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少年立志,報國圖強

  1919年11月下旬川江邊的一個清晨。一艘小火輪「嗚」的一聲長鳴,離開了重慶碼頭,劈開混濁的江水,朝著下游駛去。甲板上站著年方二十的聶榮臻。

  他久久地手扶欄杆,望著綠樹與樓群相互掩映的山城。家鄉慢慢地向後移動,熟悉的景物在薄霧中逐漸消失。他佇立凝思,心情激越,多少思緒和往事,就像流水湧向心頭。

  1899年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鎮石院子。

  石院子原屬￿一家王姓大地主,是一座九重堂的住宅,建築式樣古樸大方。院子周圍環繞著良田沃土,院牆內外長滿了翠竹,兩側各有一口波光粼粼的大堰塘。聶氏祖輩由江西遷徙貴州,再折轉到四川江津。此時,王姓地主已經破落,石院子九重堂僅余三重,聶家買下後安居下來。經過幾代繁衍,聶氏成為江津境內一個比較富有的大家族。但到聶榮臻出世時,家境已經衰敗了。石院子年久失修,更顯得破敗,只有竹叢仍生機盎然,織成綠色的帷幔,人們幾乎踏迸院門時才能看到綠蔭中的房屋。

  祖上的家產傳到聶榮臻的父親聶仕先時,只剩10來畝土地。聶仕先將這些土地小部分出租,大部分自己耕種,以此維持全家的生計。聶仕先為人持重,沉默寡言。其妻唐雨衫,是一位賢妻良母式的家庭婦女。聶榮臻出生快滿月時,夫妻倆商量著給兒子取個吉祥的名字。聶仕先讀過幾年私塾,便翻開《隨身寶》,指著該書最後一句「百福駢臻得雙全」,邊念邊對妻子說:「這是句吉利話。按家譜排列,我們兒子是『榮』字輩,就給他取名『榮臻』,字『福駢』,小名『雙全』,你覺得如何?」妻子滿意地笑了。

  聶榮臻兩歲時,母親又生下妹妹聶榮昌。

  孩子吉祥的名字,並沒有給聶家帶來好運。由於家族糾紛,聶仕先只得將自有的土地賣掉,靠租種地主的土地謀生。1909年,地主收回了耕地,日子更加艱難,只得同別人合夥開了一個小染坊謀生。聶仕先夫婦心地善良,對勞苦鄉親充滿同情。

  聶榮臻在父母和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從小就為人厚道,同情勞動人民,常常主動幹些家務活,為父母分憂。8歲時,到外祖父唐雨初家上了3年私塾。在這裡他受到了啟蒙教育。聶榮臻的三舅唐海潭在重慶法政學堂讀書,思想活躍,知道外界的消息也多,常與同學在家裡議論時政。聶榮臻耳濡目染,也受到一些影響。

  1911年,因外祖母去世,外祖父在家守喪,私塾停辦,聶榮臻轉到沙土堡孔德三塾館就讀。辛亥革命後對新學的嚮往,使他於1913年轉到吳灘插旗寺小學。不久,又轉到離家15公里的永川縣陳食高等小學住讀。

  陳食高等小學開設了多門學科,教師大多受過新學教育。聶榮臻來到這裡,倍感新鮮。他十分珍惜時光,如饑似渴地學習,除學好必修的各科之外,還廣讀博覽,增強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第二學期,他在課桌上刻下了「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的字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每天晚間,常聽到他的琅琅讀書聲。別人已進入夢鄉,他仍坐在小油燈下。一個夜晚,國文教師劉繼修來到他的小油燈下,看見他正在閱讀有關太平天國的書籍,便說:「作為青年學生,博覽群書、知道古今,大有裨益,如此甚好。」一個晴朗的清晨,校長趙學仕看到他在走廊上邊走邊背誦屈原的《國殤》,連連點頭稱道:「好,好,屈原先輩的詩文應當熟讀。」聶榮臻以頑強的毅力,在這所小學苦讀兩年半,1917年春轉到江津縣九如鎮立高等小學,同年夏畢業於該校。3年的高等小學學習,聶榮臻各門學科都取得優異成績。

