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
九 大革命風暴中·下(8) |
|
【支持毛澤東】 武漢是在1926年10月10日,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第四、七軍攻佔的。武漢大捷使一切革命党人和廣大人民群眾,感到無比的振奮。同月,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中央委員和各省各特別區市、海外各總支部代表聯席會議。會議通過的宣言和政綱,明確體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反映了聯合戰線中各階級階層人民的共同願望。會議對西山會議派分子繼續給予打擊。會議致電汪精衛,要求他即日由歐洲返回國內,銷假視事。11月,鮑羅廷、宋慶齡、陳友仁、孫科、宋子文、徐謙等到武漢考察,為遷都作準備。12月13日,在武漢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及國民政府委員會臨時聯席會議,代行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職權。1927年1月1日正式辦公。但是,曾經力主遷都武漢的蔣介石,這時卻提出遷都南昌。他截留第二批由廣州遷往武漢的譚延闓(國民政府代主席)、張靜江(國民黨中常會代主席),並召開所謂中央政治會議臨時會議,擅自決定國民政府和中央黨部改遷他所控制的南昌。武漢的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和人民群眾同蔣介石的行徑進行了堅決鬥爭,使其改遷陰謀未能得逞。2月21日,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佈結束,國民政府在武漢正式辦公。3月上旬,國民政府代主席譚延闓和一部分中央委員由南昌到達武漢。 1927年3月間,當瞿秋白踏上江漢碼頭的時候,距他第一次來武漢已經整整過去十個年頭了。舊地重遊,時勢劇變,已有天翻地覆之感。作為國民政府和中央黨部的所在地,武漢儼然成為革命的中心地。正在啟程返國的「左派」領袖,文質彬彬而又高唱革命的汪精衛和他的擁護者們,似乎與長江下游的殺機畢露、摧殘革命的蔣介石派形成了明顯的尖銳的對壘,以致中共中央機關也準備從上海遷到武漢,並將在這裡舉行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瞿秋白先期到達這裡,為的是就地參予指導五次大會的籌備工作。不久,約在4月間,他擔任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長,主持黨的宣傳鼓動工作。 處於革命高潮中的武漢,在轟轟烈烈中,也潛伏著危機。暗裡明裡的反動派,集中而猖狂地攻擊席捲兩湖地區的農民運動。毛澤東為了證明農民運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打擊這股反動的逆流,於1927年初深入到湖南農村進行考察,寫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但是報告只在《嚮導》刊出一部分,便被停發。瞿秋白到達武漢,讀到毛澤東的報告,表示了欽佩和贊同,並為其被停發表而感到氣憤。4月中旬,他把這篇報告交給共產黨辦的長江書店出版單行本,廣為傳播。書名改稱《湖南農民革命(一)》。這是計劃出版的湖南農民運動系列叢書的第一本。由於局勢發生了變化,以後各本的出版計劃未能實現。4月11日深夜,瞿秋白為毛澤東的這篇報告寫了一篇熱情洋溢而又旗幟鮮明的序言。他寫道: 中國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誰是寇呢?都是失業貧困而暴動的農民。誰是王呢?都是利用暴動農民而得勝的「土匪頭兒」……如今的世界可大不相同了。西洋外國的世界革命起來了,是把俄國的「土豪頭兒」,「巨腹賈」的代表——所謂「察爾」(Tsar)也者,和大資本家,一箍腦兒推翻了。這是誰做成功的事?是工人,所謂無產階級率領的革命呵!中國的無產階級也就起來,他在城市中的鬥爭足以率領三萬萬九千萬的中國農民。 中國農民從今以後漸漸的要脫離土匪頭兒的利用,他們現在有了新的領袖——工人,這個新的領袖的利益是和他們相同的,是能率領他們革命到底的,不象土匪頭兒似的,事成了自己便去當皇帝…… 中國農民要的是政權,是土地。因為他們要這些應得的東西,便說他們是「匪徒」。這種話是什人說的話! 這不但必定是反革命,甚至於不是人! 農民要這些政權和土地,他們是要動手,一動手自然便要侵犯神聖的紳士先生和私有財產。他們實在「無分可過」。他們要不過分,便只有死,只有受剝削! 中國農民都要動手了,湖南不過是開始罷了。 中國革命家都要代表三萬萬九千萬農民說話做事,到戰線去奮鬥,毛澤東不過開始罷了。中國的革命者個個都應當讀一讀毛澤東這本書,和讀彭湃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樣。 事實雄辯的證明,在中共中央領導人中,瞿秋白是彭湃、毛澤東從事農民運動的最堅定的支持者。 中共中央宣傳部設在漢口英租界輔義裡27號的一棟二層樓房內,樓下是中宣部機關,樓上就住著瞿秋白。他除了負責中央的工作、主持宣傳部外,還擔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的政治教官,工作非常緊張。他到軍校講課時,不得不穿上軍服,但回來馬上就脫掉,依然是文人風度。這時,正在武漢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不時到中共中央宣傳部來。瞿秋白敬佩郭沫若,說他敢於當面拂逆蔣介石,有一種四川人豪放不羈的氣概,一種浪漫主義的色彩。 4月初,中共中央派沈雁冰接替高語罕擔任漢口《民國日報》總主筆。這個報,名義上是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的機關報,但實際上是共產黨辦的:報社社長董必武,總經理毛澤民,而編輯部的編輯人員除一人是國民黨左派,其餘都是共產黨員。報紙的編輯方針、宣傳內容也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確定的。因此,沈雁冰就去找瞿秋白。沈雁冰後來回憶這次相見的情形時說:「我們已有幾個月不見面了,不免傾談一番各自的經歷和感受。他精神爍爍,但頭髮卻留得很長,大概沒有時間理髮。他聽說我要編漢口《民國日報》,就說,當前的報紙宣傳要著重這樣三個方面:一是揭露蔣介石的反共和分裂陰謀;二是大造工農群眾運動的聲勢,宣傳革命道理;三是鼓舞士氣,作繼續北伐的輿論動員。他說《民國日報》過去辦得不錯,旗幟很鮮明,就照這樣繼續辦下去。他對蔣介石的反動很憂慮,說此人十分陰險,嘴上講的和實際做的完全兩樣,現在掌了軍權,又有了京滬杭的地盤,完全是個新軍閥,將來後患無窮!果然不出秋白所料,沒有過幾天,蔣介石就在上海對共產黨和革命群眾大肆屠殺。」① ①茅盾:《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新文學史料》,1980年第4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