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
十三 重返文學園地(2) |
|
這一時期,瞿秋白對於一些作品的評論,充分體現了上述理論的精神,把真實性作為首要的衡量標準。他稱讚蘇聯作家綏拉菲摩維支的《鐵流》一書,說:「事實的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宣傳。任何故意宣傳鼓動的小說詩歌,都沒有這種真實的平心靜氣的紀事本末來得響亮,來得雄壯,——這是革命的凱旋歌。綏拉菲摩維支只不過說:哪!我們是怎麼奮鬥過來的。這就夠了——這就可以瞭解:歷史往那一方面走著」。①左翼作家要表現自己的革命意圖,不能靠空洞的說教來代替真實的描寫;如果不是按照實際生活的規律,寫出人物性格的必然邏輯來,文學就不能影響生活,產生革命教育意義。在評論《毀滅》時,瞿秋白富有創造性地提出了文藝創作要寫新人、新的英雄的問題。他說,這種新人在社會主義的蘇聯已經出現。他明確指出:「這種新人,克服一切舊社會給他的遺傳。自己和自己奮鬥,嚴厲的肅清各種各色的頹廢,消沉,留戀,自私,虛榮,麻木……誰領導著這種奮鬥?是礦工,是雇農,尤其是大工業的工廠工人。是的,勞動民眾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去改造世界,去消滅敵人,這種巨大的戰鬥之中,他們同時改造著自己。」②1932年3月,瞿秋白讀過茅盾的《三人行》,認為作者僅僅有革命的政治立場是不夠的。它所寫的事件脫離著現實的事變,人物的成長和轉變,都是沒有恰切現實生活的發展過程的,結果是「三人行,而無我師焉」。茅盾後來同意了瞿秋白的批評,認為《三人行》「故事不現實,人物概念化」。瞿秋白也以「真實」這個標準來評論作家。他在《〈魯迅雜感選集〉序言》裡,所列魯迅的精神有四點,第一點便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第四點則是反虛偽的精神。瞿秋白說:他的現實主義,他的打硬仗,他的反中庸的主張,都是用這種真實,這種反虛偽做基礎。這裡所說的「現實主義」、「真實」,主要是指魯迅反對「瞞和騙的文藝」的人生態度,並不是美學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但兩者是相通的。③ ①《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1卷,第33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 ②同上書,第327頁。 ③王鐵仙:《瞿秋白論稿》。本章多處引用王著的研究成果,在作不出更確切的表述時,還借用了王著中的成文。 對於什麼是真實,瞿秋白認為,不能簡單地把實際存在的生活現象和一般的事實當作真實。藝術的真實,應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他指出,巴爾紮克自稱為「法國社會的秘書」,但並不是只記錄一點事實,巴爾紮克在事實之外,在所謂「到處都發生著的事情」之外,還能夠揭開內幕,暴露社會生活的機械體。這是說,應從表面的生活現象深入下去,反映出社會的內部矛盾。除了學習批判現實主義所具有的暴露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矛盾這一優點,還要超越它,即要最深刻的最切實的瞭解到社會發展的遙遠的前途,更加徹底的,更加深刻的瞭解社會發展的內部矛盾,使無產階級的文學成為更真實的、更有力量的文學。 瞿秋白介紹馬克思主義和蘇俄文學理論,評論中國革命作家的文學作品的文章,特別是寫於1932年4月以前的某些文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蘇聯的「拉普」①派的某些影響。但是,對這個問題應作具體分析。1932年4月,瞿秋白為華漢(陽翰笙)的小說《地泉》所寫的序文《革命的浪漫諦克》②,開頭便以拉普派成員法捷耶夫《打倒席勒》一文中的文字為依據,批評《地泉》,得出了浪漫主義是新興文學的障礙,我們應當走上唯物辯證法的現實主義的路線的結論。他在解釋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現實主義的論述時,也將浪漫主義說成是主觀主義唯心論的文學。③這是理論上的一個失誤。他的失誤在於把《地泉》中確實存在的對現實的空想和革命的狂熱,把這種沒有真實生命的,最膚淺最浮面的描寫,把這種「革命的浪漫諦克」與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混淆起來了。就是說,當他使用辯證唯物論的創作方法這個拉普派的用語的時候,並不意味著他也和拉普派一樣無視藝術的特殊規律。相反,他一直強調革命作家不能為了政治而捨棄藝術,始終反對一些作品中存在的標語口號傾向。他說:「文藝的作品應當經過具體的形象,——個別的人物和群眾,個別的事變,個別的場合,個別的一定地方的一定時間的社會關係,用『描寫』『表現』的方法,而不是用『推論』『歸納』的方法,去顯露階級的對立和鬥爭,歷史的必然和發展。這就須要深切的對於現實生活的瞭解。」④在什麼是本質的問題上,瞿秋白沒有把本質僅僅理解為光明面,把本質和主流機械地等同起來。他反對那種寫革命鬥爭便一定是「沒有失敗,只有勝利;沒有錯誤,只有正確」的「團圓主義」,反對「把一切現實生活裡的現象都公式化」的「臉譜主義」⑤。可以看出,瞿秋白的實際主張,與拉普派否定浪漫主義,代之以「辯證唯物論的創作方法」的錯誤觀點還是有相當區別的。 ①拉普,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協會的簡稱,成立於1925年。1932年4月,根據聯共(布)中央《關於改組文藝團體》的決議解散。拉普派要求作家按照辯證法公式進行創作,提出反對浪漫主義的口號,以教條代替文學創作。 ②收《亂彈及其他》。上海霞社1938年5月版。 ③《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2卷,第101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 ④同上書,第868頁。 ⑤《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2卷,第870,871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 1932年,瞿秋白突出地介紹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奠基人、蘇聯文學的創始人高爾基的作品。《高爾基論文選集》選譯了二十三篇政治性的社會論文;《高爾基創作選集》編選了七個短篇名著。他還翻譯了高爾基的兩篇早期優秀創作《二十六個和一個》、《馬爾華》;重譯了諷刺短詩《市儈頌》等。他還準備介紹高爾基的長篇史詩《克裡慕·薩慕京的生活》一書,可惜只譯出了開頭一部分,而未能完成。 此外,瞿秋白還翻譯了盧那察爾斯基、格拉特柯夫、綏拉菲摩維支等人的作品和論文。 瞿秋白分別為《高爾基論文選集》和《高爾基創作選集》寫了長篇的前言和後記。在《高爾基論文選集》前言中,瞿秋白繼續闡述在創作實踐中如何把握本質的問題。為此,他介紹了高爾基的「兩種真實」論。高爾基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斷變動著的事實,但總的說來,「真實有『兩個』:一個是臨死的,腐爛的,發臭的;另外一個是新生的,健全的,在舊的『真實』之中生長出來,而否定舊的『真實』的。」①從衰亡的「真實」中生長起來的新的「真實」,這是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瞿秋白認為高爾基的「兩種真實」論,體現了以鮮明的無產階級觀點觀察現實的精神,因而他頌揚高爾基是「新時代的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的藝術家」②。 ①《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4卷,第1721頁,172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 ②《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4卷,第172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