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齊白石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胡沁園看到白石進步如此快,家境又的確十分困難,便對白石說:「我還是那句老話,你賣畫養家,這是一條路。我也可以為你張羅張羅。」 白石自己也認為雕花這行很費事,一件東西下來,沒有幾天幾十天功夫不行。可是得到的是很少的報酬;而且把身子困住了,其他什麼都幹不成。畫畫卻沒有什麼限制,什麼時候都行,自由自在;畫起來也比較省事。何況他經過這一年的努力,藝術又大大往前跨了一步,基礎扎實多了。他覺得胡沁園的話是對的,他決心賣畫為生、賣畫養家。 清光緒年間,這裡的許多官紳大戶以至於一般的人家,時興「描容」,也就是畫像。喜歡在活著的時候,請畫師給自己畫個肖像,掛著欣賞。死了,子孫也要請人畫個遺像,留作紀念。 前些年,肖薌陔、文少可教過他這種技藝,但他始終沒有正式畫過。據說畫像收入多,他想走這一條門路。 他把自己的想法同胡沁園說了,胡沁園很贊成,很高興,讓他做些這方面的準備。 從家裡回來的第二天上午,他正在學作詩,忽然胡家傭人請他到胡沁園的畫室去。一進屋,他看見胡沁園正同一位年紀七十多歲,長須飄拂、童顏鶴髮的長者交談。 胡沁園見他過來,忙介紹說:「這就是我同你常說的雲山居士;這是門生齊璜,齊白石。」 白石上前致禮。 「你準備好紙筆,給居士畫一張像。」胡沁園用鼓勵、期待的目光看著白石。 他一聽,先一驚,繼之便慢慢鎮靜了下來。他理解老師的用意,點點頭,趕快做好一切繪畫的準備。然後取出一張太師椅,放在面向窗口的明亮之處,說:「請老師這邊坐,這裡光線好。」 雲山居士高高興興地坐到太師椅上,端端正正,一動也不動,靜候白石著筆。 白石一邊觀察老人的面龐特徵,一邊在紙上勾勒了起來。半個時辰過去了,畫好了頭部,他笑著對居士說。 「請老師休息一下,活動活動,繼續再畫。」 雲山居士一聽,快步走到畫案前,只見紙上的像同自己一模一樣,十分高興:「你畫人像多久了?」 胡沁園未等白石開口就說:「仁兄是第一位。」 雲山居士高叫了起來:「真不愧是名師高徒;這畫得多傳神。」 「他家境貧寒,想靠這謀生,還仗仁兄多多提攜。」 「沒說的,沒說的。我一定到處傳揚,鳴鑼開道。」說完,雲山居士回到了座位上。 白石看了一下他的體態,又走過去幫他正了正身子,再回到畫案前,聚精會神地畫了起來。 傍晚時分,一張高三尺四寸,寬二尺的巨幅畫像完工了。大家圍在一起,仔細地看著,都稱讚白石畫得好,有功力,開了一個好頭。 雲山居士更是喜形於色,忙著對沁園說:「沁園兄,你手下有如此高手,我要帶走幾天,讓他替我母親畫一張,再為老妻畫一張,何如?」 「仁兄這樣看重,小弟實在感激不盡。」沁園不住地點著頭。「瀕生,你說呢?」 白石深深一躬,說:「兩位老師的提攜,瀕生終生難忘。」 從此,白石畫像的名聲又四處傳揚開了,找他畫像的人越來越多。畫一張像,人家就送他一兩半兩銀子。這樣,他畫像得到的收入比雕花的收入要多得多;而且省事。於是,他放棄了木匠工作,正式開始繪畫生涯。家裡的生活也有了轉機。 辛苦了一生的祖母,到了七十多歲的時候,看到白石現在在畫畫上出了名,掙了錢,怎麼叫她不興奮啊!她拉著白石的手,深有感慨地說:「阿芝,你倒沒虧了這支筆。從前我說過,哪有文章鍋裡煮。現在我看見你的畫,都在鍋裡煮了。你爺爺要在世,會多高興。」說著,她那幹濕的眼裡,溢出了淚水。 白石明白,這不是悲痛的淚,傷心的淚;而是激動的淚,安慰的淚。他只有更加勤奮,更加努力畫畫,給祖母更多的安慰。 晚飯後,他伏在畫案前,精心地畫了一幅耕牛圖,一幅蘭竹圖,掛在自己室內。又寫了一幅條幅,上面寫著「甑屋」兩個大字。意思說:「可以吃得飽了,不至於象以前那樣鍋裡空空的了。」 三十年後,也就是白石六十一歲定居北京時,為了永遠不忘掉這段備受艱辛的學畫生涯,他在自己的住所,佈置了一間屋,取名「甑屋」,在扁額上寫著: 余未成年時喜寫字,祖母嘗太息曰:「汝好學,惜來時走錯了人家。 俗語雲:三日風,四日雨,哪見文章鍋裡煮!明朝無米,吾兒奈何!」後二 十年,餘嘗得寫真潤金買柴米,祖母又曰:「哪知今日鍋裡煮吾兒之畫也!」 匆匆餘六十一 矣,猶賣畫于京華,畫屋懸畫於四壁,因名其屋為甑,其畫 作為熟飯,以活餘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 這是白石三十年間,賣畫養家生涯的真實寫照。 白石畫像的技藝,經過幾年的錘煉,可以說已經很有造詣了,但他的追求是不會有止境的。他揣摩歷史上閻立本、吳道子、顧愷之、謝赫,直至趙佶、董其昌、石濤、八大山人的技法,苦苦求索他們的精微,在人物的肖像畫作中,琢磨出了一種新的表現手法,使人物的紗衣裡面,透露出袍褂上的團龍花紋,用這種手法畫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這是他長期潛心藝術而獨創的一個絕招,胡沁園見了,也感到驚奇,感到高興,大大地稱讚他不泥古,有開拓的精神。 畫像的技藝達到這種境界,標誌著他的工筆技法已經掌握得很嫺熟了,於是,他又擴而廣之,由肖像,逐步拓展到山水人物,花鳥魚蟲,擺脫了機械式的臨摹或寫生描畫,進入到構思、立意的創作階段。從此,白石開始把自己生活中積累起來的、活躍於腦際十幾年、幾十年的人物、飛禽、走獸、花木的形象,凝聚於一根毫管,表現出來。 在中國百花爭妍的畫苑之中,揉和著儒家倫理道德觀念,表現了封建階級鮮明的愛憎的人物繪畫藝術,佔有燦爛光輝的一頁。忠臣孝子,節婦烈女,義士賢人,曾經構成漢代繪畫的主題內容。難怪曹植說:「觀畫者,見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見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見篡臣賊嗣,莫不切齒;見高士節婦,莫不忘食;見忠節死難,莫不俯首;見放巨斥子,莫不歎息;見淫夫妒婦,莫不側目;見令妃順後,莫不嘉貴,是知存乎鑒戒者,圖畫也。」 這種畫風曆唐宋元明清而不衰,以至於清末,象湘潭杏子塢這樣的窮鄉僻壤之中,一般人家也紛紛請白石畫「文姬歸漢」、「木蘭從軍」、「蘇武牧羊」、「堯舜禪位」等等。但是,正如李公麟筆下的維摩詰,閒散、瀟灑,一改歷史上鬚眉者張、感情激越的人物一樣,白石在這些人物的勾勒之中,熔鑄了他自己的生活內容。運用一管墨筆,在圓潤的長線上,時而凝重有力,時而舒展流暢,把人物的風韻氣度,含蓄而沉著地展現了出來,達到「得性情言笑之姿」的藝術境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