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六六


  受命之後,在五臺山區這一階段的反復討論和思考,使我和同志們鼓起了鬥爭的勇氣,樹立了勝利的信心。大家都作了艱苦奮鬥的準備,即使是新來的年輕同志,也都表現很好。象鄧拓同志就對我說,他們來晉察冀以前,曾經嘗了十多種野菜,就是準備來吃苦的。看到年輕人這種精神,很令人鼓舞。經過戰火磨練,後來他們大多擔任了負責工作,為抗日作出了可貴貢獻。

  自從我二十年代投身革命之後,大部分時間是在黨中央身邊工作,可以經常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具體的指導和幫助。現在,自己帶著一批同志留在了被隔絕的敵後,而負責開闢的這塊根據地又是這樣靠近敵人的心臟地區,必須多思考,反復領會黨中央的方針政策,謹慎從事。我在五臺山時,曾寫下過這樣一個題詞:「為保衛祖國而奮鬥到底,誓與華北人民共存亡!」這不單是我對堅持敵後鬥爭的同志們的勉勵,也是我自己下定的決心。

  §從五台到阜平

  太原失守後,日本侵略軍佔據了正太路和同蒲路,閻錫山撤至晉西,後來又撤過黃河,到了宜川。至此,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完全被分割在敵後,華北的抗戰形勢進入了遊擊戰爭的新階段。

  十一月七日,即太原失守的前一天,黨中央指示正式成立晉察冀軍區,任命我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唐延傑同志為參謀長,舒同同志為政治部主任,查國禎同志為供給部長,葉青山同志為衛生部長。軍區成立的時候,在五台石嘴普濟寺開了一個小型的慶祝會。太原雖然陷落了,但是晉察冀軍區成立的消息,還是傳遍了華北四方。那幾天,冀中、冀西、察南、平西和晉東北的不少抗日武裝和抗日組織紛紛來函,表示慶賀和支持。

  晉察冀軍區成立之後,部隊仍住在五臺山的寺廟裡,那些寺廟很大,一座寺廟住幾百個人不成問題。

  五臺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聖地之一,那裡有三百多座廟宇。這些廟宇,分為青廟和黃店兩種,和尚廟叫做青廟,喇嘛廟叫做黃廟,和尚和喇嘛加起來有幾千名。對於這些和尚和喇嘛,我們很尊重他們,同他們相處得也很融洽。我們剛到五臺山的時候,進廟之前,他們還奏起音樂歡迎我們。十二個樂師穿著同樣的黑袈裟,又是長笛,又是短蕭,還有皮鼓、小鑼。真沒想到,在這樣偏僻的山鄉,還有如此優雅的音樂。

  從五臺山的僧人對我們的歡迎,可以看到人民群眾對八路軍的態度。在日本侵略軍的洶洶來勢面前,八路軍響亮地提出了「與華北人民共存亡」、「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的口號,堅持抗戰,保衛人民,所以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就連出家人也受到感動。

  創建晉察冀根據地,我們充分借鑒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如何建立根據地、鞏固根據地、依靠根據地、擴大根據地的鬥爭經驗。對這些經驗,我都有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感受。早在一九三一年,我在上海中央軍委工作期間,軍委就曾接到過毛澤東同志關於根據地建設問題的報告,當時中央軍委還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後來,我從上海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對建立根據地的經驗,體會就越來越深了。

  前面已經提到,我們在五台分兵時留下的部隊不過三千人,其中主要是一個獨立團,一個騎兵營,幾個連,還有一些幹部。但是,形勢的發展對開展遊擊戰爭卻十分有利。因為日軍正集中力量長驅直進,後方相當空虛。我們就利用這個有利時機,大刀闊斧地發展,以便打開局面。我們雖然最初選中了五臺山,但並不孤零零地只搞一個五臺山。僅僅局限於五臺山,那就沒有廣闊的回旋餘地。當時,我們的著眼點,還是晉察冀三省邊界的廣大地區。

  由楊成武同志率領的獨立團,在腰站戰鬥之後,於十月初夜襲淶源城,守城日軍倉惶潰逃,淶源遂告光復。隨後,他們又成功地進行了馮家溝伏擊戰,以小的代價,換取了斃傷一百多名日軍的勝利,並乘勝收復了廣靈、靈丘、蔚縣、陽原、渾源、易縣等縣城,開始向平西、平綏路和平漢路北段挺進,在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打開了局面。

  由趙爾陸等同志率領的工作團和少數部隊,活躍在五臺山以西地區,排除了潰敗的國民黨軍散兵的騷擾,掃除了發動群眾的障礙,使開闢地區和組織抗日武裝的工作迅速展開,在晉察冀邊區的西部奠定了基礎。不久獨立團擴編為獨立師,下轄三個團,楊成武、鄧華同志分任師長和師政治委員。

  由王平等同志率領的工作團和劉雲彪同志率領的騎兵營,以阜平為中心,在附近各縣廣泛發動群眾,宣傳黨的政策主張,成立了半政權性質的戰地動員委員會,並著手建立農會、青年救國會、婦女救國會等抗日群眾團體,發展起若干支抗日義勇軍和遊擊隊,把抗日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一步步落實到偏僻的山村,使以阜平為中心的晉察冀邊區的腹地逐步穩定。

  由周建屏和劉道生等同志率領的工作團和小部隊活躍在正太路以北的山地。他們在當地黨組織的支持下,在平山建立了以平山子弟為主的平山團,並在井陘、獲鹿、正定、平定、陽泉、壽陽等地農村,組織起若干支遊擊隊,使晉察冀邊區的南部也出現了新的局面。

  為了加強各地區的武裝和便於指揮,八路軍總部決定,立即建立隸屬於軍區的四個軍分區。

  成立軍分區的命令是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由我宣佈的。

  第一軍分區由楊成武同志任司令員、鄧華同志任政治委員。所轄區域為雁北、察南、平西、平漢路保定至北平段以西的冀西地區。

  第二軍分區由趙爾陸同志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所轄區域為晉東北和太原以北的晉北地區。

  第三軍分區由陳漫遠同志任司令員、王平同志任政洽委員。所轄區域為平漢路保定至新樂以西地區及部分路東地區。

  第四軍分區由周建屏同志任司令員,劉道生同志任政治委員。所轄區域為平漢路新樂至石家莊以西和正太路石家莊至壽陽以北地區。

  各個軍分區不僅有各自控制的區域,還有向縱深發展的活動範圍,四周與敵接壤的廣大地區,就是各自的遊擊區。這就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最初的規模。

  由於我們高度重視擴大武裝力量,飽受國破家亡之苦的人民群眾湧躍參軍,使晉察冀的武裝部隊得以迅速發展,各分區都成立了三個相當於團的大隊,再加上人民武裝配合作戰,在很短時間內,就使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片國土回到人民手中。

  根據形勢的發展,我同軍區的幾個領導同志商量,軍區指揮機關究竟設在哪裡比較合適。

  晉東北這個地方,我感到政治形勢比較複雜,閻錫山在這裡經營了多年,他的老家就在五臺山下的河邊村。我帶著部隊從原平奔赴平型關的時候,中途就經過河邊村。那裡修了許多公館,住著閻錫山手下的一些將軍,很闊氣哩!因為沒有必要同他們打交道,所以我們沒進村,只是從村邊過了一下。同時,我覺得把軍區的指揮機關設在五台,位置也不適中,應該往東靠一靠,這樣就選中了河北阜平,決定把軍區領導機關從五台移到阜平去。那時,張蘇同志在阜平縣擔任抗日政府的縣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