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九


  ※第五十九章 切為了前線的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中,大量的工作是後勤保障。聶榮臻說:「嚴格他說,我們是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才充分認識到後勤工作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的。」①

  ①《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751頁。

  第五次戰役前,彭德懷在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上也說過這樣的話:「如果這次打勝了,全體指戰員的功勞算一半,後勤算一半。」聶榮臻每天一到辦公室,後勤方面的電報幾乎都是一大疊。

  整個後勤工作是周恩來親自抓的,他提出了出國作戰要自力更生,立足於國內供應的方針。第一批志願軍出國時,走得非常倉促,周恩來和聶榮臻多次給總後勤部打電話,催問冬裝的生產、調運情況,要保證每個出國作戰的戰士都有1套棉衣。

  1951年1月,周恩來和聶榮臻出席了在東北軍區召開的志願軍第一屆後勤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研究運輸問題,運輸已經成為直接影響戰鬥力的大問題。幾次戰役下來,敵人已摸清志願軍只能攜帶一個星期的糧食彈藥等軍需品,公開宣稱志願軍只能發動「禮拜攻勢」,即每次戰役進攻,只能維持一個星期。於是,美軍就有意拖到志願軍彈盡糧絕時再發起反攻,以造成志願軍的被動困境。後勤會議認為,當前後勤工作的關鍵是運輸問題。針對這一情況,聶榮臻在會上說:「雖然東北準備了很多物資,但運輸工具既少又不好,又有飛機轟炸,運不上去」,「『小米加步槍,倉庫在前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在朝鮮打敗美帝,不僅是小米加步槍,還要加很多東西……後勤將隨部隊的進步而加重負擔。計劃性組織性要加強,沒有計劃、沒有組織是不行的。」①這次會議,對促進志願軍後勤工作向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要求轉變起了重要作用。

  ①《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50頁。

  志願軍是大兵團連續作戰,第三次戰役以後,提出了要進行聯合兵種作戰的問題。戰爭物資消耗很大,就地補充幾乎是不可能的,朝鮮北方的城鎮鄉村被炸成一片廢墟,繳獲的少量物資也往往被敵人炸掉,一切都得靠國內運去。鐵道兵部領導軍事運輸的開始是滕代遠,以後是呂正操,他們為完成軍運任務做了大量的工作。3月21日,聶榮臻召開特種兵例會。他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等兵種的領導人說:彭德懷司令員前不久回京時提出,對付高度現代化的美帝國主義軍隊,我們也要進行聯合兵種作戰。這樣,後勤供應問題更複雜,各部要在月底前完成聯合兵種作戰及其後勤保障計劃。此後,對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聶榮臻多次召集各有關部門開會,研究解決後勤保障問題。

  5月19日,中央軍委作出了《關於加強志願軍後方勤務工作的決定》。

  此後,即成立了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由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兼任司令員,周純全任政治委員,統一指揮志願軍後勤的對敵鬥爭和組織供應工作,實行劃區供應與建制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取消兵團一級的後勤機構,加強軍、師級後勤供應能力等,經過這一系列措施,使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工作逐步好轉。

  7月,停戰談判開始後,美方堅持要中、朝軍隊自三八線後撤,企圖不戰而多占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遭到嚴正拒絕後,美方竟揚言「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隨即於8月中旬發動夏季攻勢,同時發動了所謂「空中封鎖交通線戰役」(又稱「絞殺戰」)。志願軍的後勤供應問題又出現了嚴重困難。為此,9月上旬,鐵道兵再次在瀋陽召開了運輸會議,研究對付「絞殺戰」的辦法。

  關於這次會議,聶榮臻在9月27日給彭德懷的電報中說:自7月朝鮮境內山洪爆發,敵機集中轟炸以來,朝鮮境內的運輸問題情況極為嚴重。9月上半月的14天中,鐵路在許多地段只能通車3至5個夜晚,且行車速度降到每小時5至10公里,電話經常不通,只能由人引導行車。朝境鐵路沿線已積壓空車皮、重車皮5000餘輛,占全國鐵路車皮總數的20%,其中棚車占60%。9月下半月至10月底,需要長途運輸車皮1.2萬輛,但在最好的情況下也只能運送6000輛。①因此,周恩來總理指示,主要運糧食、被裝和油料,其它物資一律緩運。由此可見,志願軍後勤運輸問題的嚴重性。

