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六


  翻閱著科學技術取得的累累碩果,聶榮臻就像當年指揮部隊打了大勝仗一樣的高興。但他並沒有陶醉,而是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他在上述報告所附的提綱中提出:中國的科技工作,要在貫徹「發憤圖強,自力更生,埋頭苦幹,勤儉建國」方針的前提下,必須切實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並且,同樣要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把各項科研成果真正拿到手。他還提出,要以科學技術戰線為主,集中力量,全國一盤棋,爭勸三年突破」以導彈、原子彈為代表的國防尖端技術。中央批准了聶榮臻的請示報告。

  1962年底,中央科學小組和國家科委再次組織了對12年科學規劃實施情況的全面檢查。檢查結果更加令人振奮,12年科學規劃的57項任務中,50項任務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原規劃1962年的目標,而且有些方面,提前完成了。

  聶榮臻在辦公室裡,靜靜地看著中央科學小組和國家科委黨組檢查12年科學規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心中湧起陣陣激情。從主持全國的國防科學研究工作和全國的科學技術工作,到現在已經7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他對全國的科學技術和國防尖端研究的整體情況,已經諳熟於胸,對國防尖端項目中一些關鍵性問題,就瞭解得更多。不僅如此,為了熟悉國外先進科技的最新消息,他經常閱讀國防科委送來的《科技動態》,新華通訊社編輯的《參考消息》。他還瞭解了美、蘇、英、法、日、德等世界強國的科學技術動態,和如何追趕他們的途徑。

  聶榮臻看了12年科學規劃執行情況的檢查報告後,得出了初步評價: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大體上達到了世界上先進國家50年代中期的水平,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可是,西方國家從40年代到60年代,又有了巨大的飛躍,工業技術和軍工技術都有了極大的進展。聶榮臻想:今後10年,對中國是至關重要的10年。在這10年裡,至少要在關鍵性的幾個領域裡趕上西方國家60年代的水平,並準備向70年代過渡,否則中國將落後得太遠了。

  1962年,在周恩來和聶榮臻主持下,國家科委組織了科學技術專家1萬多人,著手制定又一個新的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許多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提供了材料和意見。1963年10月,《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完畢。這個規劃,給人們描繪了一幅多彩的畫面和激動人心的遠景。但是,3年之後的「文化大革命」撕碎了這一切,並把好不容易取得的一點科技成果,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戰線的各級領導幹部,推入了災難的深淵。

  多少年過去了,當那喧囂的「打倒」、「砸爛」之聲終於飄然遠去之後,周圍又都平靜下來,聶榮臻還時常想起他組織編制的那個雄心勃勃的《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這個規劃長達96頁,近5萬字。聶榮臻字斟句酌地反復看了好幾遍,並用鉛筆改了一道,又用紅藍鉛筆標明重點和再作修改。這裡面寄託了他多少深情?!當年這個規劃所規定的在1972年以前就要實現的目標有5個:

  1.為農業增產提供各方面的技術成果,系統地解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問題。

  2.重點掌握60年代的工業科學技術,為建立一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為發展重要的新興工業,提高現有工業的技術水平,提供科學技術成果。

  3.突破國防尖端科學技術關。

  4.加速發展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填補這方面重要的空白和薄弱部門。

  5.大力培養人才,充實現代化實驗設備,形成科研中心,建立一支能夠獨立解決中國科技問題的又紅又專的科技隊伍。

  12年科學規劃提前5年完成,而10年規劃卻被延誤了至少10年,多麼令人痛心!想起這些,聶榮臻就深為惋惜。他覺得中國在科學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本來正在逐漸縮小,可又被無端地擴大了。他這個指揮整個科技戰線的戰略指揮員,正指揮部隊按照預定的方案進行作戰,可于勝利在望之際,卻被突然地剝奪了指揮權。勝利的進軍變成了退卻,怎能不令他深感遺憾呢!

  ※第六十三章 為科學研究事業奠基(一)

  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以非凡的氣魄和遠見卓識,作出了中國研製原子彈和導彈的重大決策。

  1955年1月15日,在中南海毛澤東主持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出現了這樣3個人:李四光、錢三強兩位科學家和當時的地質部副部長劉傑。

  出席會議的所有領導人,這天都成為最熱心的聽眾。

  中國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向中央領導人含笑示意後,就開始對原子武器的原理作了講解。前一天,周恩來已經叮囑過,要錢三強講得詳細一些,通俗一些。今天,周恩來又坐到了錢三強的旁邊。重要的地方,他就要錢三強講得仔細一點:「三強,你再舉個例子。」在坐的人聽得都很專心。毛澤東坐在錢三強的對面。聶榮臻在長條桌另一邊靜靜地聽著。

  李四光讓操作人員給大家演示蓋革計數器探測鈾礦石。當儀器在鈾礦石旁發出「嘎嘎」的響聲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大家都笑了。毛澤東拿著點燃的香煙,站起來說:「我們國家,現在已經知道有鈾礦,進一步勘探一定會找出更多的鈾礦來。解放以來,我們也訓練了一些人,科學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創造了一定的條件。過去幾年其他事情很多,還來不及抓這件事。

  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認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來。」①毛澤東說的「這件事」,就是指原子彈。毛澤東沉著堅定而又十分自信的語言,給了聶榮臻極深的印象。他像戰爭年代信賴毛澤東的每一個戰略決策一樣,深信中國一定能研製出自己的原子彈。

  ①《當代中國的核工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第14頁。

  從這一天起,中國的核武器研製開始了艱巨而又偉大的歷程。

  為了加強對原子能事業的領導,這年7月,中共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組成三人小組,負責指導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工作。中央在成立原於能三人小組的通知中指出:今後凡有關原子能事業,除中央指定的三人小組向中央負責對原子能工作進行指導外,其具體業務由以薄一波為主任的國務院第三辦公室管理。

  1956年3月,彭德懷在第二次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中國要搞核子武器和導彈。②一個月以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進一步明確提出: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②《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上卷,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7頁。

  當原子彈剛剛在人們的頭腦裡孕育藍圖的時候,研製導彈的要求不久也提出來了。1955年10月,著名火箭專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障礙,飄洋過海從美國回國。在中國國防現代化的進程中,歷史賦予了他莊嚴的使命。

  1955年12月,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火箭專業教授會教授任新民等,向中央軍委寫信,提出了在中國研製火箭武器和發展火箭技術的建議。①中國的導彈研製工作,被正式提到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議事日程上了。

  ①《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上卷,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8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