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
十三 重返文學園地(3) |
|
能否正確反映衰亡和新生這客觀存在的「兩種真實」,根本取決於作家的思想感情,這就是瞿秋白所提出的現實主義文學的客觀真實性與作家的主觀思想感情的統一問題。瞿秋白指出,「文藝的反映,簡單明瞭的說句『痛快話』罷,這也包含著文學家所表示的對於社會現象的態度。高爾基自己說:『藝術家觀察著人的內心世界——心理,——表現給人看他的偉大和卑劣,他的理智的力量和他獸性的力量』。這裡,他明白的說出來:藝術家首先要有點兒分辨『偉大』和『卑劣』,『理智』和『獸性』的能力。這是要從一定的立場——階級的立場去分辨的。」①只有庸俗的文學家,才會象「庸俗的新聞記者」那樣:「仿佛只要把現實的事情寫下來,或者『純粹客觀地』分析事實的原因結果,——就夠了。這其實至多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察觀主義』,或者還是明知故犯的假裝的客觀主義。」②作家要摒棄客觀主義,就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寫出「真實」的本質,融入革命理想,而這一切都需要作家具有正確的立場、觀點。瞿秋白說:「文藝上反映著現實的時候,作家沒有可能不表示某種立場的某種態度。他的每一個字眼裡,都會包含著憎惡或是玩賞,冷淡或是熱烈的態度……他是在可惜,是在感動,是在號召,是在責備,總之,他必然的抱著一種態度。」③這種「憎惡」或「責備」的態度,這種理想和熱情的追求,便是作家的革命傾向性的重要因素,而這也正是革命浪漫主義的內容。因此,可以說,瞿秋白儘管曾把表露了小資產階級狂熱性的「浪漫諦克」與浪漫主義相混,表明他對浪漫主義這一創作方法的內涵缺乏考察;但他既然強調作為革命浪漫主義內容的革命理想和熱情,那麼,他在實際上是主張把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結合起來。 瞿秋白在介紹和評論普列漢諾夫的文藝理論時,既肯定了他的貢獻,也指出了他在藝術論上是一個客觀主義者,他的美學觀點有唯心主義的成份。「他把康德的美學觀念和費爾巴赫的美學觀念混合在一起:一方面主張『無所為而為』的美學,別方面用『生理的欲望』來解釋美的觀念的發展。」④對於拉法格及其文藝批評,瞿秋白正確地指出他在評論左拉的觀點上的錯誤;指出拉法格在同敵人論戰時的過左和過激的情緒,而在文藝批評中,卻機械地運用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⑤。 ①②同上書,第1719—1721頁。 ③《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4卷,第172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 ④《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2卷,第1065—106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 ⑤曹子西:《瞿秋白文學活動紀略》(修訂本),第78—79頁。 翻譯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藝理論和蘇俄的文學作品,在這以前也有人做過一些工作,但做得這樣比較系統而且取得這樣大的成績的,則始于瞿秋白。他的高度的文學修養,深厚的理論素養,準確優美的譯文,深得魯迅和其他革命作家的讚賞。魯迅高度評價了瞿秋白譯作。他稱讚瞿秋白譯的《高爾基創作選集》,「文筆流暢可觀」①。他向徐懋庸推薦瞿秋白編譯的《現實——馬克思主義文藝論文集》一書,說:「至於理論,今年有一本《寫實主義論》系由編譯而成,是很好的。」②1935年,瞿秋白犧牲後,魯迅哀悼之餘,抱病收集、整理、出版瞿秋白的文學譯文和著作集,於1936年秋他去世前出版了瞿秋白的文學譯文集《海上述林》③。從書稿的收集、整理、編排,直到校對,幾乎是魯迅獨力承擔的。 ①魯迅致杜衡信(1933年8月20日)。 ②魯迅致徐懋庸信(1933年12月20日)。 ③《海上述林》上卷印成寄到,是1936年10月2日的事,距離魯迅去世,只差十多天了。 手撫遺文,他時時思念亡友,惋惜不已。他寫信給肖軍說:「《死魂靈》的原作,一定比譯文好,……瞿若不死,譯這種書是極相宜的,即此一端,即足判殺人者為罪大惡極。」①他寫信對曹白說:文藝理論方面,「譯這類文章,能如史鐵兒之清楚者,中國尚無第二人,單是如此,就覺得他死得可惜。」②《海上述林》編定自費付梓後,魯迅寫《〈海上述林〉上卷出版》書訊,內雲:「本卷所收,都是文藝論文,作者既系大家,譯者又是名手,信而且達,並世無兩。其中《寫實主義文學論》與《高爾基論文選集》兩種,尤為煌煌巨制。此外論說,亦無一不佳,足以益人,只以傳世。」③《海上述林》出版者署「諸夏懷霜社」,表達了魯迅和全中國人民對瞿秋白的悼念,對反動派的仇恨,和對革命事業的信心的深意。 ①魯迅致肖軍信(1935年9月1日)。 ②魯迅致曹白信(1936年10月15日)。 ③《魯迅全集》第4卷,第465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