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九五


  這次「掃蕩」,敵人集中了三個師團的主力和五個混成旅團的大部以及各地偽軍達五萬多人。並且配屬了飛機、坦克、炮兵、騎兵、自行車隊,敵軍的機動性和火力都比較強。岡村甯次親自指揮,用所謂「縱橫合擊」、「對角清剿」的辦法,或故意留下空隙地區作釣餌,企圖用「張網捕魚」的毒計,一舉殲滅冀中我軍主力。

  日軍這次大「掃蕩」歷時兩個月,罪行之殘暴,是駭人聽聞的。

  五月一日到十日,日偽軍由北而南、由東而西,開始對冀中區壓縮、封鎖、包圍。這次「掃蕩」與過去不同,敵人並不立即深入冀中的中心區,也不同我主力決戰,而是先在邊緣地區反復「掃蕩」,穩紮穩打,逐步增建據點,形成包圍圈,步步向根據地中心壓縮。當時的形勢是,冀中區的邊緣地帶戰火紛飛,而腹心地區卻異常平靜。這就是敵人的所謂「誘導圈」,企圖把冀中所有部隊和領導機關,全部誘迫、壓縮到中心地區,然後再收攏包圍圈,一舉殲滅。

  冀中區的領導同志識破了日軍的這一陰謀,針對其企圖,作出了主力部隊避開敵人鋒芒,先機轉移,挺進敵後的部署。但是,他們對敵人這次動用重兵,進行如此規模的圍攻「掃蕩」,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資上,都是準備不足的。主力外轉的安排還未實現,敵人的「掃蕩」就進入了「連續合擊」的階段。

  五月十一日起,敵人以捕殲我主力部隊為目的,開始連續合擊,反復「掃蕩」。岡村寧次坐著飛機,在冀中上空飛來飛去,指揮著向根據地中心區的圍攻。敵人每次合圍,幾乎都有五六架飛機配合,採取多路並進的拉網戰術,兵力梯次配備,縱深很大。一進入根據地腹心地區,便全面展開,逐村「掃蕩」,步步為營。因為平原地區交通方便,只要一路與我軍接觸,其餘各路便蜂湧而來。

  日偽軍為了捕殲冀中主力部隊,將它的兵力劃分為「封鎖部隊」與「掃蕩部隊」。「封鎖部隊」數量相當大,專門擔任「封鎖」任務,形成所謂的「鐵環陣」。這樣,就隔絕了冀中區與其他地區的聯繫,隔絕了冀中部隊與其他部隊的配合,使他們回旋困難,不能互相支援,形勢異常嚴重。但是,從敵情分析,敵人合圍我主力部隊,事先並沒有明確目標,而是發現哪裡有八路軍,就從四面八方湧向那裡。這樣,所謂的「鐵環陣」還是有空隙可鑽的。冀中的大部主力部隊,就這樣依靠良好的群眾條件,抓住敵人的空隙,勝利地從「鐵環陣」中突了出來。

  不過,仍然有一些部隊外轉不成,陷入敵人合圍的縱深之中,在萬分險惡的情況下,不得不浴血苦戰,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損失。

  面對空前殘酷的大「掃蕩」,冀中軍民表現了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那種臨危不懼的戰鬥氣勢,那種寧死不屈的英勇行為,都可稱為抗戰史上的光榮一頁。儘管冀中軍民的傷亡是巨大的,但是,在歷時兩個月的反「掃蕩」中,仍然堅持給敵人以沉重打擊,致使日偽軍在「掃蕩」中傷亡一萬餘人。在頻繁的戰鬥中,有些部隊一次再次地被敵人沖散,又一次再次地集結起來。有的一時找不到部隊,臨時遇到那個單位,就和那個單位在一起戰鬥。有時候,幾個單位的零散人員碰到一起,就主動組成一個新的戰鬥集體。指揮員傷亡了,下級自動出來代理指揮。不管環境多麼險惡,生活多麼艱苦,部隊的戰鬥意志十分堅定。尤其是六月九日那天,幾個不同建制單位的二百多名幹部戰士,臨時彙集在深澤縣北宋莊,成功地進行了村落防禦戰,連續擊退日偽軍兩千五百人的多次進攻,打死打傷日偽軍四百多人,戰鬥從白天到黑夜,堅持了十四個鐘頭,最後勝利突圍。

