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學不學,怎樣學


  50年代,軍隊在學習蘇聯經驗問題上,存在著一個爭端,就是學不學和怎樣學的問題。1956年以前,「學不學」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是軍隊幹部同蘇聯顧問的爭端;1956年以後,「怎樣學」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是軍事訓練部門、軍隊院校中的爭端。彭德懷在後一個問題上,直到1959年他被免職的時候,也沒有真正使全軍統一認識。

  新中國建立後,軍隊從蘇聯購買飛機組建航空學校,聘請一些蘇聯顧問幫助訓練。從那時起,便有了軍隊幹部同蘇聯顧問的關係問題。早在新中國建立前夕,毛澤東提出「蘇聯共產黨就是我們最好的先生,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在政治上要「一邊倒」。1950年2月,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全黨全軍掀起學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熱潮,各個業務系統都聘請了蘇聯顧問,因之學不學蘇聯經驗,尊重不尊重蘇聯顧問,就被看作是一種政治態度問題。

  彭德懷到軍委工作時,正值全軍學習蘇軍經驗活動普遍展開之際。由於當時許多幹部認識比較模糊,對蘇軍的某些經驗不願學習,他曾經在兩次全軍性會議上進行專題闡述,動員大家認真學習蘇軍的經驗。一次是在1952年12月,全軍各大區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聯席會議上,他傳達了毛澤東的重要指示:「永遠不要驕傲自滿,一定要將蘇聯的一切先進經驗都學到手,改變我軍的落後狀態,建設我軍為世界上第二支最優良的現代化的軍隊,以利於在將來有把握地戰勝帝國主義軍隊的侵略。」還對學習蘇軍經驗中的種種錯誤認識,進行了分析和批判。

  另一次是在一年以後,1954年1月,他在全國軍事系統党的高級幹部會議總結中,進一步講解學習蘇聯軍事科學的重要性,明確提出四條學習要求:一、就是要學,向蘇聯顧問學習;二、要親自去摸,到實踐中去下一番苦功夫;三、要發展,把蘇聯軍事科學與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使其條理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提高幹部軍事理論水平;四、要克服驕傲自滿、墨守成規和防止機械搬運。

  總的來說,在1955年以前,彭德懷所側重的主要方面,是動員大家積極學習,批判那些不願學習的思想。在強調這個方面的同時,他也經常囑咐大家,在運用蘇軍經驗解決我軍實際問題當中,不要機械搬運。他說:「我們不回避原則性的爭端,他們(按:指蘇聯顧問)不瞭解的情況,一定要說通;他們從願望出發對我們不滿的意見,要解釋通。」「在政治上,誰不擁護蘇聯,那是錯誤的。在戰術、諸兵種合成戰鬥戰術方面,都要百分之百的學習。但有些問題是可以爭論的。這樣的爭論,不是反蘇。」

  這個時期,在他處理的事務中,就有不少沒有採納蘇聯顧問意見。遇到下邊有些事情盲目聽從顧問建議的,他便予以批評。

  1952年10月15日,他主持第一次軍委例會,把部隊訓練時間的分配確定為,軍事訓練占60%,政治教育占20%,文化教育占20%。事後蘇聯顧問提意見說,文化教育時間占的太多,沒有必要。彭德懷對顧問解釋說,舊中國文化教育落後,文盲多,戰士入伍以後才能學文化,學了文化才能掌握軍事技術,將來復員回家也便於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蘇聯和一些發達的國家,征來的新兵不僅多數人有文化,有的還會開汽車、拖拉機。中國現在則相反,是軍隊把戰士培訓成司機或坦克手,然後復員到地方上才能開汽車和拖拉機。這是中國的實際。1953年初,在軍委例會上討論國防工程建築,業務部門依據蘇聯顧問的意見,為了國防保密,要求把內伶仃島上的居民全部遷走。彭德懷當即批評說:「遷移居民一定要慎重,要積極動員。島上的(居民),有證明的留下,重大嫌疑的遷走,但這是極少數。內伶仃的居民全部遷走,要不得,這是單純軍事觀點。」對於當時按照顧問意見構築的一批海岸炮陣地,彭德懷每次看到都要發脾氣,從山東一直批評到海南島,還把具體情況報告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這批海岸炮,是抗美援朝開始以後,為加強沿海防務,從蘇聯進口的幾十個連的火炮,按顧問的設計構築了陣地。彭德懷在報告裡說:「所有這些陣地都出於一個公式,戰術缺點很多而且嚴重:陣地完全是露天的,對空毫無遮蔽;火炮位置放在最前沿,胸牆很薄(30-50公分水泥,僅能防彈片);炮和炮之間距離很近(每門炮相隔40公尺,中間安放彈藥庫),而且等距離排列在一條直線土,只要有一枚凝固汽油彈或重磅炸彈落入陣地,全連火炮和彈藥都有被毀的危險。到了戰時,在敵人飛機轟炸和艦炮射擊的情況下,不待發揮作用就可能被敵火力摧毀。」這些炮陣地的設計,在蘇聯有強大空軍掩護,有大、中型口徑火炮的海岸防禦火力配系,或許是適用的,但照搬過來,就是完全脫離中國實際的戰術思想。

  彭德懷對待顧問提供的建議和經驗,絕不盲目採納,絕不機械照搬。但是在有的問題上,他的看法和做法也不是沒有矛盾的。對於軍隊是否學習蘇軍實行「一長制」的問題,就是一例。1953年上半年,他曾一度設想和準備在軍隊中實行「一長制」。在一次軍委例會上,他提出軍隊團以上的政治部(處)可以不設政治部(處)主任一職,其職務由該級政治委員兼任,以便抽出一批政治工作幹部培養為軍事指揮員。並且將這個建議作為軍委決定通知全軍實施。他的這一建議,當時有些人認為這是降低了政治委員的地位,削弱了政治工作,受到明顯的抵制。就在這個期間,總政治部起草的《軍隊政治工作條例》(草案),送交軍委討論,軍隊是否應當實行「一長制」的問題,又發生了爭論。在這場爭論中,彭德懷認為主張「一長制」的那種意見「是有道理的」。同年4月中旬,軍委審查《內務條令》修改稿時,彭德懷把有關營教導員和連指導員的職責全部刪去,也表現出他準備首先在營、連兩級試行「一長制」的想法。到5月間,他在同總顧問的一次談話中,更直截了當地說「準備十年之後實行『一長制』」。

  50年代,在軍隊中實行「一長制」的主張,是遭受多數幹部反對的,特別遭到政治工作幹部的強烈抵制。在這種情況下,彭德懷曾找過不少幹部交換意見,最後他終於改變了原來準備實行「一長制」的主張。在同年10月準備全國軍事系統党的高級幹部會議報告時,提出軍隊必須實行的是「黨委集體(統一)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而不是「一長制」在報告中曾列為專題詳細闡述。以後的幾年中,他對「一長制」的思想,甚至還作過不止一次的批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