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
五 走向光明的使者(3) |
|
這一天,瞿秋白本來想看看三妹就早些回家,但是不知不覺卻同她談到黃昏時候。惲家住在北京和平門外相當荒涼的南下窪。從這裡走回崇文門附近的草廠胡同,要個把小時。秋夜,龍泉寺邊的深林叢樹送出陣陣秋聲,滿天黑雲如墨,地上是半枯的秋草。路上,人差不多已經全回家了,只有一星兩星人力車上的燈光,遠遠近近的晃著。 瞿秋白見過表姊表妹,看到她們淒涼的境況,心情格外沉重和痛楚。往事如煙,一幅一幅的又都呈顯在眼前,但它們已經不是瞿秋白所留戀的東西,而是他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的一部分。他為表姊妹們的悲蹙的現實感到傷心,因為他急切地盼望著她們和所有的人們都能夠生活在幸福歡愉的新天地裡。 1920年10月15日,晚間,瞿秋白到王府井南口的北京飯店面見蘇俄遠東共和國代表優林,辦理出國護照。然後,他匆匆趕到好友耿濟之家中。在那裡,幾位朋友等待他的到來,參加他們送別的聚會。他們中除耿濟之外,還有鄭振鐸、瞿菊農、郭紹虞、郭夢良、郭叔奇。瞿秋白帶著一身北京深秋夜風卷起的街塵,進入耿家的客廳,摘下眼鏡邊擦邊充滿歉意地向已經等待他多時的朋友們說明他遲到的原因。 「明兒早上幾點?」有人直截地問。「六點半,天還不亮哩。」瞿秋白說。「誰也不必送,哈!送麼?也就是東車站,這離赤塔還遠得很呢,哈哈!」雖然明兒早上瞿秋白就要開始走上遙遠的旅途,但他還是那樣滿不在乎地灑脫神氣。 大家談到俄國的嚴冬,擔心瘦弱的瞿秋白連皮大衣也沒有,恐怕一到哈爾濱就冷得受不了。 有些朋友,還是想勸瞿秋白放棄赴俄的打算。瞿秋白冷靜而又熱烈地對朋友們講了他這些天反復考慮的結論。他說了一大篇: 思想不能盡是這樣紊亂下去的。我們對社會雖無責任可負,對我們自己心靈的要求,是負絕對的責任的。唯實的理論在人類生活的各方面安排了幾千萬年的基礎。——用不著我和你們辯論。我們各自照著自己能力的限度,適應自己心靈的要求,破棄一切去著手進行。 ……清管異之稱伯夷叔齊的首陽山為餓鄉,——他們實際心理上的要求之實力,勝過他愛吃「周粟」的經濟欲望。——我現在有了我的餓鄉了,——蘇維埃俄國。俄國怎樣沒有吃,沒有穿,……饑,寒……暫且不管,…… 他始終是世界第一個社會革命的國家,世界革命的中心點,東西文化的接觸地。我暫且不問手段如何,——不能當《晨報》新聞記者而用新聞記者的名義去,雖沒有能力,還要勉強;不可當《晨報》新聞記者,而竟承受新聞記者的責任,雖在不能確定的思潮中(《晨報》),而想挽定思潮,也算冒昧極了,——而認定「思想之無私有」,我已經決定走的了……現在一切都已預備妥帖,明天就動身,……諸位同志各自勉勵努力前進呵!① ①《瞿秋白文集》文學編第1卷,第31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朋友們帶著佩服與羨望的心理,望著瞿秋白。今晚,瞿秋白臉上的神采,勝過他那瘦弱的身體,說話又快又響亮,象一切困難一切顧慮都不曾掛在心上的、老有經驗的戰士。縱然有些疲倦,他還是把精神提起來。 第二天,10月16日一大早,瞿秋白、李宗武、俞頌華三人登上停靠在北京車站的列車,和到站送行的瞿純白、瞿菊農、鄭振鐸、耿濟之及親友們一一握手言別。當天到達天津,瞿秋白又到二表姊家告別。晚上,他就睡在北洋大學張太雷、張昭德、吳炳文那裡,抵足長談。天津電車的喧鬧聲,旅館中闊佬的搓麻將聲,酒館裡新官僚的劃拳聲,都引入這幾位青年朋友的談資。 鄭振鐸、瞿菊農、耿濟之送別秋白後,又分別寫信寫詩從北京寄到了天津。18日早晨,瞿秋白收到詩信,立即覆信,並附以答詩。信裡寫道:「我們今天晚車赴奉,從此越走越遠了。越走越遠,面前黑魆魆地裡透出一線光明來歡迎我們,我們配受歡迎嗎?諸位想想看!我們卻只是決心要隨『自然』前進。——不創造自創造!不和一自和一!你們送我們的詩已經接到了,謝謝!……菊農叔呀!『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我們此行的意義,就在這幾個問題號裡。流血的慘劇,歌舞的盛會,我們都將含笑雍容的去參預。你們以為如何?」並附詩—— 去國答《人道》 來去無牽掛, 來去無牽掛!…… 說什麼創造,變易? 只不過做郵差。 辛辛苦苦,苦苦辛辛, 幾回頻轉軸轤車。 驅策我,有「宇宙的意志」。 歡迎我,有「自然的和諧」。 若說是—— 採花釀蜜: 蜂蜜成時百花謝, 再回頭,燦爛雲華。 天津倚裝作 詩人以郵差自喻,表達了他毫無牽掛地前往蘇俄考察和報道俄國革命實況的願望。前途的道路雖然崎嶇坎坷,但是驅策詩人遠離祖國走上這艱苦旅程的卻是「宇宙的意志」,人民的願望,而歡迎詩人的,是經過偉大變革的「自然的和諧」的新俄國,是流光溢彩、令人神往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將要逐漸地伸延擴大,包括未來的新中國。詩人確信,自己雖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蜜蜂,可是當著蜂蜜釀成時,一定會有益於人民大眾,有益於再造中華。 當火車離開天津時,瞿秋白對同伴俞頌華、李宗武說:「我們從今須暫別中國社會,暫離中國思想界了。今天我複菊農的詩,你們看見沒有?卻可留著為今年今月今日中國思想界一部分的陳跡……」① ①《瞿秋白文集》文學編第1卷,第37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火車隆隆聲中,瞿秋白堅毅地而又充滿了溫情地告別了朋友們,向著北方出發了。這個真理和光明的熱烈追求者,以少有的癡情和勇氣,以苦為樂,開始了艱苦的跋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