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六五


  ※第十一章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初創

  §受命之後

  晉察冀根據地的開創工作,經過一個艱難的過程。初創時期我們面臨的形勢,是非常困難的。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太原失守後,晉察冀地區陷於更加混亂的狀態。各縣的政權機構,實際上都已瓦解。晉東北地區,除五台、孟縣兩個縣政府,分別在宋劭文和胡仁奎領導之下,仍能執行一些政務外,其他各縣政府的人員,都已逃散一空。在這個廣大區域中,簡直找不到行政負責人,社會秩序極端混亂,散兵流匪乘機作惡,漢奸到處欺騙造謠,人民情緒惶恐不安。那個時候,不少人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幾乎沒有什麼信心了,悲觀絕望的情緒相當嚴重。我們經過市鎮,市鎮是蕭條的;走進縣城,縣城是空蕩蕩的。城鎮上留下的,多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許多縣城都籠罩著死沉沉的氣氛,呈現出兵燹之後的荒涼景象,實在令人心酸。

  當時,正是深秋初冬季節,五臺山區已經開始飛雪。而我們的許多指戰員還沒有棉衣,赤腳上穿的還是草鞋。部隊的給養問題,使得負責供給工作的同志很是發愁。沒有一定的供給來源,常常是顧得了今天,顧不了明天。

  在運輸和物資動員方面,更是不易籌措。因為一批又一批敗退的國民黨部隊,牽走了大批的馱騾毛驢,馱著家私和女人後逃。據一天的統計,潰軍向五台縣要的馱騾總數達六七千頭。五台縣長哀歎:「就是有天大的本領,也是沒有辦法的。」敗退的國民黨部隊和日本侵略軍經過的地方,把當地的物資洗劫一空,給我們部隊的行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要打仗,就免不了有傷亡,而受傷的戰士,當時既沒有後方醫院,又沒有充分的醫藥,連棉花繃帶都缺乏。許多傷病員,往往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因而延長了的治癒時間。

  那時,我們遇到的另一個困難,就是兵力過於單薄。我深知,在偌大一個地區,留下的兵力不過三千人,為了創造根據地,給予敵人更大的打擊,最關鍵的是必須要有更多的武裝力量。然而,這些力量從哪裡來呢?除了積極發動群眾,沒有第二條路。但是,群眾武裝也不能一下子訓練成有堅強戰鬥力的部隊。同時,新成立的隊伍,普遍缺乏武器,所搜集到的國民黨軍隊遺棄的武器,也多殘破不全。

  這就是當時我們面臨的困難形勢。

  如何戰勝困難,度過難關,完成開創抗日根據地的任務呢?受命之初,我首先考慮的是,必須使每個留下來的同志懂得黨中央決策的意義,把黨中央放手發動群眾,組成廣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意圖,變為每個指戰員的自覺行動。最初,我們住在五臺山的廟宇裡。儘管山巒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同志們手足凍裂,但是,大家仍然熱烈地討論著這個問題。

  當時我對同志們說,所有留下的同志,應該深刻認識在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建立根據地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艱巨性,只有這樣,才能對堅持敵後鬥爭有必勝的信心。

  關於必要性的問題。我對同志們講,這個地區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它位於平漢、平綏、正太、同蒲四條鐵路之間。如果我們在這裡成功地創建一塊抗日根據地,就會象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直接威脅北平、天津、保定、石家莊、太原、張家口等敵人的戰略要點。創建晉察冀根據地,有著重大和深遠的戰略意義。它可以拖住敵人,給以致命的打擊,成為敵人的心腹之患;它可以打擊和摧毀漢奸組織,使喪心病狂的民族敗類不能鞏固其統治。另外,它也向全世界宣告:中華民族是不可侮的。它不僅今天配合全國軍民進行戰鬥,以箝制日本侵略軍的進攻,而且在將來會成為反攻敵人的最前線的有力陣地。我談到,如果不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拖住日本侵略軍,而象國民黨軍隊那樣,一觸即潰,讓日軍長驅直人,敵人就可以輕易地從北平進取武漢。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非常必要的,同志們比較容易地理解了這一點。

  最困難的是要解決能不能建成抗日根據地的問題。我對同志們說,擺在面前的困難是巨大的,但是,只要我們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指示,放手發動群眾,組織人民武裝自己,就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在具體行動方面,我們要在靠近鐵路、公路的地方,先開展工作,也就是北向平綏路,東向平漢路,南向正太路沿線發展。對剛收復的淶源、蔚縣、繁峙、廣靈、靈丘、曲陽、完縣、唐縣等地,更要積極宣傳抗日,組織群眾,做好抗擊日本侵略軍來犯的準備。所到之處,要積極收集散在民間的武器彈藥,按政策籌集糧餉,以利獨立自主地堅持敵後長期抗戰。在作戰方法上,要善於多打小勝仗,積小勝為大勝,一般不能和日軍硬打硬拚。日軍侵佔一個地方後,我們不能正面進攻它,但可以擾亂它,它總要出來活動吧,我們可以伏擊它,打它個措手不及。

  我還對同志們強調說,創造根據地,絕不能單從地形上看問題。晉察冀邊界地區雖然大山連綿,地形險峻,這是創建根據地的一個條件,但這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決定性的因素是人民群眾。所以,在最初舉行的幾次幹部會上,我反復說明,創建根據地的可能性,就在於人民群眾支持我們。我對同志們講,在晉察冀地區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比我們在內戰時期建立根據地有更為有利的條件。戰爭的性質變了,社會基礎要比那時廣泛得多。只要不是漢奸,誰也不願做亡國奴,我們高高舉起抗日這面大旗,人民群眾就會踴躍地聚攏在這面大旗之下。當然嘍,能不能獲得群眾的廣泛支持,還取決於我們執行一套什麼樣的政策。戰爭性質變了,社會基礎變了,我們的政策也必須隨之發生較大的變化。第一步,首先是要在各地貫徹統一戰線、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等政策,群眾就一定能夠發動起來。所以,如果我們只從兵力和裝備上看問題,就看不出前途來。敵人經過多年的準備,來勢洶洶,槍多彈足,這一點,它占著絕對的優勢。我們被隔絕在敵後,人少彈缺,不能與之相比。但從全面看,我們比敵人強,而且會越來越強。

  同志們有了這樣的認識,對創建根據地的可能性問題也就基本上解決了。

  中央決定我留在晉察冀,一開始,在執行政策問題上,我就注意到接受內戰時期「左」傾錯誤的教訓,儘量把一切願意抗日的人們最廣泛地團結起來。只要你贊同抗日,支持抗日,我們就團結,就歡迎。由於我們執行了中央的正確政策,所以到後來,不論我們走到那個地方,都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與擁護。抗日戰爭期間,我住在冀西山區的時候,經常一個人只帶一個警衛員,從這裡到那裡,安全得很。在創建抗日根據地問題上,晉察冀地區建黨比較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許多地方曾經舉行過農民起義,革命的火種一直沒有熄滅,這些,也是有利條件。

  在被隔絕的敵後建立一個抗戰的堡壘,我對面臨的困難是有足夠估計的。太原失守後,黃敬、鄧拓這些年輕同志來到五臺山區的時候,我同他們談了很長時間。我說,歡迎你們來,但是,你們必須準備吃苦,準備長期地、艱苦地進行遊擊戰爭。因為我們是處在敵人的包圍之中,四面八方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必然會被敵人所利用。我們攪得敵人不得安寧,敵人也決不會放過我們,要準備在困難的條件下堅持鬥爭。這就是我所說的,在晉察冀地區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艱巨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