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八五


  這是一個傾全力取包頭而置歸綏於不顧的方案。聶榮臻對這一方案的能否成功頗為擔心,於11月17日實事求是地向中央軍委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如果晉察冀部隊主力西進,圍城部隊即轉為劣勢,而敵人必然乘機反擊。「因傅頑以主力固守綏城,並非單純防守,而系取積極防禦,連續主動的出擊,企圖尋求機會對我各個擊破……如我圍城部隊轉為劣勢,敵必集中力量向我反擊,則全部戰局有惡化的危險。」第二,如以全部主力西進,去奪取五原、臨河、陝壩,這樣,就分為歸綏、包頭、河套三個戰場,相距八百餘裡,勢必兵力分散,三處力量皆弱,難以相互策應。

  第三,綏遠地區並非根據地,沒有鞏固的後方補給線,糧食、彈藥無法迅速前運,傷員後送也是個大問題。

  因此,他主張打幾仗再看情況,必要時結束綏遠戰役。中央軍委11月22日複電,仍主張聶部主力西進,集中力量攻取包頭。但又指出,「我們對於前方情況不瞭解」,希聶、賀根據前方實際情況處置。此後,直到12月上旬,晉察冀、晉綏部隊在歸綏、包頭都曾採取圍城打援的辦法,擊退了歸綏出擊的騎兵第四師;包頭方向擊退了馬鴻逵部騎兵第十師的增援,但殲敵不多。此時嚴冬已至,部隊困難日多。於是,經中央軍委同意後,聶榮臻於12月13日下達了結束綏遠戰役的命令。

  綏遠戰役歷時近兩個月,收復了綏遠的廣大地區,消滅了傅作義部隊1.2萬餘人,但沒有達到消滅傅作義部主力,解放綏遠,收復歸綏的預期目的。

  12月11日,聶榮臻在向中央軍委的報告中說:「未完成綏遠戰役任務是應當很好檢討總結,以作今後的經驗教訓。」同時他又客觀地提到,此次晉察冀參加綏遠戰役的只有5個老團,有的部隊70%以上是1945年的新兵,未經任何訓練。「在技術兵種方面,原炮兵營去延安未返,工兵營所餘不及50人。今後部隊在思想上、政治上、戰術上進行整訓,力求提高,是迫不及待的。」

  以今天的眼光看,綏遠戰役是從民族戰爭到階級戰爭、從遊擊戰到運動戰轉變期間的一個戰役。晉察冀部隊倉促編為野戰軍,長途遠征,各方面尚不適應。從指揮上說,未在野戰中殲敵主力,致使敵撤入城垣固守,由於部隊重武器缺乏,當時確實不具備攻城條件。聶榮臻斷然停止西進,免得部隊陷於被動。多年來他為自己總結出一條經驗:沒有把握的仗,你不要勉強去打;抓雞不成,不要把米也蝕掉了。

  綏遠戰役結束,聶榮臻回到了張家口。1946年1月,與他闊別了14年的女兒聶力來到了張家口,這給他帶來了天倫之樂。1938年,周恩來曾委託上海地下党找過聶力,終於找到了,但孩子怕被騙賣,說:「爸爸媽媽找我,叫他們自己來接。別人不行。別人接我,我不跟他去。」結果沒有成行。抗戰勝利以後國共兩黨進行和平談判時,周恩來又委託上海中共組織尋找聶力。

  一天,北平軍調處通知聶榮臻,他的女兒找到了,已經到了北平。聶榮臻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張瑞華。張瑞華是在前不久,步行一個多月,才從延安到達張家口的。他們為全家即將團圓而高興。

  這時,在北平的聶力也陶醉在幸福裡。長期的離別,她已經想像不出父親是什麼樣子,即使母親,印象也十分模糊了。領導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的葉劍英拿給聶力一張照片,對她說:「這就是你爸爸,你拿著這個,到張家口去,看誰像他,你就叫他爸爸。」

