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三四


  整個後勤工作,當時都是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關懷下進行的。這方面的事情,我幾乎每件都向他請示。他抓得很細。在志願軍準備出國前夕,恩來同志多次聽取後勤保障工作的情況彙報或出席有關的會議,對出國部隊的糧食、被裝、武器彈藥等的供應,交通運輸,傷病員救護治療,後勤幹部的調配等等,都一一作了明確指示。他提出了出國作戰要自力更生,立足於國內供應的方針。第一批志願軍出國時,走得非常倉促,冬裝要得很急。恩來同志多次給總後勤部打電話,催問冬裝的生產、調運情況。入朝初期,為緊急解決部隊的乾糧問題,他指示政務院向東北、華北、中南各省市佈置,發動群眾,家家戶戶炒麵,從東北一直炒到長沙。他還親自到北京市的一些機關視察,同大家一起動手炒麵。

  我們在後勤供應上特別重視東北地區,因為那裡是轉運站和志願軍的後方基地。恩來同志儘管工作非常繁忙,仍多次要我們詢問東北在後勤保障方面有什麼問題,還派人到現地瞭解情況,親自擬定解決問題的實施方案,要總參、總後對東北的困難,一定全力以赴地幫助解決。一九五一年一月,東北軍區召開後勤會議,研究志願軍的供應問題,恩來同志要我同他一起,專程趕到瀋陽聽取彙報,並且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那次會議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使國內的後勤保障工作有了較大的加強和改進。總之,恩來同志對志願軍的後勤保障費盡了心血,作出了寶貴貢獻。

  志願軍所取得的後勤工作經驗,是付出了很高的代價換來的。如第二次戰役中,我們原計劃以兩個軍、兩個師的兵力擔任西線的戰役迂回任務,就是因為所需糧食運不上去,被迫取消了兩個師,影響到取得更大的戰果。東線部隊入朝倉促,準備不足,就更困難了,部隊不僅吃不飽,而且冬裝太薄,難以禦寒,出現了大量非戰鬥減員。如果不是因為某些其他原因和後勤供應方面的困難,他們本來是可以在長津湖東部消滅美軍陸戰第一師的。當時美國自己的廣播已經宣佈它那個陸戰一師完了,但後來卻從海上跑掉了。

  隨著戰線南移,運輸線不斷延長,後勤供應更加困難。第四次戰役時,糧彈補給的困難尤為突出。例如,因為炮彈不足,使進攻的步兵得不到有力的炮火支援而大大影響了戰果。步兵因彈藥缺乏,有時不得不用刺刀與敵人拚殺。第五次戰役中,我軍在縣裡地區突破敵人防線後,因等待補充糧彈,曾停止進攻三天,失去了有利戰機。我軍還包圍過許多股團、營規模的敵人,也因為火力不足,沒有能夠予以殲滅。有的部隊因供應不上,被迫後撤,嚴重地影響了作戰任務。

  總之,在運動戰階段,志願軍國糧食、彈藥等供應不及時,在作戰中或被迫停止進攻,或加重了自己傷亡的例子是相當多的。到後來,敵人摸到了志願軍的規律,知道我們進攻作戰主要靠部隊本身攜帶糧食、彈藥,而且只能維持一個星期,所以,美軍稱我們為「禮拜攻勢」。在一個星期內,它們往往掩護退卻,不跟我軍硬拚,但過了一個星期,估計我們的給養快完了,就開始拚命反撲。運動戰後期,我軍就吃了這樣的虧。

  人們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抗美援朝經驗證明,這仍然是進行現代戰爭的一條重要原則。我們進行抗美援朝,雖有預見和準備,但從決定參戰到入朝,是很倉促的。大約只有十多天的時間。準備不足,再加上沒有出國與美軍作戰的經驗,因而出現了上述教訓,後勤供應在一段時間裡跟不上作戰的需要,限制了作戰行動,影響了戰果。現在,應該接受這些教訓,平時就要根據軍隊現代化建設與作戰的需要,在國家財力、物力允許的範圍內,加強後勤建設和儲備必要的作戰物資,一旦有事,使後勤能起到「先行」的作用。

  一九五一年五月三日,志願軍黨委作出了《關於供應問題的指示》,強調各級黨委要把後勤工作列為議事日程的第一項。中央軍委同意志願軍黨委的這一指示,於五月十九日作出了《關於加強志願軍後方勤務工作的決定》,並且批准成立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統一指揮後勤的對敵鬥爭和組織供應工作。此後,後勤工作逐步有了改善。

