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強大的政治衝擊波震盪著中國。聶榮臻從《新青年》等雜誌上,接觸到新的思想,他積極加入了進步學生的行列。

  1918年端午節,他約了七八個同窗好友到油溪,租了只小船,暢遊浩瀚長江,觀賞龍舟競渡。船到江心,收住槳片,小船隨波飄蕩。此時,只見長空茫茫,江水滔滔,少年聶榮臻緬懷屈原,追念先輩改革法度的壯志,不禁熱血沸騰,遂以酒酹江,吟誦起《離騷》中的詩句: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

  他們一面在舟中小飲,一面議論時政。酒酣時,聶榮臻辭情激烈地說:「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業。諸君將來再聚時,要有所成就方不負我們同窗之誼。」

  1919年1月18日,召開了有27個國家參加的巴黎和會。這是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這次會議漠視中國的主權和戰勝國的地位,非法決定讓日本繼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消息傳到中國,舉國震驚;傳到江津,同學們氣憤至極,在校園集會,高呼口號,強烈抗議。

  「五·四」愛國運動終於爆發了。這股強大的歷史潮流,影響了中國一代激進的青年,也影響了聶榮臻。聶榮臻和同學們一起,遊行集會,撒傳單,貼標語。江津的大街小巷,到處都響起「外抗強權,內懲國賊」、「堅決抵制日貨!不買仇貨!不用仇貨!」的口號聲。

  抵制日貨,是聶榮臻在中學時代經歷的最大的行動。江津縣城地處長江邊上,商業比較發達,商店裡擺的幾乎全是日本貨,引起了學生們的強烈反感。江津中學和江津甲種農業學校的學生代表聯合起來,積極開展抵制日貨的行動。他們動員一些商店老闆,不要販賣日貨。「乾坤泰」、「鳴盛和」等大商店不理睬學生們的要求,一些小商販也跟著觀望。於是,激起了學生們的憤怒。學聯代表組成小組,分別對那幾家大商店進行搜查,將查出的日貨逐一登記,封存于「文昌宮」,準備焚燒。學聯還派出代表,沿江巡邏,凡裝有日貨的船隻不准靠岸。幾家大商店聽說學生們要焚燒日貨,著了慌,採取各種手段反抗,勾結江津軍政首腦,妄圖憑藉武力壓服學生。縣長聶述文、駐軍團長王天培召開學商兩界代表會,江津中學的代表就有聶榮臻。王天培在會場周圍佈滿荷槍實彈的士兵,企圖壓服學生。商人們要求賠償經濟損失,學生代表據理陳辭,寸步不讓,堅決要求焚燒日貨。雙方相持不下。

  6月末,《凡爾賽和約》正式簽字。消息傳來,更激怒了江津學生,他們立即集會,要上街遊行。校長和學監百般阻撓,關上校門,不准學生上街。

  在這關頭,聶榮臻和傅汝霖等進步學生鼓勵同學們:「不要怕!沖出去!」

  學生們打開校門, 200多人沖了出來,編成4路縱隊,和甲種農業學校等校的同學們一起,匯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學聯派出代表,手執小旗,沿街維持秩序。越來越多的群眾參加進遊行隊伍,轟動了整個江津城。遊行隊伍到達「文昌宮」,把封存的日貨全部搬出,直抵東門江邊,搭起高臺,學生和群眾圍站四周,兩校學生的代表登臺主持大會,聶榮臻等人在會上發表了激烈的講演,激起聽眾強烈的愛國熱情,人人義憤填膺,就勢把日貨全部焚毀。

  大多數商人,通過抵制日貨的運動受到了教育。但少數大商店老闆極為仇視。他們賄賂軍警,對學生進行鎮壓。就在焚燒日貨的第二天,團長王天培帶著武裝士兵來到江津中學。學校在王天培授意下,首先開除傅汝霖,對其餘的學生代表,則準備在學期結束時開除或勒令退學。

  不久暑假到來,聶榮臻與江洋學生聯合會的領導人一起,草擬了一封公開信,號召同學們回家後廣泛宣傳,喚起民眾,抵制日貨,共赴國難。

  7月,聶榮臻回到家鄉,與唐家修、葉楚才等人結伴,到吳灘、石門等地宣傳。他大多利用趕集時機,站在高處演說。他演說時的愛國熱忱,常獲得在場聽眾的熱烈鼓掌。

  暑假結束回到學校,得知反動勢力將對進步學生進行鎮壓。激進的學生已經不能再繼續讀書,究竟何去何從,已經成為面臨的嚴重問題。這時,聶榮臻想的是去法國勤工儉學。

  當時,四川的勤工儉學運動正在迅猛發展,青年學生積極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從「五·四」運動到1921年底,四川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達492人,為全國之最。在四川,又數江津去的人最多,共去了40多人。

  聶榮臻與鐘汝梅等同學先到重慶打聽去法國勤工儉學的手續、路費等具體問題,然後返回家中,進行出國前的準備。

  他先到舅父家,爭取支持。舅父唐富華願意協助。可是,回到家裡,父母卻捨不得兒子遠離家鄉,擔心發生意外,表示不同意。聶榮臻向父母申明改變現狀的意志和可能被捕的危險,堅決表示:「我生死都要去!」經過舅父的協助說服,父母終於答應了兒子的要求。在舅父的幫助下,籌足了300銀元的路費,準備就緒了。

  中秋佳節,家人團聚,備酒壯行。

  農曆重陽節後的一天清晨,聶榮臻拜別父母和舅父,懷著實業救國的理想,告別了家鄉。

  兒子離家的這一天,母親把一壇醇酒埋在地下,準備用這壇酒為兒子學成返裡接風。可是,這一罎子酒,老人家一直未能取出來。聶榮臻的母親和父親在30年代就先後與世長辭了。聶榮臻一別故鄉,再也沒有踏進石院子翠竹掩映的家門。直到1955年5月,他去四川視察軍工廠時,才順便回到江津縣城。

  小火輪在波濤翻滾的長江上行駛著。大江的風光很快掃去了他心頭的壓抑。

  船過萬縣,他和同學們瞭望白帝城,仰觀巫山十二峰,飽覽了三峽的風光。祖國壯麗的山河,神奇優美的傳說,使他們心曠神怡。一位同學面對壯景吟道:「『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我輩此去異國他鄉,不知何時能歸?」聶榮臻接口說道:「立志報國,那管他日久天長。」

  船到漢口,靠碼頭暫息,幾個同學相約下船去看看火車是什麼樣子。在四川,為修鐵路醞釀了多年,還發生了保路運動,但從未見過鐵路,更不要說火車了。他們趕到火車站,不湊巧,站上沒有火車。有人說,趴在鐵軌上可以聽到遠方火車行駛的聲音。聶榮臻於是趴下,把耳朵貼在冰涼的鐵軌上,只聽得「嗡嗡」的響聲。大家離開火車站,很是興奮,議論著從法國回來一定要在四川修條鐵路,讓自己的火車在巴蜀的大地上奔馳。

  到上海後,他們停留了10來天時間。

  上海,當時被稱為「十裡洋潮,是「冒險家的樂園」。在這裡,聶榮臻看到了國中之國的租界,看到了外國人享有的特權,看到了外國佬和有錢人尋歡作樂的賭嘗舞廳、夜總會、鴉片煙館。這些更堅定了他富國強兵之志,更感到出國求學的道路走對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