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自述 | 上頁 下頁
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結束


  一九三四年十月,紅軍突出敵重圍,十一月到達宜章、郴州問。我建議以三軍團迅速向湘潭、寧鄉、益陽挺進,威脅長沙,在靈活機動中抓住戰機消滅敵軍小股,迫使蔣軍改變部署,阻擊、牽制敵人;同時我中央率領其他兵團,進佔漵浦、辰溪、沅陵一帶,迅速發動群眾創造戰場,創造根據地,粉碎敵軍進攻。否則,將被迫經過湘桂邊之西延山脈,同桂軍作戰,其後果是不利的。但中央既未回信,也未採納。最奇怪的是退出中央蘇區這樣一件大事情,都沒有討論過(我是從一九三二年三月中央局江口會議後,就沒有參加過任何會議,當時,我不是中央委員(注:一九三四年一月在瑞金召開的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由於戰事緊張未及通知本人。)和中央局委員,但聽說其他中央委員也是如此)。結果紅軍深入湘桂邊兩省交界之大山(西延山脈)中,走了七天。桂軍利用人熟、地熟條件,採用遊擊戰,給三軍團以極大困難。我軍經過艱苦鬥爭,才進入貴州省境黎平。一軍團走在最右,在湖南境內的情況較好些。中央縱隊走在一、三軍團中間,聽說也很困難。一、三軍團像兩個轎夫,抬起中央縱隊這頂轎子,總算是在十二月抬到了貴州之遵義城,結束統治了四年之久的王明路線。

  在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幾次「左」傾路線中,王明路線時間是最長的一次。它以國際主義為幌子,穿著馬列主義外衣,使人更不容易看出其真面目。我對王明路線,是在一個又一個的事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後才認識的。直到看到王明路線對福建事變的態度,我才開始把它和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作了比較的認識。在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時,特別是第三次反「圍剿」,蔣介石以五十萬大軍,分為三路長驅直入,我紅軍僅三萬人多一點,絲毫不亂,一一將其粉碎,那是不容易的事。在反對第五次「圍剿」時,客觀形勢和主觀力量,比以前任何一次要好得多,可是得出了一個相反的結果。

  我對立三路線的認識比較早些,原因有許多,對我最直接的因素是打武昌。當時如果執行打武昌這一指示,三軍團有被全部消滅的危險,這是一個生與死的威脅。所以,對立三路線的冒險性,是從這樣一個具體行動上認識的。這種認識是膚淺的,不深刻的。

  從遵義會議後成立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到一九四三年黨內學習兩條路線,我才進一步認識到黨內馬列主義和反馬列主義兩條路線的長期鬥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