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三三 |
|
著名火箭發動機動力學專家、五院三分院副院長梁守槃說:「科技工作者的最大願望是能夠在工作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為接近和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作出成績。從舊社會留下來的科技人員,出身和經歷不盡相同,但對於外國人欺淩的感受則是一致的。因此,在毛主席莊嚴地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大家都渴望能為祖國建設效綿薄之力。絕大多數留用的科技人員是愛國的。聶總看到了這一主流,一直對他們采犬政治上關懷、工作上放手』的方針,沒有因為他們出身於其他社會階層而嫌棄他們,也沒有因為他們有缺點而采犬敬而遠之』的態度。在會見和交談中,一直給科技人員以可敬可親的長者的印象。」①中國原子能事業奠基人之一的錢三強1984年回憶說:1956年時,「聶總既抓原子能,又抓航天技術,而更多側重抓航天技術。就這樣,我國的原子能和航天技術,剛一起步就有了強有力的領導……1960年,正當工作進入關鍵時刻,我國遇到了經濟上的暫時困難。正在這時,又是聶總鼓舞了大家的信心。記得他不止一次說過:你們只管放手工作,我來做你們的後勤部長。 ①《聶榮臻同志和科技工作》,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138頁。 為了保證(原子彈攻關)計劃完成,聶總一方面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科技工作者,鼓勵大家正視困難,戰勝困難;另一方面他親自想方設法採取一系列措施提供後勤保證……使廣大科技人員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制度下開展大協作的優越性。因此,儘管當時各方面困難不少,但大家精神振奮,情緒飽滿,工作進展順利。我想這正是當時主持科技工作的聶總重視知識分子,正確貫徹党的知識分子政策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七十章 科學工作十四條的制定和廣州會議 聶榮臻愛護知識分子、理解知識分子,但是,他的影響所及,畢竟只是少數人。而在全國包括國防科研系統,在一段時間裡,「左」的影響還在妨礙著知識分子政策的貫徹,政治衝擊業務更是司空見慣。這些情況聶榮臻瞭解得很清楚,也因此為中國的科技進步而擔憂。通過全國性的瞭解和深入調查,在廣泛聽取知識分子意見後,1961年,聶榮臻向中央正式提出解決科技戰線一系列問題的重要意見。這就是《科學工作十四條》,當時被鄧小平稱為「科學工作的憲法」。 《科學工作十四條》產生的背景,是1958年的「大躍進」和1959年的廬山會議後給科技戰線造成的困境。 「大躍進」所鼓動起來的狂熱,在全國出現了浮誇風和瞎指揮風,使科學研究機關也受到了影響。科研工作的客觀規律得不到尊重,許多科學家對此反應強烈。還有一些科技人員被批判為走「白專」道路,受到這樣那樣的衝擊,也挫傷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這些都阻礙著科技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聶榮臻認為,已經到了系統調整科研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的時候了。就在這時,1961年初,毛澤東終於從越來越多的情況反映中,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又一次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1960年冬天,聶榮臻組織了對科技戰線的較大範圍的調查研究,調查首先從導彈研究院開始。 這裡的科技人員,反映了許多在今天看來可笑,而在那個年代確實存在的問題。導彈研究院,就在國賓館附近。於是,很多的迎賓任務就落到了科學家們的身上。這些從事20世紀尖端科學研究的導彈專家們,不得不打著小紙旗,站在北京的街頭,去歡迎外賓。 在當時,各種運動很多,北京每年要進行機關整頓,一次就要學習幾個星期,這已經成為慣例。科技人員用於專業研究工作的時間,還不到二分之一。知識分子對這些很有意見。 導彈研究院的調查結束後,聶榮臻又指示在更大的範圍瞭解情況。中國科學院所反映的問題,和導彈研究院基本一樣。最突出的是,科研時間不能保證。科學工作者每週6個工作日當中,用於科學研究的時間也大體上只有3天,有的還不足3天。大量的時間,被用來搞政治學習或與科研無關的各種體力勞動。 1961年春天,聶榮臻根據中共中央正在醞釀中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要求各條戰線都理出若干政策性條條來的指示,在上海、北京分別組織專家座談會,就科研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請科學家暢所欲言。 座談會的氣氛輕鬆自然,被譽為「神仙會」,專家們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 1961年4月,聶榮臻來到杭州,住在西子湖畔的王莊。這裡湖光山色,春意盎然,無論是漫步蘇堤、白堤,湖上泛舟,還是花港觀魚,到處可見勃勃生機。他在領略大自然的綺麗風光時,一個強烈的願望不時在腦海縈回:要給知識分子以「春天」,給科學研究的環境以「春天」,應該把這方面的政策條條儘快理出來。於是,他要秘書通知國家科委韓光、劉西堯,中國科學院張勁夫、杜潤生,國防科委安東、路揚,上海市科委劉述周、舒文等人,先後來到杭州,從4月16日起,一連開了10多天的會議,聽他們彙報前一階段關於知識分子政策,和各單位科研政策的執行狀況,提出需要改進的意見等等。就在這裡,經過反復磋商,聶榮臻主持擬定了《關於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十四條的意見草案》(簡稱《科學工作十四條》)初稿。《科學工作十四條》的提出,旨在系統地、全面地排除影響科研工作的「左」的做法,這也是聶榮臻對積鬱在心中數年的問題,尋求一個總的解決辦法。 《科學工作十四條》的主要內容是: (一)研究機構的根本任務是「出成果、出人才」。 (二)保持科學研究工作的相對穩定。這主要是為了改變大躍進以後,在科研工作的任務、方向、人員設備、制度等五個方面面臨頻繁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正確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主要是強調科研部門必須保證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急需的關鍵性科學技術過關,但又不排斥一些探索性的項目和基礎理論的研究。 (四)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和檢查科學工作計劃。 (五)科技人員要在工作中發揚敢想、敢說、敢幹,但又要與嚴肅性、嚴格性、嚴密性結合的「三敢三嚴」精神。 (六)保證科技人員每週有5天時間搞科研工作。 (七)採取措施,著重培養青年科技人員,對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和優秀青年科技人員,要重點支持重點培養。 (八)科研部門要與生產單位、高等院校加強協作和交流,共同促進科技進步。 (九)在人力物力財力使用上,要貫徹「勤儉辦科學」的精神。 (十)科學工作中提倡自由辯論,不戴帽子,允許保留意見,以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繁榮科學的方針。 (十一)知識分子初步「紅」的標準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用自己的專門知識為社會主義服務,並強調「紅」與「專」要統一。 (十二)要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進行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級政工和行政幹部要特別強調為知識分子服務。 (十三)領導幹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逐步由外行變為內行。 (十四)科研單位要在黨委領導下,貫徹由科技專家負責的技術責任制,基層黨組織只起保證作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