  在陳食高等小學流傳著一個「打菩薩擴校舍」的故事。這則故事裡,記述了少年聶榮臻的鬥爭精神。

  陳食小學設在名叫「三官殿」的廟堂裡,廟堂四壁排列著許多神像。廟小學生多,師生紛紛要求去掉泥塑神像,擴大校舍。校長也曾向廟堂會首們多次交涉,但均遭拒絕。這年夏天,新來了一位楊老師,家離得很遠,學校又無空房可祝榮臻和幾個同學商量,把廟堂耳房騰出一間來給楊老師祝當夜,他們把房裡的菩薩悄悄打碎、搬走,在門口貼了一張字條:「玉皇聖諭:天地水三官,即日當喬遷。」次日清晨,全校皆驚,一時紛紛議論。有的說:「菩薩升天了。」有的說:「菩薩搬家了。」師生們心照不宣:「既然是玉帝旨意,就應幫助三官殿菩薩搬家。」於是,把影響教學的菩薩全都打掉搬除。廟堂會首們惱羞成怒,要求地方官清查。可是,始終沒有查出結果,最後由校長出面,買了香燭作祭,送菩薩「升天」,不了了之。這樣一來,不僅楊老師有了宿舍,教師們也有了辦公室,又增加了教室,校舍寬敞多了,師生們都很高興。幾十年過去了,聶榮臻當年打菩薩的故事還在當地流傳。

  1917年夏,聶榮臻考入江津中學。

  江津中學,是當時縣裡唯一的一所中學。它創辦於1906年4月,是在維新思想影響下,學習日本近代教育制度而創辦的一所四年制中學。校址坐落在縣城內黃荊街,校舍土木結構,全是平房,校門坐南向北,成口字形。學校門前栽著兩棵巴蜀稀有的榆樹,校園內桑、柳、梧桐成蔭。當時學校的設備和教師,在四川可算是一流的。

  聶榮臻十分珍惜在江津中學的學習良機,學習非常用功。他認真地吮吸著文化科學知識。

  在他所讀過的書上,常有各種心得批註,蠅頭小楷,端端正正。對知識,他務求弄懂,不爭分數高低,各種作業,一絲不苟,作圖清晰,字跡工整。

  他記憶力強,但不死記硬背,反復思考,直至徹底弄懂為止。學校保存下來的操行考查簿上,記載著關於他的操行評語:①容儀——衣服樸素;動作——活潑,上課專心;言語——不欺,溫和;品質——天性溫和;智力——記憶力強;感情——進取;意志——堅固。

  ①《聶榮臻青少年時代》,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第196頁。

  他面壁而讀的精神,在學校裡頗受人稱道。一次,教室裡已空無一人,他仍面對牆壁高聲朗讀,國文教師杜文運看到後說:「榮臻,你也該休息一會兒啦!你每天都如此嗎?」

  「是的,老師。」

  「為啥呢?」

  「老師,學生以為學問就如一堵厚厚的牆壁,不下功大就不能鑿穿它。」

  「如此有志氣!」

  杜老師把剛剛批閱完的一篇作文《評內憂外患》還給他,說:「榮臻,你這篇文章寫得好!道出了我們中國國弱民窮的根源,切中時弊,有說服力。

  文章思想新,有見地,文筆酣暢,辭意通達,我給你打了個滿分。我要把它貼在中堂,讓同學們看一看!榮臻啊,你從哪兒學到這麼多新名詞、新道理呀?」

  聶榮臻指了指放在木凳上的幾本書。杜老師翻了翻,見是《天演論》、《物種起源》,還有《新青年》月刊等,慈祥地笑了。

  江津中學管理極嚴,學生全部住校,平時不准走出校門,更不准上街。

  自修室每間6至8人,在這樣的環境裡,聶榮臻潛心攻讀,博覽群書。家庭經濟困難,他省吃儉用,但不吝惜金錢購書。在他離開學校以後,學校還收到他從上海商務印書館預訂的一套《百科小叢書》。為了這套書,他花了一石穀子的錢。

  聶榮臻發奮讀書,尋找著救國之路。他面對受帝國主義列強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聯繫工業革命給歐美帶來的振興,明治維新為日本帶來的崛起,思索著如何使貧窮落後的祖國繁榮昌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