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廬山會議(3)


  ——公共食堂。「要積極辦好。按人定量,分糧到戶,自願參加,節餘歸己。吃飯基本上要錢。在這幾項原則下,把食堂辦好,不要一哄而散,都搞垮了,保持百分之二十也好。」「辦食堂全國有兩種辦法:一為河南的積極維持,一為湖北的提倡自願。湖北的基本解散了,有的未散,暫時回去了。湖北擬從少到多,開始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將來達到百分之八十。食堂要小,形式要多種,供給部分要少些,三七開或四六開,可以靈活些。食堂和供給制是兩回事。」

  ——學會過日子。「包括農村、城市,要留有餘地,富日子當窮日子過,增產節約。」「有些地方生產不見得比別處多多少,但只要安排得好,日子好過。今年不管增產多少,估計增產一點,還是按去年四千八百億斤或者再少一些的標準安排過日子。口號是:富日子當窮日子過。」

  ——三定政策。「定產、定購、定銷,群眾要求恢復,看來是非恢復不可。政策三年不變,定多少,這次會議要定一下。增產部分四六開,征四留六,有災照減。自留地不徵稅。」

  ——恢復農村初級市場。

  ——使生產小隊成為半核算單位。「四川省的同志說,生產、分配在一個核算單位較好,現在改,影響生產,如何辦?」

  ——農村党的基層組織領導作用問題。「基層黨的活動削弱了,黨不管党,只管行政。」

  最後,毛澤東強調了一個團結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凡遇到挫折,出現問題,黨內就會產生一些意見分歧。他說:「要統一思想,對去年的估計是:有偉大成績,有不少問題,前途是光明的。缺點只是一、二、三個指頭的問題。許多問題是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看得出來的。過去一段時間的積極性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這樣看問題,就能鼓起積極性來。」①(①《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75—82頁。)

  這兩次講話,實際上為這次會議在什麼範圍內、在何等程度上繼續糾「左」定下基調。對問題的估計,從過去說的「一個指頭」到這次的「一、二、三個指頭」,也前進了一步。毛澤東希望在「成績偉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的評價基礎上,統一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的認識,把糾「左」的工作繼續推向前進。

  從七月二日這一天起,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式開始。

  當天夜裡,毛澤東把十九個問題重新修改一遍,要楊尚昆印發會議,並將原發件收回。這十九個問題,歸結起來,是三大問題:怎樣看待形勢?前段工作中經驗教訓有哪些?今後怎麼辦?這些都是帶根本性和全域性的問題,在與會者中間,看法並不那麼一致。

  七月三日開始,按協作區分成六個組進行討論。大家一致同意「成績偉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三句話。議論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形勢問題、農業特別是糧食問題、綜合平衡問題等。小組討論中,出現了一些不同的意見。比如,有人建議不提「以鋼為綱」,還是提有計劃按比例;有人則不同意,仍然主張「以鋼為綱」。又比如,有人主張不提「大搞群眾運動」,有些人認為否定大搞群眾運動的看法是不對的,等等。這些,都屬￿正常範圍內的討論。朱德在小組會上講了一個比較尖銳的意見,「食堂即使全部都垮了,也不一定是壞事」②(②朱德在華中、中南小組會上的發言,1959年7月6日。),顯然與毛澤東說的「積極辦好,不要一哄而散」的意見不同,但也沒有引起多麼大的反應。

  連日來,會議的氣氛是比較輕鬆的,被稱作「神仙會」。五日是星期天,休會一天,天氣晴朗,是上廬山以來天氣最好的一天,與會者紛紛出遊。

  這幾天,毛澤東沒有怎麼召集會議。他批閱了一些文件,印發會議,以推動與會者深入討論一些問題。

  七月三日淩晨一時,在入睡前批閱了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為中央起草的關於在大中城市郊區發展副食品生產的指示稿。在服用了安眠藥以後,入睡之前,半靠在床上批閱文件,是毛澤東長期養成的一個習慣。修改這個指示稿時,毛澤東加寫了兩段話。其中一段,體現了「大農業」綜合發展的思想:「所謂農者,指的是農林牧副漁五業綜合平衡。蔬菜是農,豬牛羊雞鴨鵝兔等是牧,水產是漁,畜類禽類要吃飽,才能長起來,於是需要生產大量精粗兩類飼料,這又是農業,牧放牲口需要林地、草地,又要注重林業、草業。由此觀之,為了副食品,農林牧副漁五大業都牽動了,互相聯繫,缺一不可。」①(①毛澤東對中共中央關於在大中城市郊區發展副食品生產的指示稿的修改,手稿,1959年7月3日。)這顯然比「以糧為綱」的提法更為全面。

