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
七 江南一燕(9) |
|
【上海大學教授】 1923年6月下旬,瞿秋白自廣州到達杭州,召集浙江省黨、團會議,傳達黨的三大的決議。他住在岳王村四伯父世琥家裡,與妹軼群、弟景白、堅白等團聚。四伯父此時已經罷官賦閑,經濟十分拮据。不過外面還講究一些排場。瞿秋白對四伯父禮節周到,內心也是頗為尊重的。叔侄見面後,敘談一切,親切歡暢。瞿秋白談他兩年中在蘇俄的見聞,解衣揮汗,興致盎然;雖然是大熱的天氣,會意者都有滌塵解惑,俗念俱除之感。當然,家中大部分親友對於這位從外國回來的人不免覺得新奇,也有些不解,無從交流各自的思想。這引起瞿秋白的沉思:「大家庭崩壞而小家庭的社會基礎還沒有」,「宗法社會的舊觀念和大家庭真叫我苦死。」① ①《胡適來往書信選》(上),第213—214頁。中華書局1979年版。 在杭州,瞿秋白去拜訪了胡適。胡適是4月間由北京來到杭州煙霞洞療養的。這一年,胡適三十三歲,在政治上他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但在學術界已是海內聞名,頗有聲望的學者。瞿秋白來訪,使他對這位年青的學者,也很看重。他囑瞿秋白到上海商務印書館,謀一個編輯的位子,做些學問。這一建議,與他提倡的「整理國故」,似乎不無關係。7月中旬,瞿秋白回到上海,與商務印書館聯繫,得到的答覆是:「容納(各雜誌)稿子並編小百科叢書以及譯著」①。對這件工作,瞿秋白寫信告訴胡適:「假使為我個人生活,那正可以借此靜心研究翻譯,一則養了身體,二則事專而供獻於社會的東西可精密謹慎些。」②但是瞿秋白沒有接受商務印書館的工作,他後來以「此等入款『遠下濟近』」,「未必夠『家』裡的用」③為理由,推掉了這個差事。所謂家用,只是托詞,因為瞿秋白從杭州回到上海後,經李大釗的推薦,已決定到由國共兩黨黨員合辦的上海大學去工作了,而那裡的薪俸是極薄的。8月,瞿秋白到南京東南大學,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會議有劉仁靜、鄧中夏、李求實、惲代英、施複亮等,代表共有三十多人。會議著重討論了貫徹執行中共三大關於國共合作的方針。對於青年團員是否加入國民黨的問題,會議發生了爭論,劉仁靜不贊成加入,瞿秋白、施複亮贊成加入,並說服了大家,最後決定青年團員可以加入國民黨,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案。 ①②③《胡適來往書信選》(上),第214頁。中華書局1979年版。 團的二大閉幕,瞿秋白返抵上海,就積極參加籌辦上海大學的工作。 上海大學是在國共合作的呼聲中,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於1922年10月,由上海私立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改組成立並發展起來的。東南高師原有國文、英文及美術專修科和附中。創辦人校長王理堂。學生約一百六十人。學校設備簡陋,教師缺乏,並且多不稱職。學生中很多人受過五四運動洗禮,極不滿意學校現狀。由學生會向校方交涉,無效。校長竟攜學生繳納的學膳費去東京留學,使學生忍無可忍。於是組織十人團為核心,決定驅逐前校長,改組學校,推舉一位有革命聲望的人擔任校長,辦一所革命的大學。十人團擬在陳獨秀、章太炎、于右任三人中延請一位任校長。學生對三人素不相識,僅慕其名而已。經多方探詢,得知陳獨秀行蹤不定,章太炎意志消沉,而于右任自這年8月因靖國軍失敗,從陝西到上海後,發表過救國須先從教育入手的言論,於是決定請于來擔任校長。與此同時,學生還找到共產黨,要黨來接辦這所學校。中共中央考慮,以請國民黨出面主辦,於學校的發展更為有利,而且籌款也方便些,請學生即派代表邀于右任出任校長。其時,一部分國民黨人因廣東陳炯明叛變,革命遭到挫折,轉而謀求在教育方面尋找陣地,培養幹部人才。所以,當學生敦請于右任出任校長時,邵力子、柏文蔚、楊杏佛、柳亞子都極力促駕。于右任答應出任校長,同時建議改校名為上海大學。于右任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靖國軍總司令,他贊同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行國共合作。他打算把上海大學的活動,納入國民革命的政治軌道,曾對上海大學學生們演講,說「今後要製造炸彈、地雷,不僅在中國落地開花,還要炸得全世界開花結果」①。但他苦於沒有辦學經驗,因此寄「厚望」于共產黨人。②1923年4月,李大釗到上海。于與李是老朋友,私交很好。于右任、邵力子在福州路同興樓菜館邀約李大釗、張繼赴宴,專門商談上海大學校務,請他們予以協助③。張繼表示願去南洋募捐,後來學校開歡送會,但他言而無信,並未南行。李大釗介紹鄧中夏(安石)出任總務長,瞿秋白任社會學系主任。鄧中夏到校視事不久,瞿秋白就來了,先任學務長,後任社會學系主任。8月8日,上海大學全體教職員在一江春聚宴,校長于右任主持推定學校最高議事機構評議會,鄧中夏、瞿秋白、葉楚傖、陳望道、邵力子、陳德征等九人被推為評議員。同年12月改評議會為行政委員會,瞿秋白等八人為委員。1924年2月,行政委員會召開第二、三次會議,瞿秋白先後被推定擔任上海大學叢書審查會委員、經濟學系籌備員等職。 ①上海《黨史資料叢刊》,1980年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版。 ②于右任《國民黨與社會黨》。《東方雜誌》第二十周年紀念專號,1924年1月出版。 ③《胡適來往書信選》(上),第214頁。中華書局1979年版。 上海大學創建伊始,百事待舉,而又窮之又窮,是一個道地的弄堂大學。瞿秋白到此任事,決意把學校辦好。他在1923年7月30日寫給胡適的信中,說到這一點:「既就了上大的事,便要用些精神,負些責任。我有一點意見,已經做了一篇文章寄給平伯。平伯見先生時,想必要談起的。我們和平伯都希望上大能成南方的新文化運動中心。」①信中所說的文章,是指他寫於7月23日的《現代中國所當有的「上海大學」》,已經寄給了《民國日報》編輯俞平伯。 ①上海《黨史資料叢刊》,1980年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