  在前線,為了減少供應層次,統一撤消了兵團後勤部,開始實行劃區供應與建制供應相結合的供應體制。一方面,大量的物資彈藥儲備在各個分部和兵站,供應所在區域的軍隊;另一方面,加強軍、師後勤的建制力量,提高其保障作戰的能力。這樣一來,作戰部隊本身不必攜帶那麼多東西了,走到那裡,都能比較迅速地得到供應,從而加強了部隊的機動能力和作戰能力。為使後勤適應作戰任務的要求,各後勤分部又受所在地區的兵團司令員指導。這樣,可以使後勤分部能夠及時瞭解作戰意圖,得到必要的指示,適時地供應作戰部隊的需要。

  除了供應體制的改進以外,在戰爭中實行全軍動手,加強兵站運輸網和後方工程建設,在後勤戰線開展愛物資、愛車輛、愛傷員的「三愛」活動,利用可以利用的戰區物資和戰場繳獲,等等,這些對取得戰爭勝利也都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作了上述種種努力以後,過去後勤供應上的被動局面得到了比較大的改進。後來的上甘嶺戰役、金城反擊戰役,後勤供應就是實施了這種高度的機動和集中,才比較順利地保證了戰役的充分需要。

  抗美援朝經驗證明,堅持供應體制與指揮體制相一致的原則,加強對後勤工作的統一組織領導,實行劃區供應與建制供應相結合,建成兵站運輸網,這是志願軍後勤工作逐步走向主動的成功經驗。今後,我們仍然應該重視和認真研究這些經驗。

  志願軍後勤工作的許多重大改進,都是洪學智同志在那裡具體組織實施的。當時他是志願軍副司令兼後勤司令員,為改善後勤工作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是很有成績的。

  志願軍在作戰中遇到的後勤方面的問題是很多的,尤其是在解決吃飯、穿衣、運輸這幾個問題上,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

  拿吃飯問題來說,由於敵機頻繁的轟炸掃射,糧食運不上去,運上去了,又不敢做飯,生火冒煙,往往招致敵機轟炸。沒有辦法,在緊張的戰鬥中,不少部隊只能靠「一把炒麵一把雪」充饑。應該說,炒麵在運動戰時期是起了作用的。可是炒麵拌雪吃,很容易腹瀉。第五次戰役結束以後,戰線逐步趨向穩定。由於國內組織工作的加強,廣大後勤戰線同志的努力,後勤的運輸供應有了改善,吃飯問題隨著有了好轉,到後來志願軍能吃上餅乾、雞蛋粉、油炸花生米等,有時還有一些罐頭。同時部隊還自己動手養豬種菜,生豆芽,磨豆腐,生活越來越好,戰士們就很高興了。

  抗美援朝中吃飯難的問題給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常對總後的同志講,要搞炊事車。這個東西在蘇聯軍隊的編制上就有,一個團還有一個麵包房。麵包不容易壞,便於儲存,吃了也好消化吸收。蘇軍靠炊事車,午晚餐都保持一菜一湯,湯裡有時還有牛肉,象冬天的氣候,能吃到一碗熱湯,那就很好了。還可以多搞些罐頭,罐頭保存的時間長,有的可以做成一個班吃的大罐頭,很方便。最近我還對總後的同志說過,要靠炊事車、麵包、罐頭解決好部隊戰時的吃飯問題。其實,這些並不困難,我們完全可以搞。吃飯問題,仍然是涉及我軍戰鬥力的大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重視。

  穿衣問題,開始也有許多困難。朝鮮氣候寒冷,冬季作戰,氣溫常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以下。出國之前,對朝鮮氣候特點缺乏瞭解,有的部隊沒有攜帶必要的冬裝,受到了不應有的損失。朝鮮戰場山嶽叢林多,衣服容易掛破,損壞快。敵機封鎖和經常投放凝固汽油彈,也造成了我軍被裝的損失。還有別的一些困難。但這與「吃飯難」相比,問題容易解決些。事實上,在當時的條件下,志願軍的穿衣問題解決得還是比較好的。朝鮮作戰經驗證明,軍裝搞得太厚了也不行,太厚了笨重,同樣會影響作戰行動。未來戰爭中,穿衣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應該在有利於作戰的前提下,儘量把衣服做得輕些,以減輕戰士負荷。總之,要因地制宜地解決好部隊戰時穿衣的問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