  七月四日,要楊尚昆把兩份材料印發會議,都是中宣部《宣教動態》上登的。一份,題為《幾篇論述大躍進經驗教訓的文章》,摘要介紹了山西、廣東、北京等省市理論刊物發表的四篇文章。有的文章談到「大躍進」中出現了某種社會分工和協作關係被打亂的情況,各地不應強調建立自己的一套工業體系,不能片面強調人人都當「多面手」;有的文章指出,不能把鋼鐵生產強調到無限制的程度;有的文章對一些工業部門制定生產計劃的做法,提出意見。

  另一份是《對我國幾年來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忽高忽低的一種分析》。文章認為,最近兩年,國家積累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比例關係失調。國家儲備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原料工業資源多用於基本建設,用於工業生產的比重在下降。

  這些,都是為了總結經驗,對「大躍進」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批評意見。

  七月五日晨六時,毛澤東寫了一個長篇批語,並親自擬題《糧食問題》,向與會者推薦糧食部副部長陳國棟關於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年度糧食分配和糧食收支計劃調整意見的報告。

  當時,糧食問題很吃緊,再大幅度增加徵購指標,勢將增加農民已經很重的負擔,影響農業生產,引起農民不滿。陳國棟建議,根據生產和消費變化的情況,對糧食產量、購量、銷量和農村留糧標準,作必要和可能的調整。調整後的數字,從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三年不變。每年在定產基礎上增產的糧食,國家只增購百分之四十,農民得百分之六十。如果減產,則相應地減少徵購數字。報告認為,上海會議確定的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年度糧食徵購指標為一千一百五十五億斤,只要做好工作,還是可以辦到的。一九五八至一九五九年度糧食銷量達到了一千零二十億斤,顯然是不合理的。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年度糧食銷售指標原定為九百七十五億斤,還是偏大了一些,建議可以調整為八百五十五億斤。

  毛澤東充分肯定了這個報告,說:「陳國棟同志的報告是一個重要文件。請各大區區長①(①指協作區主任。)主持討論,細緻地討論,討論兩次至三次。我基本上同意這個文件所述的意見。」

  他又提出五點補充意見:「(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確實好的情況之下,徵購一千一百億斤,力爭辦到,這是變被動為主動的第一著。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後確實較去年好、確實證明無妄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徵購到這個數目字呢?(二)下年度銷售計劃,我感覺不但一千零二十億斤是太多了,這個文件上調整為八百五十五億斤,似乎也略為多了一點。是否可以調整為八百億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億斤呢?告訴農民,恢復糠菜半年糧.可不可以呢?苦一年、兩年、三年,就翻過身來了。多儲備,少食用,以人定量,糧食歸戶,食堂吃飯,節餘歸己,忙時多吃,閒時少吃,有稀有幹,糧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飽吃好,可不可以這樣做呢?(三)多產糧,是上策。田頭地角,零星土地,誰種誰收,不征不購,主要為了解決飼料,部分為了人用。恢復私人菜園,一定要酌給自留地。凡此種種,可以多收。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主要豬吃,部分人吃,例如菜)。(四)好好地精細地安排過日子。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實際產量安排過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過得還不錯嗎?這樣做,農民的糧食儲備就可以增得較多了。手裡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五)在今年秋收確實知道糧食比去年增產的情況之下,一定要劃出牲口飼料、豬飼料兩種,一定要比過去多些,是否可以有人糧的一半?人糧一斤,飼料半斤。各地情況不同,勢必有多有少,但一定要下決心注意這個問題。除災地外,飼料一定要比過去多些。增加飼料,極為有利。牲口是動力。一部分牲口是肉食奶食(老牛、菜牛、奶牛)。糞可肥田。皮、毛、骨、角,大有用處。吃肉多,吃糧少,動物蛋白優於植物蛋白,人的體格會更發展,會更健康。豬是肉食,又有肥料。在三、五、七年以內,力爭做到一畝田一頭豬。一頭豬就是一個小型有機化肥工廠。肥料的主要出路是豬,是一畝田一頭豬。」①(①《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83、84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