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七 江南一燕(4)


  帝國主義侵略下的中國,呈現著各種社會因素迅速分化、形成和重新組合的迷離複雜的狀態,如何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瞿秋白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理,首先從經濟領域,即從帝國主義侵略製造的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關係入手,來觀察和探索中國社會。他指出中國的資本主義主要不是原來經濟關係的產物,而是帝國主義侵略的結果。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適應外國帝國主義,而不適應中國的經濟生活,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客觀上勢必成為帝國主義的對抗力。中國資產階級一開始就具有特異性,分成「官僚資產階級」和「新興工業資產階級」即民族資產階級。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勾結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出賣中國獨立和主權,造成官僚軍閥割據局面,破壞民族經濟的發展,是革命的敵人。民族資產階級既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壓制束縛,又不能不依賴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因而有革命性,又有妥協動搖性。這就決定了這個階級在半殖民地的中國是沒有前途的。中國國民革命的重任,就不能不由無產階級承擔了。

  瞿秋白把握了時代特點,把握了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特異性,在1923年就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思想。無產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應當而且必然成為革命的領導階級。黨的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綱領,但未解決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二大以後黨內許多同志都在探索這個問題。瞿秋白最先提出並闡述了這個問題。1923年2月,他指出:「務使最易組織最有戰鬥力之無產階級,在一切反抗舊社會制度的運動中,取得指導者的地位,在無產階級之中則共產黨取得指導者的地位。」無產階級應當以自己為主體,聯合一切勞動群眾(農民、小資產階級等),「以事實,以行動,以實際經驗,包羅一切種種革命派之要求,導之向真革命,而後能有實力作戰;——如此,方能顛覆資產階級的統治。此種革命的總原則,當於實際的環境中,察社會內之變象隨時隨地以具體的口號運用之。」隨後,在他所起草的三大黨綱、《新青年之新宣言》和《自民權主義至社會主義》等文中,又進一步闡述了這一思想。他說,「中國客觀的政治經濟狀況及其國際地位,實在要求資產階級式的革命;同時此種絕對資產階級性的所謂『民族民主革命』卻非借重國際的及國內的無產階級不可。獨有無產階級能為直接行動,能徹底革命,掃除中國資本主義的兩大障礙;就是以勞工階級的方法行國民革命。勞工階級在國民革命的過程中因此日益取得重要的地位,以至於指導權」

  《新青年》季刊第1期,1923年6月25日。
  ③《新青年》季刊第2期,1923年12月20日。


  瞿秋白關於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思想,是和他對於中國農村經濟和農民狀況的研究分不開的。他指出,農業經濟是中國的主要生產事業,農民是中國經濟生命的主體。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億萬「可憐的中國農民,尤其是佃農,受著外國,督軍警吏土豪大田主籌四五重的壓迫,田也種不成了,飯也吃不飽了,妻兒男女也養不活了……真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他們要活就要反抗官府。基於對中國封建宗法制的深刻透徹的認識,他對農民問題傾注了極大的注意力,他是黨的最早認識農民問題重要性的領袖之一。早在1922年3月,他在莫斯科時就根據俄國革命經驗,提出:「無產階級革命沒有農民的輔助,不能有尺寸功效」。回國以後,他明確指出,農民是國民革命的基本力量,國民革命,不得農民參加,革命不能成功」。但是,「農民受了千百餘年精神上物質上的剝削,頭腦裡只有水滸式的『官逼民反』,而沒有結合城市勞工為正當的群眾組織及群眾運動。」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喚起他們的覺悟,並解決其土地問題,「才有真正的民治運動,才能推翻軍閥,解放中國」

  ①《嚮導》第35期,1923年8月8日。
  ②《瞿秋白文集》文學編第1卷,第241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③三大黨綱草案(1923年8月起草)。《六大以前》第698頁。
  ④⑤《嚮導》第35期,1923年8月8日。


  中國社會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經濟基礎上,為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服務的。瞿秋白指出,帝國主義的侵略,在政治上的結果,是給中國製造了現代式的軍閥政府。民元以後,各派軍閥的上臺和下臺,割據和混戰,以及數不清的政變、毀法、制憲、賄選等種種政治鬥爭,都是封建的分散經濟和帝國主義劃分勢力範圍侵略政策的必然產物。這就是中國社會動盪紛亂和人民極端痛苦的政治根源。瞿秋白根據對中國社會政治的剖析,指出在中國幻想依靠國會、立憲等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中國必須革命。

  到1923年秋,瞿秋白已經形成這樣的革命指導思想:「無產階級應當引導最大多數的農民、小商,行民主革命到底,而以嚴厲手段鎮服君主派或軍閥派的反動,並且預防資產階級的畏怯。」在領導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斷然的要求無產階級政黨之階級的獨立」,「參加並促進國民革命,是現在中國無產階級的職任」。瞿秋白進一步指出,「中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如此的去參加民主主義的群眾政治總運動,並勞工階級的經濟運動,絕不使政治經濟相離,他那時必定能成群眾的政黨。」「於這一過程中世界的社會革命同時必努力提攜中國的國民運動;中國國民運動裡的最大多數的社會力量因之可以急速的長成,而與世界社會革命結合。不論這中間要經多少波折,革命與反革命互相激蕩,而結果那最終的勝利必定在世界及國內的無產階級。」

  ①②③④⑤《新青年》季刊第2期,1923年12月20日。

  文化思想是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瞿秋白在觀察和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和社會政治的同時,始終把目光緊緊盯住中國社會的文化思想領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引起了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者的攻擊,梁啟超、章士釗、梁漱溟、張君勱、丁文江、胡適、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人,拋出各種各樣的理論,誘惑青年,企圖把歷史引向歧途。面對這種攻擊,瞿秋白總是站在前列,進行堅決的鬥爭。他說:「這不但是中國無產階級最高之命令,不能不服從,而且是中國民族——國民革命之利益所要求的。如果說我喜歡得罪偉人,那麼,我可以順便在這裡『道歉』一聲,只好根據于孔夫子的聖經賢傳,說聲『大義滅親』了!況且我這些文章公佈已久,從不看見他們公開的直接的答覆,足見已是理屈辭窮,不敢接受我的挑戰。」

  ①《瞿秋白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