  ①《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57頁。

  針對這種狀況,聶榮臻向彭德懷提議:(一)增加高射炮,部署在咽喉地段,對付低空轟炸的敵機,高空敵機則由志願軍即將參戰的空軍飛機對付;嚴密搜查敵特,切斷敵人在志願軍後方的地面與空中聯絡。(二)在咽喉地段國內將增派5個團的兵力和一批運輸搶修器材,力爭儘快全部修復被炸毀的鐵路線及其橋樑、通信線路,並將行車速度每小時平均提高10至15公里。

  (三)為統一運輸指揮,完成中朝物資的運輸計劃,建議成立中朝聯合運輸司令部,由該部統一下達命令,以減少矛盾和忙亂現象。(四)開闢新的公路,用汽車儘快倒運火車運來的物資到安全地點。(五)改善裝卸辦法,將待運物資分類統一包裝規格和重量,以提高運輸效率。(六)木材、石塊、煤炭等儘量就地取材,減少運量。(七)加強軍運與鐵道部門的聯繫,協調運輸計劃,保證按時完成任務。①這些建議大部被採納,志願軍廣大指戰員在實踐中還創造了許多更為有效的好辦法,粉碎了敵人的「絞殺戰」。美軍於1952年6月,不得不宣佈放棄「絞殺戰」計劃。

  ①《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58頁。

  志願軍後勤工作另一個大問題是武器彈藥的供應。從1951年春天起,這方面的困難越來越嚴重。聶榮臻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辦法,並組織實施。如1951年3月15日,他專門召開兵工生產會議,提出為了滿足志願軍的作戰需要,國內究竟能生產什麼武器彈藥?要大家把家底摸清,尋找解決辦法。4月3日,他在研究部隊編制問題的會議上提出:部隊改裝問題,基本上是個彈藥問題。過去解放軍繳獲的美式裝備,彈藥消耗很大,而又不能大批生產,所以志願軍裝備要逐步換成蘇式的,從蘇聯購買,包括彈藥。5月份,在聶榮臻的參與領導下,總參謀部和總後勤部擬定了向蘇聯購買60個師武器裝備的計劃,經中央軍委批准後,通過正在莫斯科進行談判的徐向前向蘇方提出訂貨。5月下旬,聶榮臻在聽取志願軍參謀長解方彙報時說,志願軍需要的反坦克等武器彈藥,中國已向蘇聯訂購,根據前方需要,還可以增加訂購數量。7月,他在又一次研究部隊編制問題的會議上說:中國軍隊現實的狀況是,人多武器少。在朝鮮,志願軍有約半數的人員不能上戰場,這方面的困難要力求克服,而其中的關鍵又是缺乏彈藥。

  1952年3月1日,聶榮臻在寫給周恩來並毛澤東的報告中提到:根據去年10月美軍秋季攻勢時志願軍的作戰消耗,加上非戰鬥損耗,以及必須控制的儲備基數,已與洪學智一起擬定了志願軍彈藥補充計劃。計劃提出:各種子彈,國內庫存及自己生產的可以滿足需要,所缺的是大量炮彈,擬用3種辦法解決:1.向蘇聯訂貨,主要是大口徑炮彈,去年已提出幾十萬發的訂貨計劃,擬請蘇方儘快滿足我們的需要。2.火箭筒所需的彈藥儘量組織國內生產解決。3.志願軍還在使用的美式榴彈炮等火炮所需的炮彈,擬組織國內兵工廠以修理舊彈的辦法解決。在這份報告中,他還結合朝鮮戰場與國內需要,提出了1952年國內彈藥生產的三條原則:(一)凡制式武器的彈藥,可擴大生產,以滿足各方需要,到1953、1954年再視情況縮減生產。(二)雖是制式武器的彈藥,但不易長期保存的,在滿足朝鮮戰場需要後可酌量減產。(三)凡非制式武器的彈藥,只滿足朝鮮戰場需要,儘量減少生產和庫存。這份報告,先後獲得周恩來、毛澤東批准。聶榮臻在回憶錄裡說:朝鮮戰嘲往往一次戰役就要消耗很多物資,1953年夏季攻勢中,一次20多分鐘的火力急襲,就用了彈藥1900多噸。」①

  ①《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752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