  不久,趙爾陸帶著聶力來到張家口。她把照片拿出來給父母看,聶榮臻和她開玩笑說:「你對對,像不像啊?」聶力只會說上海話,聽不懂聶榮臻四川口音的普通話。聶榮臻也不懂她的話。好在張瑞華在上海呆得久,權當父女之間的翻譯。當聶榮臻問起聶力這些年的情形時,女兒說,撫養她的是位工人。她只讀過幾年小學,後來便做工了。與女兒團聚,聶榮臻很高興,常忙裡偷閒,親自教女兒學文化。聶力後來上了晉察冀的子弟學校,進城後上了「八一」中學, 50年代到蘇聯留學,畢業回國後一直從事國防科研工作。

  ※第四十七章 停戰期間的整編復員

  1946年1月5日,國共兩黨達成了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初步協議,1月10日正式簽署協議,毛澤東、蔣介石同時分別向各自部隊下達了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命令,規定停戰令1月13日午夜生效。聶榮臻坐鎮張家口,指揮各部隊擊退國民黨軍隊力圖多占地盤的進攻。

  2月1日,中共中央下達了關於目前形勢和任務的指示:「重慶政治協商會議,經激烈爭論之後,已獲得重大結果……這是中國民主革命一次偉大的勝利。從此中國即走上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2月14日,中共中央指示各地進行整編軍隊的準備工作。3月6日,聶榮臻接到中央指示:「無論將來情況如何,我們均需精兵簡政……如何實行精簡,應速決定方針。我們意見,第一期精簡三分之一,並於三個月內完成……第二期再精簡三分之一。」①3月15日中央又指示:「除東北及熱河外,各地第一期復員整軍(即精兵簡政包括黨政軍民學所有脫離生產人員在內),不論時局變化如何,均應力爭完成,以裁減老弱及無職務、無武器人員,合併機關,減少單位,充實部隊,減少財政支出,利於作長期打算為目標。中央希望第一期復員三分之一左右,時間三個月左右完成,由各地自己做成計劃(此計劃須能適應和平、戰爭兩種環境),電告中央批准即可執行。」②2月,晉察冀中央局發佈《關於編制人數的規定》:全區共編22.5萬人,其中野戰軍15萬人,地方軍7.5萬人。3月1日,晉察冀中央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又發佈《關於復員工作的決定》。據此,聶榮臻組織精簡整編,野戰軍由9個縱隊減為4個,地方軍增加約5萬餘人,編為6個軍區, 21個軍分區, 13個獨立旅,總計復員約10萬人。

  ①《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6冊第86頁,中央檔案館編

  ②《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6冊第92頁,中央檔案館編

  聶榮臻在主持這項工作中,由於受和平思想影響較大,因此晉察冀復員人數較多,時間也較快,比起其他各區要突出一些。精簡整編是中央的精神,本身並沒有錯,精簡了機關,充實了戰鬥部隊。問題是復員人數多了些,影響到晉察冀部隊的戰鬥力和爾後的作戰。

  當年的張家口衛戍司令員鄭維山在回憶錄《從華北到西北》一書裡寫道:我認為,第一期復員三分之一,步子似乎大了些(第二期還要精簡三分之一),而且光靠「裁減老弱」等項又不可能達到三分之一,勢必要大傷軍隊的筋骨方能完成。

  在復員問題上,晉察冀卻是一個例外。它不僅如數復員了三分之一,傷了部隊的元氣……夏員整軍後,野戰軍縮編為四個縱隊、除第一縱隊外,每縱隊兩個旅。②當年的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李運昌也回憶說:和平民主新階段,對內戰的危險估計不夠。為此我給聶司令寫了封信:減這麼多人不行,國民黨沒有誠意。這影響了以後的戰爭進程。那一段有點失誤。對解放戰爭初期作戰不利,拳頭不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