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三五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由於敵機集中力量轟炸封鎖交通運輸線,我軍無論火車還是汽車運輸,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運輸問題,一九五一年九月,在東北開過一次運輸會議,主要研究鐵路運輸問題,是由呂正操同志主持的。會議反映,當年朝鮮境內出現了少有的水災。自從七月份山洪暴發和敵空軍實施「絞殺戰」以來,朝鮮的鐵路、公路損壞的情況極為嚴重,由於換修材料不能及時供應上去,中斷的時間比通車的時間還長。加上當時朝鮮的火車站多數是一兩股道,會車很困難,前方需要物資又緊迫,不得不連續前運重車,空車不能及時返回,積壓車皮五千余輛,形成嚴重堵塞。

  到一九五一年秋季,朝鮮戰場需要的車輛已占全國鐵路車輛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其中棚車占百分之六十。數量如此之大,成為我們後勤供應工作的一大難題。當時,運輸任務是非常艱巨的,為了把前方需要的糧食、油料、彈藥、雜品及空軍、炮兵、坦克部隊和供應朝鮮人民軍的物資,還有鐵路器材等等運上去,只是九月下半月到十月底,就需要長途運送一萬二千個車皮。而按鐵路運輸能力,即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一個半月也只能長途運輸六千車皮。恩來同志知道這個情況後,指示主要運糧食、被裝和油料,其它東西儘量少運,以保障前方最起碼的需要。我們按照這個精神,積極組織搶修搶運,終於完成了運輸任務。

  為了對付敵機轟炸,力爭完成運輸任務,我們先後採取了許多措施。如在重要地段、橋樑和交通樞紐,增加高射炮火;在後方運輸沿線組織地面各種火力(主要是輕重機槍)集火射擊低空入侵的敵機;派殲擊機部隊在一定地域內掩護巡邏,與敵機鬥爭,以減輕對我地面運輸線的壓力;嚴查潛入我後方的敵特,以切斷其地空聯絡;修築鐵路、公路的迂回線路;沿途增加防空掩蔽部;廣泛設置防空哨,克服夜間行車的種種困難;在可能遭受破壞的地點,預先準備好搶修材料,有的地點還修建了備分橋、水下橋,等等。

  另外,調鐵道兵五個團的兵力到前方,重點配備在咽喉地段,限期修復橋樑,整理線路。我們的鐵道兵部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從他們去了以後,朝鮮的鐵路橋就成了「炸不斷的橋樑」,他們的口號是「敵隨炸,我隨修,路隨通」。他們憑勇敢和技術,把大量搶修器材貯存在橋樑附近,敵人一炸,立刻進行搶修,很快就修通了。在保障鐵路暢通的鬥爭中,湧現出象楊連第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在公路運輸方面,我們的汽車司機也創造了許多對什敵機轟炸掃射,保障安全行車的好辦法,汽車的損失率從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到後來降為百分之零點幾,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為了加強後勤運輸,成立了前方鐵道運輸司令部,統一指揮軍管局、鐵道兵團,及掩護鐵路交通的高炮部隊。與此同時,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還組織了強大的汽車運輸部隊、裝卸部隊、警衛部隊、通信部隊等,以保障交通運輸線安全暢通。從組織上,又抽調了一批有軍事指揮能力的幹部到後勤崗位上來,使整個後勤工作得到了加強。

  運輸戰線上的輝煌成績,是我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抗美援朝經驗證明,現代戰爭中前後方的差別越來越小。為了有效地對付敵人對我軍後勤供應線的種種破壞,把大批物資及時地供應作戰部隊,後勤部門必須配備既懂後勤又懂軍事的優秀領導幹部,加強戰鬥化建設。這種趨勢,越來越為各國軍隊所重視,我們有切身體驗,更應該重視。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後勤部門依靠本身的戰鬥化措施,採取多種方法,積極組織對空鬥爭,保障運輸線路暢通,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後勤工作中,比較重要的還有志願軍更換裝備的問題。

