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三六


  中央對這場戰爭的結局問題是早有考慮的。在志願軍出國作戰的時候,中央就有按照人民的意志公正地解決朝鮮問題的意圖。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四日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發表的聯合宣言中說:「只有抵抗,才有可能使帝國主義者獲得教訓,才有可能按照人民的意志公正地解決朝鮮及其他地區的獨立和解放的問題。」

  戰爭是一種綜合較量,勝負要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我們只能在客觀條件許可的範圍內去爭取戰爭的勝利,而不可能在客觀條件許可的範圍以外獲得戰爭的勝利。朝鮮是一個狹長的半島,美軍海空力量占絕對優勢,我們如果向南推進得太遠,就會出現第二次仁川登陸的可能。同時我們在敵機轟炸的情況下,也很難維持那麼長的後勤運輸線,戰線推到南部以後,供應方面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後來,我們堅守住了三八線,打了象上甘嶺、金城反擊戰等那樣的過硬戰役,已證明美軍無法突破我們的防線,而它的防線倒反而有被我們進一步突破的可能,美國才表示願意停戰,朝鮮也同意,於是大家就停在了三八線上。

  麥克阿瑟開始狂妄得很,一心想過鴨綠江,他是個大資本家,在南朝鮮有工廠。志願軍給了他幾次迎頭痛擊,但他不肯認輸,極力想把戰火擴大到中國來。美國當時的統治集團在碰了幾個硬釘子以後,不敢再冒這個險。於是,杜魯門撤了麥克阿瑟的職,李奇微接替了他。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一日淩晨兩點,東京廣播電臺廣播了這條消息,把麥克阿瑟的四個職務全撤了,當時他本人一無所知,後來他到國會裡去大罵。

  這就充分說明美國內部對朝鮮戰爭的爭論是很激烈的。杜魯門擔心的是把戰爭擴大到中國以後,會象日本侵略軍一樣陷在中國的人民戰爭這個汪洋大海之中。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美國打朝鮮戰爭在國內和全世界都不得人心。艾森豪威爾在競選中獲勝,就是因為他的競選口號有這麼一條:如果他當上總統,就停止朝鮮戰爭。我們當時分析了這些情況,認為把戰爭限制在朝鮮是可能的。事實證明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這些分析判斷都是正確的。

  ※第二十四章 在科學技術戰線上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六年,我分管全國的科學技術工作。這十年,雖然同我幾十年戎馬生涯比起來,時間短一些,但這是在和平環境中進行的另一種形式的緊張戰鬥,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些經驗教訓寫出來對後人或許有些裨益。

  §我們面臨的困難

  一九五六年十月,經過三年多的休息和治療,我的健康狀況已經有所好轉。當時,剛開完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正在研究一些領導同志的分工問題。有一天,鄧小平同志(他當時是党的總書記和主管國務院常務工作的副總理)找我,在詢問了我的健康情況以後說,對你的工作安排,中央設想了三個方案,由你自己選擇:一是中央已經決定調陳毅同志專搞外交工作,他分管的科學技術工作由你來抓;二是彭真同志因為工作太忙,中央想讓他免兼北京市長,你過去搞過這個工作,仍由你來當北京市長;三是繼續主管國防工業和部隊裝備。

  我當時就表示說:「我不想當市長。對科學技術工作我倒很感興趣。我們國家太落後,也迫切需要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國防工業與科學技術有密切聯繫,可能的話,將來兼顧也可以。但是,還是請中央決定。」小平同志作風歷來果斷乾脆,當即表示同意說,那就這樣定了。不久,中央就任命我為國務院副總理,黨內為科學規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主管科學技術工作。

  確定抓科學技術工作以後,有些同志為我擔心,善意地勸告說:「你身體不好,這個工作很忙,千頭萬緒,又是跟知識分子打交道,麻煩太多,最好還是不要管這個事吧。」

  我的想法沒有動搖。熱愛科學技術,希望以此來改變我國的貧窮落後面貌,是我青年時期的夙願。經過革命戰爭,人民掌握了全國政權,正是實現這種夙願的好時機。我決心把自己的後半生貢獻給我國的科學事業。

  當然,要做好這項工作,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事。我首先著手瞭解一些基本情況。解放初期我國科學研究事業的家底非常薄弱。全國科學研究機構包括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在內,共計四十個左右,研究人員只有六百五十餘人。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接收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但只有研究機構二十二個,研究人員二百多人。按那時常說的四億五千萬人口算,全國科研機構、科研人員與總人口的平均比例是,每一千一百二十五萬人口中只有一個科研機構,每七十萬人口中,只有一名科研人員。而且,從學科和門類來說,空白和缺門太多了。

  舊中國留下來的科學研究力量十分可憐,只有一些農業、地質、生物、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小型研究所,即使這樣,有些還是愛國科學家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努力興辦起來的。房屋、設備、儀器以及資金等都非常缺乏,很難獨立地開展研究工作。至於國民經濟和國防需要的重要學科和現代化的一些科學研究工作,可以說完全是空白。毛澤東同志說我們是一張白紙,這句話用來形容舊中國的科學技術狀況,也是很形象、很適當的。這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留下的全部科學「遺產」,我們發展科學事業就只有這麼一個起點。

  我經常在思考:中國人民多少年來都是在一種矛盾的狀態中痛苦地掙扎著,這就是一方面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另一方面統治者腐敗無能,科學技術又極端落後。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其間列強入侵,領土被瓜分,軍閥混戰,使中國成為一個百年沉屙的病人,被稱為「東亞病夫」。新中國的成立,已經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開闢了光明的前景,這種落後狀態不能容許再繼續下去了。

  建國以後,當我們還在醫治戰爭創傷的時候,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大國已經實現了現代化,進入了所謂「原子時代」和「噴氣時代」。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感受,技術裝備落後,使我們吃了許多虧。而且當時還面臨著一場新的侵略戰爭的威脅,而這場戰爭將是鋼鐵與技術的較量。帝國主義敢於欺負我們,就是因為我們落後。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我們就得儘快地前進,這就需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前進,並且要趕上和超過我們的對手,這就是中國人民的唯一出路,否則我們就將永遠被人家欺負。因此,我是懷著這樣一種緊迫感,決心抓好這項工作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