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二三 |
|
聶榮臻很快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錢學森。錢學森估計了一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至少要七八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在中國初步完成導彈的研究工作。這樣一來,將大大推遲中國掌握導彈武器的時間。他也同意聶榮臻的意見,援助有限,仍應積極利用和爭齲10月初的一天,晚飯後,天色還亮。聶榮臻像平時一樣,仍舊到北海公園散步。夕陽映照在水面上的光斑,不停地跳躍著。聶榮臻背著手,在岸邊寂靜的小路上散步。秘書在旁邊陪著他,不時看看他緊閉的嘴。平時,一邊散步,秘書一邊和他聊天或談些工作上的問題。今天和平時顯然不同,氣氛沉悶。過了老半天,秘書聽到聶榮臻自言自語地說:形勢很明顯,資本主義國家封鎖我們,蘇聯不願意全心全意支援我們,我們只有主要靠自己幹,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天漸漸黑了,聶榮臻還在散步。他每天都要走上個把小時,這是他最喜愛的運動。在過連接五龍亭的彎彎曲曲小橋的時候,他的思路基本清晰了。 形勢有些像他經歷過的一次戰鬥,那是中央紅軍俄界會議後的第一仗,攻打天險臘子口。這一關是非過不可的。 第二天,聶榮臻召集航委的委員和導彈研究方面的專家,共同商議中國導彈武器發展中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最後,進一步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不管蘇聯願不願意幫助,幫助有多大,中國必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國防尖端事業。雖然,中國科學技術與工業水平很落後,但分散在全國各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當時在資本主義國家可以爭取回國的留學生、科技人員,還有相當的數量,有的曾在外國參加過火箭方面的設計工作。只要確定了正確的方針,並採取積極措施,即使沒有外援,也可以獨立進行研究,無非時間長一些。科學家習慣于用精密思維分析事物,錢學森推斷:中國當時在空氣動力學、推進機、彈體方面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設計像美國「誠實約翰」一類的火箭是沒有問題的。 「誠實約翰」,是美國50年代初研製出來的近程地對地戰術導彈,沒有制導系統,最大射程為37公里。錢學森認為,中國一開始研製這類火箭,就可以把射程提高到200公里左右。①也就是說,儘管中國的科學技術和國防工業,與發達國家比很落後,但只要認真抓,是能有所作為的。 ①《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95頁。 科學家們的判斷,給聶榮臻增加了很大的信心。 1956年10月8日,對中國導彈、火箭事業來說,是個不尋常的日子。 這一天,聶榮臻來到北京西郊原解放軍第四六六醫院的小禮堂,當時已經有200多人在那裡就座等他。他們中在主席臺上就座的有錢學森、李強、安東、鐘夫翔等。台下坐著的是幾十名與火箭技術有關的專家和當年暑期被分配到五院的100多名大學畢業生,還有少量的行政工作人員。 聶榮臻首先宣佈:經過中央軍委批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錢學森任院長,領導大家從事火箭、導彈的研究工作;在座的各位,是中國火箭事業的「開國元勳」;現在人手雖少,但只要大家團結一心,艱苦奮鬥,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一定會有美好的前景。會場上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聶榮臻接著說,經航委研究,五院的建院方針是:以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他解釋了這個方針的含義,給了與會者以深刻的印象。 接著,李強、錢學森也先後講了話。 這次會議以後,中國在導彈、火箭的研製方面,開始了艱難而又扎實的步伐。五院的創業者們,不畏艱苦,不辭辛勞,奮發圖強,勇於開拓,使各項研究工作得以迅速發展。 聶榮臻要秘書將他在五院成立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整理成文字。10月12日,他召開航委會議,經過討論,形成了《加強我國導彈研製工作的報告》①,於10月15日上報給周恩來、彭德懷。 ①《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95頁。 聶榮臻在這份報告中說:「我們對導彈的研究製造應採取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為輔的方針。」報告說:錢學森認為,中國在導彈研究方面,較困難的是在自動控制的設計方面,但從國內可以找到科技人員先行研究,還可以自製一套控制設備,利用舊飛機進行試驗。報告又說:以往的經驗證明,只有自己積極動手,才能取得經驗和成效,也只有自己先搞起來,才有可能獲得國外的支援。「因此,建議請批准上述方針,一方面爭取與蘇聯談判,同時積極籌建此項工作(即抽調一定數量的科學技術人員,組建研究機構,進行基本建設,購置急需的儀器、設備和實物樣品等。已組織專門小組進行具體規劃)不宜再遲。」報告還提出了爭取蘇聯幫助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科學成果的具體措施。 周恩來在接到聶榮臻報告的當天,立即批示:即送主席、劉、朱、陳、鄧、德懷核閱。擬予原則同意。具體措施責成國務院辦,復蘇共中央信,請主席批發。劉少奇、朱德、陳雲、鄧小平、彭德懷都圈閱同意。毛澤東10月17日批示:照辦。 一項發展中國導彈事業乃至整個科技事業的歷史性方針,被確定了下來。 11月上旬,聶榮臻接連4次召開會議,研究貫徹自力更生為主方針的具體措施。在電子學方面,他提出為適應尖端技術發展的需要,要從教育、科研入手,在基礎研究、元件、器件的研製上急起直追。五院要加快建設,機構設置應該集中,注意搞好內部與內部、內部與外部的協作,機構不要重複;調集技術骨幹與大學生,要注意專業配套;加緊對國內外有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購買能夠買到的儀器、設備、專利或樣品。 1957年10月,中蘇兩國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以後,在蘇聯專家來華,中國從蘇聯獲得了一批技術資料、實物樣品等的新情況下,有些人自力更生的觀念有所淡忘。聶榮臻不斷聽到反映:我們有蘇聯援助了,聽蘇聯專家的,照著蘇聯提供的路子幹就是了,主張工業設備可以整套進口,科研設備也可以整套進口,何必自己再費那麼大的勁去搞什麼自力更生。他認為這是一種錯誤傾向,必須予以糾正。 《國防新技術協定》簽定不到兩個月,聶榮臻就對五院和國防工業部的領導人說:導彈和飛機工廠的建設,規模不宜過大。因為蘇聯援助的都是些較老的產品,這方面更新換代的週期很短,船大了不容易掉頭。五院要集中力量消化研究已經到手的樣品、資料,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仿製,並且著手自己設計新型號導彈。同時,研究探索固體燃料導彈和衝壓式發動機。我們的技術人員應該虛心向蘇聯專家學習,目的是為著培養鍛煉自己的技術隊伍,積累自力更生的能力。 針對有些人的依賴思想,聶榮臻在1958年5月召開的第七次航委會議上說:「自力更生的方針是中央批准的,即使有蘇聯的幫助也不能改變,這是永久性方針。」像風洞建設,不要等靠蘇聯,先自己著手幹。8月,在他簽發的《關於12年科學規劃執行情況給中央的報告》中,把「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蘇聯的援助,並注意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作為5條基本經驗中的第一條經驗。認為這兩年的實踐證明,這項方針是完全正確的,促進了中國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 聶榮臻堅決貫徹以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後來在蘇聯突然中斷援助時,使中國得以從容處置,沒有陷入完全失措的境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