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五二 |
|
接著,他在序言中總結了中國國防科技事業取得上述成就的五條主要經驗:1.統一領導,處理好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科技現代化與工業、農業、國防現代化的關係,是國防科技事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根本保證。動員全國各有關方面的力量,大力協同,聯合攻關,使我們迅速地突破和掌握了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並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物質、技術基矗2.「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努力提高自行研製能力,是發展國防科技事業的基本方針。」3.「堅持改革開放,實行軍民結合,是和平時期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提高整體效益的正確途徑。」4.「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培養和造就一支思想作風過硬、能攻善戰的國防科技隊伍,是國防科技事業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矗」5.「堅持尊重客觀規律,加強科學管理,是加速國防科技發展的重要條件。」 從1979年7月起,遵照中央軍委決定,聶榮臻主持研究各總部、軍兵種、大軍區領導班子的調整配備問題。他多次聽取總政主管幹部工作的副主任及總政幹部部負責人的彙報,找有關於部談話,徵求意見,並向鄧小平、葉劍英、徐向前等及時彙報請示,終於認真貫徹了關於幹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任人唯賢等項原則,經過5個多月的努力,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聶榮臻對軍隊的訓練、政治工作、後勤工作,也有許多重要的指示或建議。 1978年10月,他在審查軍事科學院院長宋時輪寫的《從投手榴彈問題看當前部隊的教育訓練》的文章後,寫信給宋時輪,除了同意訓練中不能要求戰士投手榴彈越遠越好,考核評比不能搞形式主義等意見而外,強調指出:部隊今後要特別重視打坦克裝甲車、打飛機、打空降兵和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的「三打三防」訓練,不能過多地強調投彈、刺殺、步槍射擊、「練鐵腳板」等傳統訓練方法。這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戰術問題。他多次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軍對德軍、日軍對美軍作戰的教訓。當時德軍、美軍擁有衝鋒槍、自動步槍等;而蘇軍、日軍開始只有傳統的步槍,根本沒有拼刺刀的機會,吃了大虧。因此,他的結論是,人民解放軍一定要結合實戰需要,從難從嚴,科學地進行訓練。 1980年4月,他在聽取總政治部領導人關於全軍各大單位政治部主任會議的情況彙報時提出:軍隊政治工作抓党的建設「抓得對,抓得好。首先把黨整頓好,先解決『頭』的問題,軀幹和四肢就好辦了。紅軍時期起就是這樣做的。那時戰爭頻繁,對黨員的教育抓得很緊,黨員受到教育就在行動上表現出來,發揮出自己的先鋒模範作用,戰鬥力就強了」。他還要求軍隊一定要加強思想教育,讓無產階級思想牢牢佔領陣地。特別提到了軍隊高級幹部要加強對子女的教育,許多壞的電影、錄像不能讓子女看。對這個問題,聶榮臻一直很重視,直到1987年4月,在寫給總政治部主任余秋裡的信中,還提出,希望高級幹部對子女要嚴加管教,「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少數幹部子弟依仗權勢為非作歹,或靠父母之蔭升官發財。這些極易引人義憤……群眾對這類子弟的義憤是對的。我們一定要秉公處理:提拔不當的,該降就降,該罷就罷;為非作歹的,該關就關,該殺就殺。決不留情」。一位老共產黨員、革命家的錚錚鐵骨,由此可見! 1982年11月,聶榮臻在聽取洪學智彙報軍隊後勤工作時指出:「現代戰爭對後勤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沒有堅強的後勤保障,要想取得戰爭勝利是不可能的。希望後勤戰線的全體同志更加奮發起來,搞好精簡整編和後勤自身的現代化建設,為國防現代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聶榮臻高瞻遠矚,善於把新時期的特點和歷史上的優良傳統結合起來,這一系列的深刻論述和實踐,為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新的寶貴貢獻。 ※第七十九章 繼續為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分子呐喊 把後半生獻給了科技事業的聶榮臻,在新的歷史時期,仍以巨大的熱情關懷著科技工作和知識分子。他一有機會就大聲疾呼,要造成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分子的新風向,以達到科技興國的目的。 粉碎了「四人幫」,全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尤其是作為「重災區」的科技界,更是問題成堆。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各科研單位之間矛盾重重,各自為政,很難集中力量,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有感於此,1979年9月25日,聶榮臻向鄧小平彙報了這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此後,他受中共中央委託,籌備成立科學協調委員會。10月8日,中央發出關於成立中央科學研究協調委員會的通知,聶榮臻任這個委員會的書記。 12月6日,他在寫給鄧小平的信中說:我們現在分散主義嚴重,有些單位單幹慣了,總想自成體系,萬事不求人,搞小而全,大而全,重複、浪費很大,把力量分散了,結果誰也幹不成。如最近有人向《光明日報》寫信,說中國為什麼在激光雷達方面,研究了13年還出不了成果,原因就是上面婆婆多,下面分散幹,誰也不能解決問題。有些科研部門的領導人反映,一上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應付扯皮的問題。這些是生產力落後的反映。「將來我們生產力發展了,更要集中統一,分工協作,充分發揮生產潛力,絕不允許搞小而全、大而全。」「目前幾家矛盾,我折衷其間,儘量想法協調……當然文化大革命亂了十幾年,現在要馬上統起來,是有困難的,但這是個方向,總應該向這個方向努力。」信後附了關於衛星、原子能、計算機、計量工作等方面的協調意見。兩天后,鄧小平批示:「我完全贊成你的意見,會有麻煩,不能顧慮太多,一經決定,堅決貫徹執行,一切請你下決心。」 此後,聶榮臻多次召集國家科委、國防科委、國防工辦、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領導開會,做了大量「折衷其間」的協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981年12月10日,他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黨政要分開的原則,認為協調工作由國務院進行更為有利,因此,建議取消中央科學協調委員會。中央於12月19日予以批准。為解決科學研究協調問題,著名科學家周培源、嚴濟慈、錢三強等,在當時寫給聶榮臻的信中,就有這樣一段話:「自建國以來,我國已經逐步形成了中國科學院、產業部門、國防工業系統和國防科委系統、高等學校和地方科技力量等幾支專業科技隊伍,並大致上分別以基礎科學和新技術的探索性研究實驗為主,或以解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重大科技問題的應用研究為主。我國『兩彈』問世和衛星上天的重大成就,就是基礎和新技術研究同重大國防尖端項目研製相結合,軍用科研同民用科研相結合的結果,是在中央和國務院統一領導下,以國防科委、二機部、七機部為主,中國科學院以及全國有關方面分工合作,經過共同努力而取得的。實踐證明,上述幾支隊伍,在國家的統一規劃下,分工合作,各有側重,協調一致,就能更好地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解決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 歷史已經證明,將來還會證明,聶榮臻關於集中力量,大力協同,突破科學技術難關的思想是可貴的。 1981年4月,聶榮臻在看了國務院科技幹部局《關於充分發揮中青年科技幹部作用的報告》後,寫信給該局,認為報告寫得很好。他在信中說:建國以後培養的中年科技幹部已經成為科技戰線的主力,「四化」建設的骨幹。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