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五


  聶榮臻回憶說,對這個規劃的總的方針和要求,周恩來作了明確指示,他說:「這個遠景規劃的出發點,是要按照需要和可能,把世界科學的最先進成就盡可能迅速地介紹到我國來,把我國科學事業方面最短缺而又最急需的門類,盡可能迅速地補足起來,根據世界科學已有的成就來安排和規劃我們科學研究工作,爭取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末,使我國最急需的科學部門能夠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在12年科學規劃的討論中,對於方針、原則問題,科技工作者們基本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一切都靠中國自己的力量從頭摸索前進;另一種是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先學會世界上已有的科學成就,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大多數人同意第二種意見。聶榮臻是完全支持第二種意見的,認為這是能夠迎頭趕上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水平,而又符合多快好省精神的正確方針。

  1956年4月,國務院召開專門會議,深入研究制訂科學規劃的一些問題。

  在這次會議上,確定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為常設的科學技術高級協調機構,具體組織領導全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遠景規劃工作。陳毅副總理被任命為規劃委員會主任,同年11月,聶榮臻接替了陳毅的這一職務。

  在北京西郊賓館,參加制訂12年科學規劃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被科學發展的美妙前景激動著。他們熱烈地交談,不時地感到一陣陣的興奮。許多人廢寢忘食,到處都充滿著勃勃生機。攝影家攝下了一個歷史性的鏡頭:周恩來、李富春、聶榮臻、宋任窮、郭沫若等與制訂規劃的科學家們歡聚一堂,親切交談,大家臉上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①這就是歷史最好的見證。這年10月,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經過600多名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努力和部分蘇聯專家的幫助,基本上完成了規劃的起草工作。

  ①《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90頁。

  10月29日,陳毅、李富春、聶榮臻向中共中央報告:《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簡稱12年科學規劃)已經擬就,規劃提出了國家建設所需要的57項重要科學技術任務和616個中心課題,並參照國際先進水平,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提出了解決這些中心課題的途徑和措施。它給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勾畫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輪廓。在57項重要科學技術任務的基礎上,又提出了需要優先發展的12個重點:(一)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二)噴氣技術;(三)電子學方面的半導體、計算機、遙控技術;(四)生產自動化和精密機械、儀器儀錶;(五)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勘探;(六)建立中國自己的合金系統和新冶煉技術;(七)重要資源的綜合利用;(八)新型動力機械和大型機械;(九)長江、黃河的綜合開發;(十)農業的機械化、電氣化和化學肥料;(十一)幾種主要疾病的防治;(十二)若干重要基本理論的研究。

  軍工研究方面,由航空工業委員會、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國防工業部的有關人員參加,共同擬定了武器裝備發展規劃,作為12年科學規劃的組成部分。1956年3月12日,聶榮臻簽發了《對十二年科學規劃中國防研究項目的意見》。①這成為新中國第一個比較系統的武器裝備發展規劃。

  這個武器裝備發展規劃初步確定的目標有:(1)在航空發展方面,提高噴氣式飛機音速的倍數。研究製造射程100公里的地對空導彈,射程500至600公里的地對地導彈,空對空和空對地導彈。(2)電子科學方面,研究設計發現敵人飛機、導彈,並能引導人民解放軍飛機、導彈對其攔截、阻擊的設備。尋找利用電磁波的新波段,超音波的頻帶、熱波和放射線轉化為電能的設備與方法。研製能準確測定敵人炮兵陣地和軍艦的設備。擴大紅外線的作用距離,和研製利用紅外線黑夜顯示目標的設備。提高雷達作用距離,縮小體積,增強干擾、抗干擾性能。發展多路的、自動化的、保密性能好的通信設備。發展超小型化的通信設備。發展保障飛機全天候起降的設備。發展無線電技術偵察設備。電子計算機、電視機、雷達應用于軍隊指揮機構的綜合研究。(3)熱核子應用方面,應與原子能和平利用相結合,開展小型核彈頭和用作軍用動力堆等綜合性研究。(4)防化和軍事醫學方面,進行防原子、防化學和防生物武器的研究。(5)常規武器方面,主要是進行減輕火炮、坦克等重量,提高質量、增大威力,便於運動或自行化等的研究。海軍裝備方面,提高艦艇航速、續航力以及水雷、艦用火炮、魚雷威力等的研究。

  由於當時水平的限制,許多研究項目,只是提出了努力方向,大多不很具體。現在回過頭來看,甚至有些還是不切實際的,但總算有了一個軍隊武器裝備發展的奮鬥目標。

  在聶榮臻直接領導制定部隊武器裝備方面的12年規劃工作中,張愛萍作為總參謀部主管武器裝備計劃的副總長,參與領導了這一工作。他根據彭德懷的指示,做了大量工作,成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人物之一。

  1956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關於科學規劃工作向中央的報告》和《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並批准聶榮臻任科學規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中央在批語中說:「中央同意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黨組12月20日報告中的意見。」12年科學規劃「是國家的重要文件,希望你們注意研究,並將意見告科學規劃委員會黨組」。從這時起,在這塊產生了世界四大發明的中華大地上,廣大科技工作者沿著12年科學規劃指引的方向,開始了追趕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水平的迅跑。

  此後,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是驚人的。1958年12月,聶榮臻在全國地方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以及與有關專家談話中指出:3年前,中國在原子能、噴氣技術、電子學方面還是空白,現在已經有了實驗型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導彈、火箭、電子計算機的研製進展順利,即將開始研製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1月,他給中共中央寫了《關於1961、1962年科學技術工作安排的報告》。報告所附的提綱中說:「預計在1962年可以初步實現原訂的12年規劃(實現80%左右)。」①這是大大出乎人們意料的。經過全面檢查,在12年規劃內的57項重點任務中,有19%的任務已經基本達到原規劃1967年的目標;69%的項目,已進行了大量的工作。與此同時,國防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尤其是在導彈、原子彈的研製方面,成就喜人。

  ①1961年1月7日,聶榮臻給(李)富春、(鄧)小平並中央書記處的報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