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六七 |
|
他原來是北平師範大學的學生,後來在蔚縣中學裡任校長,因為間學潮,國民黨當局要逮捕他,他逃到了西安。我們出師華北的時候,他與我們同路回到山西,很快又到了河北,被委任為阜平縣抗日政府的縣長。張蘇對軍區領導機關遷往阜平很支持。他對我說,冀西這個地方,地形好,群眾基礎也好,供應我們部隊沒問題。張蘇同志後來參加了邊區政府的領導工作,他工作很認真,很踏實,為鞏固邊區抗日政權做出了貢獻。這當然是後來的事了。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下午,我同軍區領導機關到達阜平城。河北的老鄉有句俗話,叫做「平山不平,阜平不富」,阜平過去是一個不被人重視的小山城,窮得很。現在一變而成為晉察冀新的政治軍事中心,城鎮也顯得有了生氣,慢慢繁盛起來,抗戰的歌聲從沙河兩岸傳出,充滿著新興的景象。 根據地的創立,所屬部隊的擴充和發展,提出了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就是缺乏幹部。四面八方都說「要幹部」,沒有幹部也硬「要」,結果,只好把我們老一些的戰士調給他們當了隊長或指導員。即使這樣,還不能解決問題。許多同志盼望著後方能給我們輸送一批幹部來,解決這個燃眉之需。我知道,在我軍大發展的形勢下,到處都缺乏幹部,就是後方有幹部,當下也不能插翅飛來。因此,我們立即創辦了一所短期的軍政學校,來培訓一批幹部。這所學校的底子是一一五師隨營學校,也是羅榮桓同志在「分家」時讓留下的。他想得很周到,說你們留在敵後開闢根據地,一定需要大批幹部,沒有學校是不成的,就把隨營學校留下了。軍政學校的校長是孫毅同志。 經過籌備,軍區軍政幹部學校很快開學了。校址設在距阜平城三十裡的一座喇嘛廟裡,那個寺廟很大,大的僧房成了教室,小一點的作學員宿舍,廟前沙河的河灘,是寬闊的天然操場。我囑咐孫毅同志,這所學校是為培養實際工作幹部而辦的,實際鬥爭需要什麼,學員就學什麼,教員就教什麼,學校要提倡自覺的紀律,自由的研究精神。我還對各軍分區的領導同志提出了要求:你們都可以介紹一些學生來,只要堅決抗日,有適當的文化水平,就很好!來軍政學校學習的學員,大部分是山西、河北的中學生和小知識分子,還有幾十個是平津流亡的大學生,另外一部分是部隊輸送的優秀戰士和初級幹部。學員們以戰鬥的熱情學習軍事知識和政治理論以及黨的基本政策。這個學校的頭兩期,就培養了九百名幹部,分配到各部隊和地方政府。這些學員,很快便成為軍隊和地方的基層幹部。 晉察冀軍區的成立,大大振奮了這一地區軍民的抗戰精神。各分區的部隊,新建立起來的遊擊隊,四處襲擾敵人,斷敵交通,恢復城鎮,使敵人日夜不得安寧。日本侵略軍為保證其後方和鐵路運輸的安全,在軍區成立僅半個月之後,就調集兩萬多兵力,從平漢、平綏、正太、同蒲等鐵路沿線,分八路圍攻這個剛剛建立的根據地,企圖把它扼殺在搖籃之中。 面對猖獗的敵軍,軍區新組建的部隊,除一部分老的骨幹力量外,大多數還沒有作戰經驗。但是,戰機緊迫,這些剛剛組織起來的抗日武裝,由老的骨幹力量帶領,匆匆開上了迎擊敵人的戰場。我根據掌握的敵情,分析了敵軍的企圖和實力:它這次圍攻的目的,是想壓迫我們向深山退縮,以保證其交通線的安全,但是,它的兵力不足,地形生疏,又不敢貿然深入我們的腹心地區。我看准了這一點,就電告各軍分區把有基礎有經驗的團隊部署在機動位置上,而依靠大量新組建的遊擊武裝對付敵人的圍攻,以削弱、消耗和疲憊敵人。 當平綏路方面的日軍進攻廣靈和蔚縣地區時,即遭我軍迎擊;平漢路方面之敵,從保定、易縣向淶源進攻,在易縣的大小龍華遭我襲擊,倉惶退回易縣;同蒲路的日軍剛一出動,即遭我遊擊隊迎頭打擊,我軍乘機襲占原平;正太路進攻之敵,一路大敗於清城鎮,一路中我埋伏慘敗而歸。 這次反敵圍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打死打傷日偽軍共一千多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軍用品。敵人除佔領了根據地邊緣地區的幾座縣城外,別無所獲,不得不於十二月下旬全線撤退。 這次反敵圍攻的勝利,使初建的晉察冀根據地受到了考驗和鍛煉。邊區的父老們用絲帛做成錦旗,奏著笙蕭鼓樂,歡迎部隊凱旋歸來。 反敵圍攻結束後,我在阜平主持了全軍區部隊的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為解決部隊大發展時期的各項重大問題,尤其是加強政治工作和在連隊建立黨支部的問題。這次政工會議的召開,使各部隊普遍建立了黨的組織和政治工作,建立了人民軍隊的各種傳統制度,並且清除了混入部隊的各種壞分子,純潔鞏固了部隊,大大提高了戰鬥力。 §邊區黨政機構的建立 晉察冀軍區的成立,給這一地區造成了新的局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是,要建成一個鞏固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還必須建立和健全党的領導機構,成立統一的抗日民主政權,不僅從軍事上,還要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形成相當鞏固的基礎才行。 黨中央和北方局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開創工作是非常重視的。早在一九三七年九月,八路軍剛剛出師華北前線的時候,北方局就決定由王平、李葆華、劉秀峰三同志組成晉察冀臨時省委,同出師的八路軍部隊一起,在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發動群眾。同年十一月,晉察冀軍區成立後不久,中共晉察冀省委也在阜平正式成立了,由黃敬同志任晉察冀省委書記,並在各地成立了與各個軍分區領導範圍相適應的特委,縣以下各級黨的組織也先後建立起來。 一九三八年四月,晉察冀省委召開邊區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北方局派彭真同志來傳達中央精神,指導會議的進程。就在這次會後,為適應根據地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按中央指示,將原晉察冀省委和冀中省委分別改為晉察冀區黨委和冀中區黨委,劉瀾濤同志任晉察冀區黨委書記(一九四一年一月晉察冀區黨委改稱北嶽區黨委,仍由劉瀾濤同志任書記),黃敬同志任冀中區黨委書記。党的六屆六中全會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九日,中央政治局通知,成立晉察冀分局,統一領導晉察冀地區的各項工作。一九三九年一月,為了進一步加強晉察冀邊區各方面工作的領導,中央決定撤銷晉察冀分局,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以彭真、關向應、程子華同志和我四人為分局委員,彭真同志任書記。北方分局的工作是代表中央和北方局對邊區的黨、政權、軍隊和群眾工作實施全面的領導。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彭真同志離邊區去延安後,北方分局改為晉察冀分局,由我任書記,劉瀾濤同志任副書記。晉察冀分局一直保持到抗日戰爭勝利為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