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一五一


  這在平時就要解決,也就是陸軍的炮兵、裝甲兵、工程兵有些要編到步兵軍或師裡去。平時編在一起,練在一起,戰時才能統一指揮,否則,不會指揮,也不會使用。精簡整編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單位任務要明確,組織要更合理,編制要精幹;另一方面必須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方法。

  現在各大單位機構臃腫得這麼厲害,不解決怎麼行?!這次精簡整編,一定要按照小平同志在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辦,高級領導機關要儘量消腫。各單位在定編之後,要立即將編餘人員列為編外,然後再逐步處理,就是要快,不能拖拖拉拉。

  1985年5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宣佈,中國政府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裁軍百萬。這是又一次精簡整編軍隊的重大措施。

  在這之前的醞釀過程中,聶榮臻提出了許多重要意見。他認為在80年代或更長一點的時間內,針對中國的大仗、中仗都打不起來,因此應該抓緊時機,大量裁減軍隊,並物色優秀的年輕幹部,接好各級領導的班。他還提出:軍隊的三總部領導體制以不變為好,只提精簡人數的要求,三總部下屬機構能否撤銷或合併,應認真研究後決定。武器裝備從研製、生產、裝備部隊到淘汰,還是應該由有關部門分工負責,這項工作太複雜,成立一個大一統的組織難以管好。陸軍在三軍中應占最大比重,軍隊打仗歷來靠陸軍,今後仍然如此。戰時戰略區內的三軍必須統一指揮,為此,平時在組織上,海軍艦隊和空軍作戰部隊,應由海、空軍領導機關和所在的大軍區實施雙重領導。

  後勤供應的通用物資應該實行三軍統一供應。合成軍隊的規模小些好,靈活機動,究竟多大規模,應該論證確定。他還第一個提出了成立國防大學的意見。他說:隨著軍隊的精簡,高級幹部相應減少,應該把培養高級幹部的院校集中起來,成立國防大學。

  他的這些意見,在討論過程中受到與會者的普遍重視,軍委其他領導人也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新時期,武器裝備要逐步現代化,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是軍隊建設的又一個重大課題。聶榮臻過去長期主管這方面的工作,所以給予了更大的關注。他的基本思想是繼續強調自力更生,加強科學研究,嚴格要求,加強協作,齊裝配套,重視盲目性。

  1977年2月,他在研究國防科研任務的軍委常委會議上說:搞衛星、導彈等尖端項目,仍要貫徹集中統一、大協作的精神。研製工作要堅持高質量,嚴要求,決不能放鬆。現在瞭解,我們許多尖端項目上不去,主要是在工藝和原材料問題上過不了關。對此一定要抓緊。在堅持質量的前提下,步子要加快些。在試驗某個型號時,對下一代的型號就要著手研究。新型號不能等老型號定型後再搞,因為研製一種武器特別是尖端武器的週期是很長的。

  1979年3月,他在邀請當時主管武器裝備的總參謀長助理劉華清談話時說:買外國武器,一定要注意買專利。引進的目的,主要還是通過仿製研究,為今後自力更生設計製造中國自己的武器裝備服務。海軍的某些裝備,要注意配套,不能只顧艦艇,忽視與之配套的魚雷、導彈等的研製。「文化大革命」中研究單位所受的損失很大,可至今還有某些領導不重視抓武器裝備的科研工作,這是應該力求糾正的。同年6月,他與劉華清再次談話時重申:中國這麼大,武器裝備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研究生產,靠外國是靠不住的,我們不能受制於人。4個月以後,他在聽取當時的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洪學智等彙報時指出:武器裝備依靠進口搞現代化是妄想。我們不能靠進口買個國防現代化。還是要立足於自力更生為主,當然不排除引進個別關鍵技術,至於整套引進,那是做夢。我們沒有那麼多外匯,外國人也不會把先進技術全部賣給我們。今後應該定個方針,凡是國內有的,不能向國外買。

  同年9月,他在一份中央關於軍隊工作的傳閱件上批註:「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論證工作很重要,現在我們從總參到各軍兵種都沒有論證機構。這是個大問題。建議通盤考慮解決為好。」這個意見引起了各方重視,以後軍隊各大單位的武器裝備論證機構逐步建立或恢復,減少了發展武器裝備方面的盲目性。

  1983年1月,在聽取張愛萍彙報武器裝備方面的情況時,聶榮臻強調說:整個裝備搞進口主義是思想上的懶漢,不考慮後果怎麼樣!過去「兩彈」靠自力更生,還不是都搞出來了。中國人並不蠢。現在條件比過去好多了,只要堅持自力更生,大力協同,先進的武器裝備是一定能搞出來的。飛機用的雷達、電子裝備、火控系統,這些配套設備很重要,否則你的飛機就起不了作用。這些設備也很複雜,在國外往往是幾個國家協作搞,我們國內更要組織大協作,才能搞好。軍事工業中文明生產很重要,外國人一參觀我們的工廠或科研單位,首先提出來的就是這個問題。我們打仗歷來靠陸軍,今後仍然如此,海、空軍是配合協同陸軍打仗的,這是條原則。因此,在武器裝備的研製順序上,首先要搞好陸軍裝備,其次才是空軍和海軍的裝備。

  1988年2月,李鵬代總理來看望他時,已經退居三線的聶榮臻,仍然關切地說:核武器我們要有,但不要多,要少而精,地對地導彈也一樣。沒有這些,我們說話就不算數,沒人聽。我們執行的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著重發展防禦性武器裝備。但沒有導彈核武器,就不能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核訛詐。所以過去我就說過,我們必須建立必要的還擊手段,否則就談不上有現代國防。搞「兩彈」,關鍵是要把隊伍組織好。跟打仗一樣,隊伍不組織起來,怎麼打啊!

  聶榮臻還以熾熱的感情,關心著尖端武器試驗的成功與失敗,關心著國防科技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1980年5月18日,中國向南太平洋發射了洲際導彈。81歲高齡的聶榮臻已經沒有精力像過去每次重大試驗時那樣親臨第一線了,他就到國防科委指揮所觀看發射實況。當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時,他高興而又激動地說:一彈震全球,感謝同志們!隨後又信手命筆,題寫了以下賀詞:「熱烈祝賀參與發射運載火箭的全體同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同心同德,大力協同的偉大勝利!」1982年10月7日,中國首次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導彈試驗失敗。他得知情況後,不是批評和埋怨,而是囑咐秘書向在現場指揮的領導人打電話:既是試驗,就有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要像我國女排爭冠軍那樣,勝不驕,敗不餒!大家不要洩氣,更不要埋怨,重要的是總結經驗,更好地進行技術檢驗,找出問題所在,以利再戰,我們一定會獲得成功的!在試驗現場的領導和科技人員,聞之無不感動,深受鼓舞。大家說:還是聶帥懂得科技工作和理解科技人員,這種時候鼓勵比責備更重要。果然在大家努力下,5天以後,第二次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導彈試驗,獲得成功。

  1991年11月,《當代中國》叢書之一的《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卷即將付梓,應國防科工委的請求,聶榮臻欣然為之作序。他在序言中說: 30多年來,在党和政府領導下,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舊中國十分落後的經濟、技術基礎上,建成了一個比較完整配套的國防科技體系,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國防科技隊伍,完成了突破尖端的歷史任務,掌握了有效的核自衛能力,發展了新型常規武器裝備,並在航天等一些高科技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從而大振了國威、軍威,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和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生動體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