁囂奸詐,詭稱舅父宮道有個女兒,十分美貌,有意從中作伐,嫁給陳直。結果騙走陳直許多財物,婚事沒有成功。刁囂後來又騙陳直,說自己雖有妻室,卻無子息,請陳為他說媒,娶葛巧姐做小。騙去葛巧姐財物,親事又沒有成功。最後刁囂的騙局敗露,受到各方指責追究,身敗名裂。呆子陳直入贅宮府,宮道又認葛巧姐為義女,也嫁與陳直。從劇中人物的名字直、刁、宮(公)道來看,就可以明白,這不過是個勸世的寓言劇。或許就是據宋院本中的《呆木大》改編的溫州亂彈,但劇中人物有許多滑稽的對白,大有元明永嘉雜劇遺風。趙超構扮演陳直,十分認真,而且樂此不疲,似乎更加證明他真有點兒癡呆。由此,家人索性呼之為「呆木大」。 趙超構兒時逸事,是我去溫州、瑞安、文成時從他的堂妹趙雲蓀老太太、內侄女富瑰雅談話中,零零星星記下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