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生死糧食(2)


  敵人發現八路軍的收糧活動,慌忙提高西部地區糧價以圖破壞。但敵人晚了一步,八路軍在群眾的積極配合下,已超額完成了收購計劃。這一年,武裝工作隊發動群眾抗征抗搶、保衛糧食,也取得傳奇式的勝利。

  1942年敵人在華北計劃征糧2000萬石,實際完成不到十分之一。我方公糧計劃為100萬石——只及敵征計劃的5% ,則大體完成,敵佔區人民通過鬥爭減輕了負擔,從交糧利敵變為交糧抗日。

  1943年3月,太行山區打退了敵人又一次年關「掃蕩」,春回大地。

  在根據地內,一冬開展的墾荒、救災、修渠築堰、減租減息,給農民帶來了希望。可寒冷的華北,還要苦撐到夏收,新糧方能入口。一方面春耕勞作,一方面青黃不接,缺糧的人家開始捋樹葉、挖野菜。八路軍總部駐地麻田和附近村莊,也常常可以看到提筐挖菜的婦女和孩子。饑餓正在猛烈地襲來。

  彭德懷看到,村黨支部鋤奸委員趙小泉家的晚飯是一鍋野菜。村裡開減租減息的積極分子會,大家餓得坐不住,彭德懷讓大家躺在炕上說話,節省力氣。

  這時,從敵佔區和國民黨區湧入太行、太岳區的災民達25萬,更加重了根據地的糧荒。社會上出現各種流言:「天旱是因為八路軍不信鬼神」、「天旱是因為彭德懷壓住了龍脈」。村莊裡又搭起了神棚,燒香拜佛,請龍王。有的幹部悲觀,對抗戰前途信心動搖。在無數次強敵進攻前鎮定自如的彭大將軍,在群眾的饑餓前憂心如焚。

  一個念頭在彭德懷的心頭萌動了多日——由部隊節省一部分糧食來救濟饑腸轆轆的饑民。但這個問題關係重大,他還在斟酌,未下決心。

  彭德懷愛引用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鬥力系於胃」。八路軍的供給本來就僅保持最低需要,再節糧,戰士餓著肚子怎麼打仗?戰鬥力的削弱,意味著根據地人民要遭受敵人更大的蹂躪。

  早在1939年2月,彭德懷就曾有過這樣一次難於下決心的時候。那一個月,八路軍只能給每個指戰員發5角錢的鞋襪費,連津貼也說不上了。彭德懷十分不安,說:「我們的戰士太苦了!」他和朱德、左權幾次盤算,千方百計,想在3月份給每人增加5角錢的零用,仍然無法落實。到月末,彭德懷轉側通宵,第二天早上懊惱地對總部工作人員何廷一說,「各種辦法都想了,還是辦不成咯!」

  這次,他把精於計算的後勤部長楊立三找來一起研究。楊立三報告,機關和部隊墾荒生產成績很樂觀,預計可以自給兩個月的糧食。太岳太行兩區以6萬人計,可得540余萬斤糧,約莫能給農民每人減輕3公斤糧的負擔。

  彭德懷計算:「看起來數字不大,但太行區的貧農常年吃盒子飯,糧菜摻半,還有柿子、土豆等雜食。據我計算,每人每大糧食消耗量不過六兩。3公斤糧就夠一人維持10天,也不是一件小事。」「只是……」彭德懷沉吟說,眼下還有什麼辦法呢?」眼前,確實沒有更多的辦法了。彭德懷下定決心:機關的糧食還要減,戰鬥部隊必要時,也須節出糧來。

  4月1日,彭德懷指示八路軍總部直屬隊各單位,從即日起,每人每日節約1兩小米救濟饑民。

  4月27日,彭德懷下令總部直屬隊全體指戰員,每人每日節約2兩小米救災。各村公所可用公糧熬粥,救濟過往災民。這樣,總部直屬隊的幹部每日口糧只合今7兩,戰士每天口糧也不足1斤。彭德懷規定,北方局和總部的幹部每日采一斤半樹葉、野菜,交炊事班與糧食摻做。

  幾天之後,彭德懷再次指示,直屬隊不得在村莊附近採集,他帶領幹部攀崖越嶺到仙人峰、南洞山一帶尋野菜,把近處、平坦處留給群眾。就是野菜、樹葉,也不得與民爭食。

  細心的參謀長滕代遠提醒彭德懷,沒經過長征的人,特別是知識分子幹部,對遍山百草,分辨不清哪些可食,哪些有毒。於是,在滕代遠的主持下,八路軍總部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野菜展覽。

  從4月直到秋收,彭德懷、滕代遠、羅瑞卿等領導人,和北方局總部人員一起,每日兩餐菜粥、榆葉面條,或玉菱芯、黑豆皮做的悖悖,個個面有菜色。彭德懷痔瘡時發,經常便血。總部如此,太行、太岳、冀南等重災區的領導機關和部隊

  為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而犧牲的印度醫生柯棣華,在他的日記中寫著:「這些人即使在戰爭中失利也不會被摧垮,八路軍吸引著人民。」3月初,八路軍總部作戰科長王政柱奉命回延安學習,行前,彭德懷抱著一個特製米袋來到王政柱處。米袋裡裝的都是金子!王政柱知道,這是打仗繳獲和沒收漢奸積存的190 兩黃金。彭德懷鄭重囑咐王政柱把「米袋」帶回延安:「這是送給中央的。」

  艱難的敵後,190兩黃金可以派多少用場!但彭德懷知道,中央在貧瘠的陝北,這筆經費對中央更為重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