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
曙光 |
|
1943年秋,華北繼續乾旱,乾旱之後,又遭蝗災。根據地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秋菜卻取得了較好的收成。總部所在地的麻田一帶,修了水渠,糧食畝產可達二三百斤,這在當時就是可觀的產量了。減租減息運動使60%以上的貧農、下中農,從自己的勞動中得到更多的果實。部隊機關的墾荒生產,可以自給糧食3個月,還收穫了大量的菜蔬、南瓜。 這時,日本帝國主義在太平洋戰爭中敗局己定,美軍轉入戰略反攻。華北戰場上,日軍深深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不得不逐漸收縮兵力,退守城市和交通線。華北抗日根據地從逐漸恢復到擴大。根據地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群眾工作各方面,都比兩年前健全和鞏固。日本的戰史記述說:「中共方面自百團大戰以後,用兩年多的時間,極力擴充勢力,進行地下滲透與政治工作,最近為了策應盟國方面的攻勢,在軍事政治思想各方面,再次積極行動,並取得多數民眾的同情,從而迅速擴大了勢力。」1943年5月,日軍對太行區發動了它最後一次大規模「掃蕩」,日軍再次向麻田撲來。等候它的只是一座空村,彭德懷率領總部轉入太岳地區指揮外線作戰。北方局、總部、和一二九師的傷病員、婦女、體弱幹部,包括彭德懷、滕代遠、鄧小平等人的妻子,都堅壁于黎城以北的南委泉一帶高山之上。敵人在山下搜索,呼叫聲山上清晰可聞。但敵人既聾且瞎,老百姓再也不會上當。日軍要再演1942年5月奔襲合圍的一幕,只是妄想罷了。5月25日,彭德懷率總部回到麻田,太行軍民打退了敵人的「掃蕩」,恢復一片生機。 自1942年5月敵人發動中條山戰役以後,國民黨正規軍降日者,少將以上竟有數十人,兵力計15萬。而八路軍開闢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這時,在戰勝了日軍的封鎖、蠶食、掃蕩和連續5次、長達一年又三季的「治安強化運動」之後,正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華北、華中、華南戰場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抗擊著在華日軍的一半以上,偽軍的90%。 1943年7月,太行明月之夜,麻田鎮漳河灘黑壓壓坐滿了人,鑼鼓笙簫,熱鬧非凡。八路軍總部劇團為慶祝減租減息和反「掃蕩」作戰的勝利演出節目,下麻田、軍寨、雲頭等附近村莊的人,扶老攜幼而來。 一年前的7月7日,總部為左權參謀長和數十名烈士舉行追悼大會,漳河灘上一片嚷泣、怒吼。今天的氣氛完全不同。為烈士復仇的誓言化為實踐,敵後最艱難的時刻即將過去,太行山己透露出勝利的曙光。八路軍指戰員和村民一起坐在河灘上,看得興致勃勃,彭德懷也雜坐在人群中。 一出晉察冀區打退日軍六路圍攻的戲開場。鑼鼓聲起,只見一員大將身披戰袍,頭戴錐翎,腳蹬高底靴,闊步雄視,出臺道自:「吾乃八路軍一一五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是也。」彭德懷目不轉睛地看著,不禁笑起來:「我們的聶司令員是這副裝扮呀!」他忘記了,1937年底他回延安開會,延安的戲臺也曾如此這般地扮演過他。 誰都知道,聶榮臻將軍和他們眼前的彭德懷、劉伯承一樣,身上是用槐樹葉、核桃皮染的灰布軍裝,腳下是山區婦女做的雙梁厚底布鞋,但臺上那個忠肝義膽、威風凜凜的將軍,又確符合八路軍的英雄形象。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在並不探究藝術原則的觀眾心中奇妙地溝通,戲臺上和生活中的英雄自然地融為一體。誰也不去想,在敵後抗戰這部威武雄壯、驚險奇絕的歷史長劇中,自己正演出著動人心弦的一幕。 一代才子郭沫若從大後方重慶給八路軍總部的友人寫信說:「你們是在天堂裡受苦,我們是在地獄裡享受……你們如果把這些記載下來,將來抗戰勝利後,就是一部很好的文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