  出國作戰部隊的裝備,有一部分蘇式武器,也有過去繳獲日本的,大部分是從蔣介石那裡繳獲來的美國貨,武器型號口徑雜亂,彈藥補充是個大問題。象抗美援朝戰爭這樣巨大的消耗,靠我們國內生產的彈藥無論如何是供不應求的。雖然我們採取了大力增加軍工生產,翻修美、日式炮彈等各種措施,但仍然大約只能滿足需要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如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朝鮮戰場上所需彈藥約一萬四千一百多噸,而我們的軍工生產能力只能生產一千五百多噸,其餘的一萬二千多噸必須向國外訂貨。

  當時,唯一可能供應我們武器彈藥的國家只有蘇聯,雖然口徑、型號不同,我們寧肯全部換裝,也只能去找蘇聯幫助。蘇方表示,可以貸款給我們,然後用這項貸款購買蘇聯的武器彈藥。

  在朝鮮戰局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時,美國原來估計蘇聯可能會出兵的,但是蘇聯沒有出兵,只是派了一部分空軍和高炮部隊,在後方擔任掩護任務。蘇軍幾個高炮團配備在鐵路樞紐或重點地段,空軍則規定不越過「三八線」,當時在配合中朝軍隊防空方面,還是起了比較大的作用的。對我們的抗美援朝戰爭,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從物資和道義上給予了支援。蘇聯為什麼不出兵呢?是怕蘇美兩家打起來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從一九五〇年以來,我們共向蘇聯借了五十六億舊盧布(約合十三億四千萬美元),主要用到了朝鮮戰場上。當時為了換裝,我們從蘇聯買了一百個師的裝備,第一批是三十七個師,其中分出幾個師的裝備給了朝鮮人民軍。就這樣,我們逐步換成了蘇式的武器裝備,並且建造了一系列軍事工業。

  武器裝備雜亂的問題,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以後逐步解決了。從朝鮮戰爭的巨大消耗看,今後的武器裝備和彈藥,必須做到系列化,立足國內生產、並保持適量的儲備。

  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還證明,後勤裝備必須與戰鬥裝備相適應,後勤才能隨部隊機動而機動,保障作戰勝利,否則,即使戰鬥裝備很先進,也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為了全面提高部隊戰鬥力,應該抓緊後勤裝備的列編列裝工作,納入全軍裝備系列統一發展。要積極採用現代科技成果,逐步實現後勤指揮手段和保障手段的現代化。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傷員搶救、後送、治療是個大問題。我們的醫務工作者在朝鮮戰場,在後方,都發揚了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做出了出色的成績,這方面有許多動人的事蹟和經驗。今後,我們必須在著重加強戰場搶救的同時,進一步研究如何組織好重傷員的後送工作,並且要十分重視野戰醫院的建設。

  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場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戰爭,敵人擁有海空軍的絕對優勢,朝鮮半島的地形對它們發揮海空軍優勢也十分有利。我軍在這種條件下取得的後勤保障工作經驗,十分寶貴和豐富。武器裝備越是現代化,後勤保障工作就越重要。可以這樣說,沒有卓有成效的後勤保障,就不可能在現代戰爭中取得勝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今後我們在建軍工作中,仍然應該認真地研究、借鑒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後勤工作所取得的多方面的寶貴經驗。

  總之,抗美援朝是建國初期美帝國主義強加給我們的一場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戰爭。由於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英明決策,我們雖然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但戰勝了頭號帝國主義強國,不但支援了朝鮮同志,也保衛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而且取得了現代化戰爭的可貴經驗,促進了我軍的建設。對美帝國主義來說,他們還從來沒有受到過這樣嚴重的打擊,也正是從這場戰爭裡開始走下坡路了。而我們新中國的地位和聲望則大大提高了。在這場敵我裝備極為懸殊的戰爭中,中國人民的優秀子弟——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同志的直接指揮下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將永垂不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