  根據冀中區鬥爭形勢的變化,八路軍總部曾於五月中旬發出指示:為了長期堅持冀中,某些地區要改變鬥爭方式,減少損失,一部分主力部隊,與其被迫撤退,不如先機轉移山區。當形勢顯著惡化以後,六月四日,冀中區黨委和冀中軍區作出決定,只留一部分基幹團和地方遊擊隊繼續堅持鬥爭,其餘機關和部隊則離開冀中區分別外轉。離開親手開闢的根據地,同志們的痛苦心情是難以抑制的,揮淚告別了冀中的父老鄉親,抱著一定要打回來的決心,陸續向外轉移。敵人發現冀中部隊的行動後,利用稠密的點線封鎖、阻攔,加緊追擊、堵擊。我軍靈活穿插,避實就虛,使敵人疲於奔命。有時即便遭到合圍,由於指揮處置正確,經過英勇頑強的戰鬥,給敵以嚴重殺傷之後,大部分突圍成功。

  與主力外轉的同時,冀中各地普遍展開了英勇壯烈的反「清剿」鬥爭。敵人到處捕捉我留下的幹部、黨員和抗日群眾,搜查武器,搶掠物資,徹底破壞我地方黨政群眾組織,依靠優勢兵力和已建立起來的大量據點,不斷四出奔襲合擊,挨村「掃蕩」。然而,冀中群眾對共產黨、八路軍的信任和堅持抗戰到底的決心,始終堅不可摧。許多群眾在家裡挖了地洞,壘起夾壁牆,想方設法掩護我軍傷員、零散人員、地方幹部和抗日積極分子。他們寧可犧牲自己或者親人的生命,也要保護這些同志的安全。這方面的故事舉不勝舉,是極其壯烈感人的。

  冀中「五一」反「掃蕩」鬥爭,我們的損失是嚴重的。主力部隊有相當的傷亡,群眾的損失很大。據統計,敵人僅在後一階段的「清剿」中,就打死、打傷、抓走群眾達五萬多人,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幾名群眾被殺害,多者達數十人。冀中軍民經過千辛萬苦創立的平原根據地,大部地區暫時被敵佔領,這是令人痛心的。總的來看,這當然是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造成的,但是,這同我們一些同志對這次「掃蕩」的估計不足、準備不足,也有一定的關係。

  關於冀中主力部隊撤離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在敵人重兵壓境,大部隊活動困難的情況下,為了保存主力,暫時離開冀中,轉移到山地或是毗鄰地區,作大踏步地有秩序的退守,這是完全必要的,許可的。但是,拉起部隊走了,沒有及時返回去,則是不對的。敵人大規模「掃蕩」冀中,部隊為什麼不可以轉到冀南活動?

  冀南同冀中緊緊連在一起,宋任窮同志一直在那裡堅持。那時,日本侵略軍還沒有修好石德路,在冀南地區周圍都有依靠,把幾個團撤向冀南,活動餘地很大,兜個圈子再返回來,有什麼不可以呢?要知道,敵人進行一次大「掃蕩」,不是容易的事。它要重新部署部隊,需要作一系列的準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它剛陷在冀中,不可能馬上騰出手來,再對冀南搞這樣一次大的「掃蕩」。待敵情變得對我們有利的時候,再打回冀中去,不是很好麼!

  實際上,冀中部隊撤離之後,敵人的大部兵力也很快撤了。我們走了,敵人也走了,問題是我們沒有再及時返回去。我們的一些同志,在一般的情況下,覺得還可以堅持平原遊擊戰,而在嚴重的形勢下,就感到堅持平原不可能了。這次撤退,冀中三縱隊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東移西轉,後來從晉東南轉到晉西北去,部隊減員不少。

  當然,這個責任不應該完全由冀中區的領導同志承擔。在撤退的問題上,我們華北前線的領導,也有一定的責任。在這裡,總結這些經驗教訓,並不是為了追究誰應該承擔什麼責任,而是為了作為一個歷史教訓來記取它。

  還應該強調指出的是,主力部隊雖然撤離了冀中,但是,平原上的抗日戰火並沒有熄滅,留在冀中的武裝和廣大的抗日群眾,在極端殘酷的情況下,在反敵連續「清剿」的鬥爭中,逐步成功地轉變了組織形式和鬥爭形式,堅持了廣泛的群眾性的遊擊戰,使侵佔冀中的日本侵略軍沒有得到一天的安寧,繼續陷在深深的泥潭之中。這一切,都為冀中區的重新恢復創造了條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